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聚第一
茅先生∶小儿有奶积候。但是吐下奶来有臭酸气,此候因儿叫未住,母将奶与吃,致不消化,日久停滞,胃冷而至此。所治者,先用丁香散(方见泻痢门中)调胃,后下实积,牛黄丸。(方见实热门中。)取下奶积后,下匀气散补(方见胃气不和门中。)常服健脾散(方见胃气不和门中)即愈。
茅先生∶小儿有食积候。夜间肚微微作热,或呕或泻,此因饮食伤饱而更睡至此。所治者,下实积,牛黄丸通下;后用匀气散补气。(二方并见同前。)常服万灵丸(方见本门)即愈。
茅先生∶小儿有气积候。面黄白,不进食,肚微痛,夭矫啼叫。此因患诸般气候,久而不安,传归气积至此。所治者,用万灵丸、匀气散、醒脾散(有二方∶一方见胃气不和门中,一方见慢脾风门中、)健脾散相夹调理即愈。(余方见同前。)
茅先生∶小儿有中脾积候。面黄如土色,或带黄而面带虚,脐上微痛,肚皮热,饮食减少,才食便言脐上及肚中痛,所食不化,头微热。此因先食硬物,不然冷物所伤在脾。所治者,先下青金丹(方见本门中)取下脾中积,后用匀气散、醒脾散补。常服健脾散、万灵丸即愈。(余方并方同前。)
茅先生∶小儿有虚中积候。浑身微热,不思饮食,渴,日多昏 ,抱着一似睡未觉,此候因多端,久泄泻不止而虚得。此候所治者,先下青金丹,通尽肚中积;后用匀气、醒脾散调理。常服万灵丸、保童丸(方见一切疳门中)调理即愈。(余方并见同前。)
茅先生∶小儿有实积候。大便不通,风毒疮疖,喉闭胙腮,喉中涎响。此因儿子生来饥猛,饮食无度,至有前件候。所治者,先用夺命散(方见急慢惊风门中)吐下热涎,后匀气散、醒脾散调理(二方见同前。)常服牛黄膏(方见膈热门中)、镇心丸(方见一切惊门中)、天竺黄散(方见实热门中)与服即愈。其前项诸般积气候,各说分明,下药各有等降。若然前积,调理不退,如变面黑,久泻不止,腹肚胀满,手心自生疮,气出粗,泻黑色,瘦弱不能坐立,眼视,鼻口燥黑,死候不治。
汉东王先生《家宝》∶小儿积病可医者九∶
面上虚肿是积。积者,是脾之所系。脾主身之肌肉,故应面,故知是脾积。其脾系土,土无正形,故早晚浮肿不定,多则早浮,其睡则脾不磨,上面作肿。若病后有此证,则是虚中积。宜用调脾、消积、行气等药。面合地卧是积。何以合地?其受积在脾,是冷积,何以知之?其脾好土,故知之在脾。其冷者属阴,故知伤冷、硬食得之。宜下热积气药耳。
腹胀是积,其积在肺。何以知之?其肺主于气,才当受积,其气便冷,腹胀满,气急,故知之在肺。如腹胀,先宜调气后转,转后更宜调气。
小便如油是积,其积在小肠。何以知之?其积受于脾,脾当转心,心不受触,则入小肠。小肠是心之腑,故知在小肠。则节其水道,小便如米泔、油相似也。
发黄是积、是积伤心气。心主血脉,荫遍身毛发,被积气所干则发黄,故知是积伤心,宜下空心散(方未见),及取积药。此人必时复发热也。
赤白痢是积。其积在肺,受传大肠,及有外伤冷而得。何以知之?其肺主西方庚辛金,其色白,后赤则是外邪。故知肺传大肠,则为赤白痢也,宜取后调气。
