第二节 望面色、面容辨病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人体本身的气血都上行于面部,所以面部的色泽可以直接反映内脏气血的盛衰与否;而从现代医学中的解剖学上看,面部的血管丰富,皮肤薄嫩,一些色泽变化也容易显现出来,方便观察。
望面色时需从气与色两方面着手,而气又较色为重要。因为它是人体精气盛衰的标志,气主要通过光泽表现出来。简单地说,只要是明亮光泽,隐然含于皮肤之中的即为有气之色,无论其颜色如何;相反者一个人面色无光,则为无气之色或者说“恶色”。如针对某个病人来说,有气之色往往说明病人精气未衰,病情不重,预后好,无气之色则说明病人精气已衰,病情重,预后差。举例来说,黑得像乌鸦羽毛一样有光亮的是有气之色,而白得像枯骨一样的是无气之色。气色的善恶判断对推断一个人健康状况或疾病轻重及预后有相当的参考价值。下面就面色做一些简单地介绍。
一、正常的面色
大家都知道,地球上的人类有不同的种族区别,所以每个人都具有或黄或黑或白不同的肤色,在这一基础的肤色上,有的人可能有略白、略黑、略红等差异,另外根据四季变化及环境变化还会有些变化,如夏天略黑,冬天略白等,中国人属黄种人,所以基本上都呈微黄色。但不论怎样,只要面色是明亮润泽,隐然有生气的就是正常的面色。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判断出下面我们所要重点介绍的有病的面色即病色。
二、病色
因为疾病的原因而使皮肤发生异常变化的称“病色”。主要有以下五种:
(1)青色 多为经脉阻滞,气血不通所致。
中医多见于寒症、痛症、瘀血症及肝病。值得一提的是小儿在高热之时,面部尤以鼻柱及印堂处出现青紫色,这是惊风发作的预兆,需即刻进行有效治疗。现代医学中,缺氧是导致面色发青的根本原因,所以一些缺氧性疾患如先天性心脏病、肺病、心功能不全等多有此色出现,活动后更为明显。还有一些疾病,如痛疼包括平滑肌痉挛,胆绞痛,虫痛等也会引起,但此时病人已有严重症状,颜色的变化只是一个伴随现象而已。
(2)赤色 即红色,是血液充盈于皮肤的表现。
中医多见于热症。现代医学则可发生于许多疾患中。如结核病人特点为两侧颧骨发红,以下午明显。而两侧面颊部出现对称性蝶形红斑,可见于某些红斑狼疮患者。
(3)黄色 是脾虚湿郁的表现。
中医多见于湿症及虚症。与脾胃功能失调,不能运化体内的水分有密切的关系。如黄如橘黄色为阳黄,因湿热熏蒸所致;黄而如烟熏者为阴黄,因寒湿郁阻而致。现代医学最常见于黄疸病,与肝、胆关系最为密切。某些贫血病人也会出现面色发黄,且无光泽。另外某些食物也可引起面色发黄,如胡萝卜、桔子等,如少食或停食后,多半会慢慢恢复正常。
(4)白色 是气血虚弱不能荣养机体的表现。
中医多见于虚寒症、血虚症和虫症。如白而虚浮无光,多为阳气不足;白而瘦,多为营血亏虚;如面部表现白斑或白点,多见于某些肠道寄生虫病人。现代医学中的贫血,甲状腺机能减退,慢性肾脏疾患等都可见苍白面容。另外经常不接受太阳光的人,面色亦较正常为白,但这与病态的白不难鉴别。
(5)黑色 是肾精虚衰的表现。
中医多见于肾虚症、寒症及瘀血。如面色焦黑,多为肾精虚衰;妇女如面部出现蝶形的黑斑,多是由于肾虚血瘀而致。西医则多是一些慢性病的征象。如慢性心衰、肾功能不全、肝病等,都可出现黑色,则随病情加重而加重。
以上简要介绍了一些面部所出现的病色与某些疾病的关系。而有时因外界环境、饮食、情绪等造成的一时性面色改变则不属于此列,它们会随着环境的改变、情绪的平稳而趋于正常,另外,常见于老年人面部的褐色斑块——老年斑、及怀孕妇女面部的棕色对称斑片——妊娠斑,则为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必引起大惊小怪。
三、面容辨病
望面容是指望面部的表情神态。人的面部肌肉及血运十分丰富,十二对颅神经集中在此。健康人应是表情自然,神态安怡,各组织器官比例适中,分布合理。而当机体患病时,则会由于病痛的困扰,特别是当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一些特征性的面容与表情。所以观察面部面容与表情无疑会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线索。
(1)急性面容 表现为面色潮红、兴奋不安,鼻翼扇动,口唇疱疹,表情痛苦。多见于许多急性热病,如高烧、肺炎、疟疾、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2)慢性病容 表现为面容憔悴,目光暗淡、呆滞。多见于许多慢性消耗性疾病,即通常所见的如恶性肿瘤,严重结核,以及许多疾病的晚期等。
(3)甲状腺功能亢进面容 表现为面容惊愕,易受外界各种很小的声音刺激而表现出很惊恐的样子;眼球凸出,类似金鱼眼;兴奋不安,烦躁易怒。此为甲状腺功能异常亢进所出现的典型表现。
(4)贫血面容 表现为面色苍白或发黄,口唇苍白,疲惫,多见于各种贫血疾病。
(5)水肿面容 表现为面色苍白,面部浮肿,脸厚而宽,目光呆滞,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眉毛、头发稀少,舌头颜色淡,舌体大。最常见于甲状腺机能减退的病人。
(6)二尖瓣面容 表现为面色晦暗,两颊紫红,口唇紫绀,最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病人,特异性非常强。随着生活及医疗水平的提高,近年来风心病病人越来越少,故这种典型面容已很少看到。
(7)肢端肥大症面容 表现为头颅增大,面部变长,下颌增大,向前突出类似猿的样子,眉楞骨和两颧骨隆起;唇舌肥厚,耳鼻增大。主要因为成年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生长激素过度分泌所致,见于垂体瘤等病症。
(8)伤寒面容 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一副无欲无求的样子。多见于肠伤寒,脑脊髓膜炎,大脑炎等高热衰弱的病人。
(9)满月面容 表现为面部圆如满月,皮肤变红,汗毛重,还可伴有痤疮。多见于柯兴氏综合征,即皮质醇增多症,和一些长期使用激素的病人。当然还应区分由于过剩营养所致的某些儿童也有类似满月形的脸。
(10)苦笑面容 发作时可见牙关紧闭,面部肌肉痉挛抽搐,像在苦笑一样。主要见于破伤风,当然由于破伤风类毒素的使用,城市中极少有破伤风病人。
(11)面具面容 表现为面部呆板,毫无表情,像戴了副面具一样,为面部控制表情的肌肉活动受抑制所致。可见于脑炎及帕金森氏病病人。
(12)病危面容 表现为面肌瘦削,面色苍白,表情淡漠,目光暗淡,眼窝深陷。多见于大出血,严重脱水,休克及急性腹膜炎病人。
(13)脑血管病面容 表现为仿佛只有半边脸在动,而另外半边脸毫无动作表情,伴有流口水,口角下坠,一侧鼻唇沟平坦。多见于面神经麻痹,以及脑血栓,脑栓塞所致的中枢性面瘫。针灸对此有肯定的疗效。
(14)痉挛面容 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不规则地阵发性抽动,多见于面神经瘫痪后遗症,面神经痉挛,三叉神经痛,以及中枢神经障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