两眼黄赤、睛青是积,其积在肝。何以知之?肝主东方甲乙木,色青,却被积气所干,即黄赤。睛青者,眼属五脏,肝是其主,肝若受积,故令眼睛青。是肝受积,若传胆、其人口苦,不要吃物,宜凉药退之。
遍身虚肿是积,其积不在脏只在腑。何以知之?为其积曾取后,被药发动,即不在脏,故出皮肤之间为肿也。只宜下,取虚中积药,然后补之耳。
多泻白粪是积,是受冷,积在脾。何以知之?脾主化,受冷积在脾,冷滑而泻白粪,故知在脾。宜先转,后热药补之。
汉东王先生《家宝》∶小儿积病不可医者六∶
喘急是肺积。肺主气,其喘急则肺绝,其人当面白,全无血色,故不可医也。
面黑是肾积。其人面黑者是肾绝也,人当不辨好恶,眼直无光,只得一日而死也。
吐热气是荣积。其不医者,是血绝不可治也。血主心,心不能管,故出热气不止耳。
手脚心生疮是卫积。卫者气也,胃气不生,故手足生疮。若卫绝则气不回,只得半日而死也。
恶心、吐、干呕是胃积,何以不医?胃主化食,其胃绝则恶吐,故不治。其人必食乳不化,不食亦干吐呕,面色青黄,无血色也。
泻久住又泻,是积咬脾烂。何以知其脾烂?其人当泻白粪,为食不消,住了,却放粪赤黑而死,即知脾烂不可治。
钱乙论∶积病口中气温,面黄白,目无精光,或白睛多,及多睡畏食,或大便酸臭者,当磨积,宜消积丸(方见本门),甚者当白饼子下之(方见搐弱门中),后和胃。
《婴童宝鉴》论∶小儿五积为脏气不行,蓄积一处不动,故曰积。夫心为伏梁在脐上。上攻其心,下攻胃口;脾为痞气,在胃口上横之;肝为肥气,在脐之左边;肺为息贲,在脐之右畔;肾为贲屯,在脐之下。各有变动,非食之所成,乃气积也。脏属阴,故在一处而不动也。
《婴童宝鉴》∶小儿有聚,谓六腑之气留聚也。腑属阳,阳气运转不停,故其聚不定一处,发而腹痛。积聚之候,皆面黄瘦劣, ,不生肌肉,发立或肌体浮肿,腹急多困,多为水气。
《五关贯珍珠囊》辨小儿积候∶面虚肿,腹肚胀,多睡、小便如油,泻痢,眼黄,头发疏黄,腹内虚鸣,吐逆。
《五关贯珍珠囊》论虚中积候∶凡惊中虚积者,谓因惊取,复惊发动是也。所下粪青秽。凡虚中有积者,因伤食而泻又吐,如此渐虚,其病未瘥,故曰虚积也。又虚中之积,有积而频频取转,却取转不着,致其积尚伏,故亦曰虚中积。若惊积取下、则粪随惊青。如是食积,即粪成块子。凡疳中虚积者,因疳病转泻,虚而疳不退,故虚中尔。所取下粪裹白色也。
《小儿形证论》八种疾病。杨玄操云∶多吐、多泻、多困、多热是也。
面肿、手脚肿,是虚中有积。腹胀不思饮食,是胃中有积。合面吃土炭,痢痛,大腹中有积。面多黑,困不眼开,脾脏中有积。小便似油,脚手肿,肾脏中有积。渴,泻不止,膀胱中有积。腹内虚鸣,小便赤黄,小肠中有积。多吐逆,不吃食,上膈中有积。
《惠眼观证》脏腑积候∶浑身虚肿者,脾之有积,久取不下,号曰虚中积。先塌气,后取之。肚腹肿,四肢黄色者,受水气,须取之。小便如米泔,肝脏受积,此候用取之。头发黄者,疳劳候欲发,此背之积,用取之。眼睛黄,鼻出水者,肝肺有积,曰风疳之候,当取之。赤白滞痢者,此脏腑内又积,用取之。肠内虚鸣者,此气虫之候,用取之。多吐逆,或日近及气酸臭可取。若已又不可遽取,恐作慢脾,且调理。合地而卧,此虫攒心,用取之。
《保生》论小儿积病脉∶(其脉沉实。)积者,小儿恣餐,毒食瓜桃李果、肥滑粘腻之物,蕴成积聚。其形候面色黄白,头发焦立,腹胀虚鸣,面仆地卧,小便如油,频频多滑,久患赤白痢,以上皆是积病。若小儿肥实,宜与葱汤丸取,(方见惊积门与吉氏同。)次银白散补。(方见乳癖门中。《玉诀》同。)
《保生》论小儿积病死候∶其脉洪大,下黑血,形瘦不行,坐久患积。腹急如鼓,项软,四肢冷,口噤都不食。以上并是死候,不可用药医救。
茅先生小儿初受诸积歌∶
小儿诸积病,还因乳哺成。先从腹肚胀,次及面虚盈。多睡面合地,小便似油清。发黄兼滑泻。吐逆肚虚鸣。白痢更并赤,眼黄因得名。
茅先生小儿又受积歌∶
小儿因受诸般积,面肿腹胀因伤食。腹内虚鸣合地卧,多渴发黄并痢疾。眼黄吐逆并多睡,尿色如泔疳积极。
茅先生又小儿积病不治歌∶
候得小儿诸积病,百个难医一个命。胃积多生手掌疮,疳劳吐泻应难整。孩儿生下五色恶,瘦弱伶仃无瘥日。久泻止来又忽泻,口中热气奔奔突。手足生疮朝暮热,不用苦药多是卒。
茅先生小儿六般积不治歌∶
小儿六件积为凶,面黑瘦恶药难冲。久泻多方止不住,手脚心痛命须终。颊红热极并惊久,口中热气命还穷。
《玉诀》小儿积伤候歌∶
积伤腹痛 饶啼,喘促痰高乳食稀。泻痢无常频发热,面黄虚肿本伤脾。
此患看虚实与下,次调胃气即妙。又一本云∶此看虚实先取葱汤丸(方见惊积门中,与吉氏同),次银白散补(方见乳癖门中。)
《千金》治小儿结实,乳食不消,心腹痛。牛黄双丸方
牛黄 太山甘遂(各半两) 珍珠(六铢) 杏仁(浸去皮尖) 芍药 黄芩(各一两) 巴豆(去皮膜,十八铢)
上七味末之,蜜丸。一岁儿饮服如麻子二丸,但随儿大小加减之。
《千金》紫双丸 治小儿身热头痛,食饮不消,腹中胀满。或小腹绞痛,大小便不利,或重下数起。小儿无异疾,惟饮食过度,不知自止,哺乳失节,或惊悸寒热,惟此丸治之。不瘥更可重服。小儿欲下,是其蒸候,哺食减少,气息不快,夜啼不眠,是腹内不调。悉宜用此丸,不用他药,数用神验。千金不传方。(臣亿等详序例中,凡云∶服紫丸者,即前变蒸篇中十四味者是也。云服紫丸不下者,服赤丸,赤丸差驶病重者,当用之。
方中并无赤丸,而比用朱砂又力紧于紫丸,疑此即赤丸也。)
巴豆(去皮,十八铢) 麦门冬(去心,十铢) 甘草(炙,五铢) 甘遂 朱砂(各二铢) 蜡(八铢) 蕤核仁(汤浸,去皮,十八铢) 牡蛎(火 令赤,八铢)
上八味,以汤熟,洗巴豆研,新布绞去油。别捣甘草、甘遂、牡蛎、麦门冬,下筛讫。研蕤核仁令极熟,乃内散,更捣二千杵。药燥不能相丸,更入少蜜足之。半岁儿服如荏子一双;一岁、二岁儿服如半麻子一双;三、四岁者,服如麻子二丸;五、六岁者,服如大麻子二丸;七岁、八岁服如小豆二丸;九岁、十岁微大于小豆二丸。常以鸡鸣时服,至日出时不下者,投粥、热饮数合即下。丸皆双下也,下甚者饮以冷粥即止。
《外台》曾青丸 疗大人、小儿久寒积聚,留饮宿食,天行伤寒者,服之二十愈。久服令人延年益寿。浩仲堪云∶
扁鹊曾青丸,疗久癖积聚,留饮宿食,天行伤寒,咳逆消渴,随病所在,久病羸瘦,老少宜服,药或吐或下,或汗出方。
曾青 朴硝(各二分) 茯苓 寒水石 大黄 附子(炮。各三分) 巴豆(二分,去心、皮,熬)
上七味各异捣,下筛。巴豆、硝石合捣六千杵,次内附子捣相得,次内茯苓捣相得,次内大黄捣相得,次内曾青捣相得,次内寒水石捣相得,次内蜜和捣千杵。大人服如大豆二丸;小儿五岁以下如麻子大一丸;二、三岁儿如黍米一丸。如服药,以饮薄粉粥清下,当覆卧,令汗出。吐下气发作,服二丸;霍乱服三丸,泄泻不止服一丸,可至二丸。一方用曾青三分。忌猪肉、冷水、芦笋、大酢。崔氏同。
《外台》疗小儿痰实结聚宿癖,羸露瘦弱,不能饮食。真珠丸方
真珠(研,半两) 蕤仁(五十枚,一云二百枚) 麦门冬(去心,一两) 巴豆(七枚,去心、皮,熬。一云四十枚)
上四味捣筛,蜜和丸。期岁儿服二丸小豆大;二百日儿服如麻子大二丸。渐增,以知为度。当下病赤黄白黑葵汁,勿绝药,病尽下自止。久服令小儿肥白无病,已试验。《婴孺》方同,用丹砂不用真珠。
《博济方》∶消除积滞,化胃久伏积聚。丹砂丸
巴豆(一分,去皮,以米醋煮一二十沸,却入新水内,洗七遍净,去膜并心、皮。入乳钵内,一向研如粉,量出油) 豆蔻(四个,为末) 木香 朱砂(细研。各一分)
上件同研令细,以面糊和为丸如菘菜子大。每服三、五丸,小儿一丸。酒食所伤,盐汤下,温水亦得。小儿疳气,肚胀,腹聚、米饮下。
《博济方》∶下虚中积久,曾取转不得者。抵圣丸
犀角(镑末,二钱) 蝎梢(三七个) 银末 朱砂(各一钱) 巴豆(二十枚,去皮、膜) 芫花(二钱。同巴豆用好醋二盏,煮令醋尽,拣出巴豆,以冷水浸洗、控干,芫花再炒令干。捣末,取二分用)
上件同为细末,再研如面,将巴豆别研如糊,和匀,以水煮面糊为丸如小绿豆大。如小儿因惊积聚,粘滑毒物在于脾胃,累曾取下,变成虚积,枣汤下。体热、困闷,眼合不开,黄连、甘草、薄荷、桃仁汤化腻粉一字许下。一岁以上、三岁以下二丸;小可只一丸,米饮下。大人吃食吐逆,心腹胀满,夜有盗汗,日渐羸瘦,用姜枣汤下。妇人血气,米醋汤下五、七丸。更在临时约其虚实加减用之。张氏家传方同,名紫金丹。
《博济方》治小儿虚中有积,时作壮热,烦渴,腹脏不调。圣饼子
延胡索(七个大者) 石燕子(一枚,为细末) 粉霜(半钱) 腻粉(五钱)
上件四味同研至细,滴水和为饼子,如黑豆大,以灰火烧熟,再研为末,以水和为丸如豌豆大。每服一丸,嚼破,温汤下,临卧服。
《灵苑》治小儿虚积乳癖。软金丹方
腻粉(二钱) 硼砂(皂子大) 砂(半皂子大) 黄连 元精石 黄鹰条 粉霜(各半钱) 巴豆(一个,分作两片,半生用,半烧过)
上件八味,细研令匀,用枣瓤和搜,以面剂裹,文武火中煨,面熟取药,旋丸如黄米大。每服用甘草、薄荷汤下一、二丸。量儿大小加减。
《灵苑》治惊风,止吐逆,腹内有症积,疏脏腑。大丸方
滑石(三分) 天南星(二钱) 腻粉(一钱) 巴豆(七粒,去皮,纸裹压去油)
上件四味并同研为细末,以糯粥研为丸如黄米大。若腹内有症积,临卧时炮皂角子煎汤下;惊着用葱白汤下;若有涎吐逆,用丁香母一个煎汤下。每服一丸至三丸,量儿大小加减。
太医局七宣丸 疗风气结聚,宿食不消,兼沙石、皮毛在腹中。及积年腰痛,冷如冰石,香港脚冲心,烦愦闷乱,头旋暗倒,肩背重闷,心腹胀满,胸膈闭塞,风毒瓦斯连及头面。大便或秘,小便时涩,脾胃气痞,不能饮食,脚转筋掣痛挛急,心神恍惚,眠寝不安等疾。
大黄(湿面裹煨,十五两) 桃仁(去皮尖, ,六两) 枳实( ) 木香 柴胡(去苗,洗) 诃梨勒皮(各五两) 甘草( ,四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饮下,食后或临卧服。稍增至四十丸,取宣利为度,量虚实增减。觉病势退即服五补丸,不关男女、老少并可服饵,量力加减。
《谭氏殊圣方》∶小儿心硬辨应难,撞肋冲心有数般,忽即当心一片硬,不然分作两边安。丁香牛黄石膏共,天竺生犀丸作丹,更入茯苓并枳壳,频服三粒必心宽。
镇心丸
丁香(半分) 天竺黄 石膏(各一分) 生犀(末,一钱) 牛黄(少许)
上为末,蜜丸如绿豆大。每服二粒,春夏枳壳汤下,秋冬茯苓汤下。
茅先生小儿诸积病青金丹
滑石(末) 白丁香(罗过) 天南星(各二钱匕) 青黛(罗过,平钱满挑二钱) 轻粉(重二钱) 水银(秤二钱,先以锡二钱于铜铫内煮溶,便以水银拌和,泻出于地,冷用。) 川巴豆(去皮心、膜,七十二片无缺损者。井华水浸一宿,悬当风处吹干,烂研)
上前件药同拌合,用软饭为此○大。巴豆不出油。根据形证用汤使下项。伤寒后取积痰,煎葱汤吞下;取疳虫,用牛肉炙汁下;惊风,肚中紧硬,面青黑,金银薄荷葱汤吞下;因伤着肚中及腹皮上,微热肚胀,夜间作热,似疳又不是疳,面青黄色,眼微黄,此肚中有积,用皂角子二七粒,灰内煨过,用水一盏,煎至半盏下;有积作泻,鱼 汤下;气积,炒茴香汤下。凡下此药,周岁十四丸;三岁十八丸;七岁二十四丸,看大小加减下。须是四更初下,至天明通下积来。尽时可根据形证候下药补之。临吃此药,恐先吐下些小涎来、亦不妨。
茅先生小儿诸积万灵丸 根据形证用之。
木香 黄连 蓬莪术(各半分) 陈橘皮 青橘皮(各去皮瓤,一分) 槟榔(一个重钱半已来者用)
上为末,每匕药一钱。用巴豆一粒去心膜,用醋煮巴豆一个,煮药令巴豆紫色。用杏仁一个去皮尖,灯火上,留性。二味都研,用醋面糊为丸如○许大。每服五丸、七丸、十丸,薄荷姜汤吞下。
《婴孺》治小儿结实不散,乳食不消,心腹痛。双丸子方
太山甘遂(炒) 牛黄(各二分) 真珠(一分) 杏仁(汤去皮尖) 芍药(各四分)
上为末,蜜丸麻子大。一岁儿饮下二丸,量儿加减。
《婴孺》治小儿痰实结聚。麦门冬双丸子方
麦门冬(四分,去心) 蕤仁(二百枚,去皮膜) 丹砂(三分) 巴豆(四十枚,去皮心,炒)
上为末,蜜丸黍米大。一岁二丸;三、二岁服麻子大四丸。《外台》方同,用真珠不用丹砂。
《婴孺》治孩子自下后,得寒热,血结成癖气,在左胁下,或寒饮,或冷食积聚,气动胸心,留热,不下食饮,暗瘦,宜先服少饮子散,气下。食后服紫双丸去宿积,自充溢也。饮子方(紫双丸见前《千金方》。)
柴胡 茯苓 人参 白术 鳖甲(醋涂,炙香熟。各二分)
上切如豆大,水二升,煮五合。空心分温三、四服,相去如人行一、二里久,再服粥以将息。
《婴孺》治小儿核肿,壮热有实方。
麝香(三铢,别研,汤熟入) 大黄 前胡(各四分) 甘遂 石膏(各三分) 黄芩 甘草(炙) 青木香(各二分)
上为粗末,水七升,煮一升九合。每服三合,日四服下,夜三服。
《婴孺》治小儿肿满结实,诸治无益者。太山甘遂丸方
太山甘遂(炒) 葶苈(炒) 芍药 郁李子 杏仁(去皮尖,炒) 车前子 黄芩 猪苓(各三分) 泽漆叶(炒) 鳖甲(炙。各二分) 柴胡(四分)
上为末,蜜丸。竹叶饮下,以利为度。一、二岁儿服小豆大十丸;四、五岁服十五丸。以意量之。
汉东王先生《家宝》灵砂丹 下虚中积,脏腑虚滑泄泻,久经取转,里急后重,久积恶痢,暴泻不止,神效无比方。
通明 砂(一钱,细研) 颗块辰砂(通明有墙壁者,一分,细研)
上二味衮研极细,用蜡半两,先于盏内溶成汁,入去皮巴豆取三七粒全者煎,候巴豆紫色为度即漉出巴豆,细研。入前二味再研匀于黄蜡内,三分中取一分,再溶成汁,倾药于内,急搅令匀,刮出,于瓷合内取收之。
每服∶暴泻恶痢旋HT ,三丸如绿豆大,浓煎艾汤,先呷三、五口,然后吞下;水泻,冷水吞下;如取积,每服三丸如梧桐子大,浓煎甘草汤放冷吞下,临卧服。其久积,药随积下;其小,可不动便安。
钱乙消积丸方
丁香(九个) 缩砂仁(十二个) 乌梅肉(三个,焙) 巴豆(二个,去皮、油、心、膜)
上为细末,面糊丸黍米大。三岁以上三、五丸;以下三、二丸。温水下无时。
钱乙紫霜丸 消积聚。
巴豆(去油、心、膜) 杏仁(去皮尖。各二十一个) 代赭石(一钱,研细水飞)
上为细末,饭丸如粟米大。每服三、五丸至十丸,煎皂角仁汤下,无时。儿小者减之。
钱乙真珠丸 取小儿虚中一切积聚,惊涎,宿食,乳癖。治大小便涩滞,疗腹胀,行滞气。
木香 白丁香(真者) 丁香(末) 轻粉(各半钱,留少许为衣) 白滑石(末,二钱) 巴豆仁(十四个,水浸一宿,研极腻)
上为末,研匀,湿纸裹烧,粟米饭丸麻子大。一岁一丸,八、九岁以上至十五岁服八丸,炮皂子煎汤放冷下。挟风热难动者,先服凉药一服;乳癖者,减丸数,隔日临卧一服。
钱乙消坚丸 消乳癖及下交奶,又治痰热膈实,取积。
砂(末) 巴豆霜 轻粉(各一钱) 黄明胶(末,五钱) 细墨(少许) 水银砂子(两皂子大)
上同研细末,少入面糊为丸如麻子大。倒流水下,一岁儿服一丸,食后。
张涣万灵丹 治小儿脾胃久不和,挟积。服温热药皆不效,此药神妙。
肉桂 川黄连 蓬莪术(各一两) 肉豆蔻仁 槟榔 陈橘皮(去白,焙干) 木香 丁香(各半两。以上捣,罗为细末,次用) 巴豆(去皮、心、膜) 杏仁(麸炒,去皮尖。二件并于灯下烧灰存性。各二七个)
上件同再捣,拌匀,滴水丸黍米大。每服,未周 一粒;二、三岁二粒;三、四岁三粒;五、七岁五粒;十岁以上七粒。用生姜汤放冷下,乳食后。久积或乳癖,并宜常服。
《婴童宝鉴》治小儿积聚黄瘦,吐食。比亭丸方
比亭 马牙硝 朱砂(各末,一钱匕) 腻粉(一钱) 巴豆(六十个,去壳,细研出油)
上件研匀,用饼剂中裹之,煨令熟,去饼。硬者留少许;润者滴水为丸如绿豆大。荆芥汤下,一岁一丸。
《良方》治小儿虚中积,朝发寒热,心腹胀满疼痛者。妙香丸
辰砂(一两) 牛黄 生龙脑 麝香(各一分) 金箔(一十四片) 粉霜 腻粉(各一钱) 蜡(二两) 巴豆(一百二十个,肥者)
上丸如弹子大,量虚实加减,龙脑浆水下,夜半后服。脏虚即以龙脑米饮下,每服三丸如小豆大。欲药势缓,即按令扁。疾坚者,加至十丸,皆以针刺作数孔,以行药力。小儿取积,丸如绿豆,治小儿吐逆尤效。此药最下胸中烦及虚积。
《九 卫生》飞霜丹 理一切虚中积,下痢脓血,里急后重,脐腹撮痛方。
砂(三分,去砂石,秤) 粉霜(三钱)
上件同研匀,用薄纸拗作小纸箱子,方阔二寸半,深四分许,将药末铺在箱内。次掘一地坑,深三、四寸,其阔约碗盖得着。用火烧令极热,即去其火,惟留熟火三两挺,铺在坑底。置药箱子在内火上,急用瓷碗盖坑口,周遭以细土壅塞,无令透烟。凡烧,须防盖定后火灭,频以手按试碗,足热方可。烧时,须用好熟炭,火即不灭也,大约令烧如两炊饭久,即药成也。如火灭,即再装火烧之,烧及两炊饭久,便候碗冷,即开碗取出药。烧碗上有药烟着碗,亦一处揩下,再研令细。凡药得熟,自于火上凝。更次入腻粉九钱匕;龙脑一钱匕。又再滚研令匀,水浸蒸饼心,丸如绿豆大。大人每服十丸至十日。时一服,取下黑物,不用服补药。发时一服,如用补只煎醋石榴皮汤与吃,日二服,逐日下黑物为效。忌鸡、鱼、果子。乳母亦忌。
《吉氏家传》取积雄黄丸方
雄黄(三钱) 郁金(半两) 巴豆(二十粒,去皮、膜,出油)
上末,面糊丸如萝卜子大。加减与服。每服五丸,空心茶清下。
《吉氏家传》取积青榴丸方
轻粉(炒,一钱匕) 青黛(炒,三钱匕) 脑麝(各半字重) 巴豆(去心、油。春冬三十五粒,秋夏二十四粒)
上末,面糊丸如○此大。每服五丸,米饮化下。
《吉氏家传》消渴去积紫霜丸方
大赭石 木香(炮) 乳香 肉桂 杏仁(去皮尖) 丁香(各一钱) 陈皮(一钱半,去白) 巴豆(十五粒,去油) 肉豆蔻(一个,炮)
上件末,煮面糊如○此大。每服七丸,饭饮下。
《吉氏家传》取小儿一切积,累用药取不下,腹胀,泻痢频并。乳香丸方
乳香 砂 没药(各一块,皂子大) 芥菜子(四十九粒) 巴豆(一粒,生)
上用大枣一枚,裹湿纸重封,灰火内炮熟,取出去纸,与枣子肉乳钵内研为膏。若不通,研入少许飞罗面。
丸如绿豆大。每服七丸,周岁三丸,三更用淡姜汤下,取下原伤物。
《吉氏家传》治惊疳积滞,或渴,或泻,或热。芦荟丸方
芦荟(一钱,先乳钵内研) 使君子(不去皮壳) 芜荑(半钱,去皮取仁) 槟榔(一个) 胡黄连沉香 木香(各一钱) 麝(少许) 龙胆草 朱砂(各半钱) 夜明砂(二钱,绢袋洗去土)
上焙干末,用醋胆丸如○此大。每服十粒,米饮下,常服妙。
《吉氏家传》治小儿久积惊疳。退积滞,化风涎,利膈镇心。真珠丹
真珠(末) 巴豆霜(去油用霜) 滑石(各一分) 半夏(三分,姜浸七次) 续随子仁(三分) 白附子(半两) 寒食面(二分) 天南星(半两,姜浸七次)
上末,滴水丸○如此大。每服二丸,二岁者一、二丸加减,用葱白汤下。疳积,使君子汤下。
《吉氏家传》治果子伤积。追魂散方
白丁香 轻粉 官桂(去皮。各三钱)
上末,冷水调下半钱,睡时服。来日取下所伤物,用异功散煎紫苏、冬瓜汤调,三服和气。异功散(方见胃气不和门中)
《吉氏家传》取惊积桃符丸方
朱砂 天麻(末) 白霜(各半钱) 轻粉(二钱) 水银(皂子大) 巴豆(三粒,去皮膜)
上末,入飞罗面滴水丸如○此大。惊候壮热,或吐,或泻,脉沉缓,眼色困,此是惊积。周岁以下五丸,桃符汤下,加减服之。
《吉氏家传》镇心取积睡惊散
郁金(半两) 辰砂(半钱) 麝香 乳香(各一字) 陈皮(二两,去白,用一分) 巴豆(十四粒,同郁金炒熟,不用巴豆)
上末。每服一字,看大小加减,薄荷汤下。
《吉氏家传》治虚中积胜金饼子方
粉霜 延胡索 巴豆霜(各半钱) 轻粉(一钱) 朱砂(一块,皂子大) 石燕(一个)
上末,冷水为饼子,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皂子汤下,大小加减。
《吉氏家传》治小儿诸般气积木香散 或惊结不通,此药立取下方。
木香(末,一钱半) 陈皮(二钱) 巴豆(五粒,去心、膜)
上将陈皮、巴豆同炒黄色,只取下巴豆五片,余不用,与前木香末同研匀。每服半钱或一字,陈米饮下。
若吐泻,瓦缸内煎香附子汤下,大小加减。
《吉氏家传》惺惺丸 治小儿疳劳黄瘦,虚中伏积,久患赤白痢。但是虚中伏积宜用此药取,更不动脏腑方。
阳起石 轻粉 粉霜 黄鹰条 白丁香(各一钱) 朱砂(一钱半) 砂(挑一钱匕) 小银砂(一钱) 石燕(一个,火 五次,汤淬五度)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此○大。每服七丸、十丸至十五丸。用火 皂皂,葱白汤下。非时服,不动脏腑。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治小儿惊热,乳食积聚不消。朱砂丸方
朱砂 腻粉 麝香 雄黄(各半分) 巴豆(七粒,去皮出油)
上件为末,蜜丸如粟米大,一岁一丸,荆芥汤下,大小加减。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青黛三圣丸 治小儿痰涎膈实,奶癖惊风。消奶食蛔疳。疳积腹痛。常服极妙。
青黛(一分) 牵牛(末,三分) 腻粉(一钱)
上为末,面糊为丸,米饮下。
长沙医者郑愈传大碧丹 水癖,食癖,五积,果子毒,但是腹中疾。并治五积奶不消,四季服之。
光明砂(二钱) 滑石 腻粉 白上硫黄 鹰粪(各一钱) 小巴豆(七粒。斑者去心、膜,水浸一宿,淘二七度,研如泥,去油)
上为末,一处同研令匀,入巴豆膏浸煎,红米饭为丸,青黛为衣。半周一丸,一岁二丸,量大小加减用之。
春冬煨皂角汤,秋夏煎萝卜汤下。如惊,煎金银薄荷汤下。
长沙医者郑愈传三出丸去积聚方。
陈皮(去瓤) 缩砂 藿香 京三棱 蓬莪术 芫花(各一分,同醋煮干为度) 巴豆(五十粒,和壳瓦上焙焦为度)
上先六味为末,次外杵巴豆令烂,方与诸药相拌令匀,以醋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每服三、五丸,薄荷汤化下,乳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