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书籍 > 《中医伤科按摩学》 > 第二节 肘部病症

第二节 肘部病症

肘部常见病是肱骨上髁炎和尺骨鹰嘴滑囊炎。肱骨上髁炎又可因损伤及疼痛的部位不同,而分为肱骨外上髁炎与肱骨内上髁炎,其中以肱骨外上髁炎为最常见。

一、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桡侧伸腕肌腱劳损,或伸腕肌腱附着点扭伤、肱桡滑囊炎,又可称为肱骨外上髁症候群。有人称为“网球肘”,认为本病多发生于网球运动员。实际上,本病多发生于经常作旋转前臂和伸屈肘、腕关节的劳动者。如家庭妇女、木工、砖瓦工、钳工、水电工等。

【解剖生理】

桡侧伸腕肌位于前臂背面,起始于肱骨外上髁,其远端以肌腱抵止于2、3掌骨基底背侧。该肌受桡神经支配,作用是伸腕和将腕关节向桡侧偏斜。

【病因病理】

本病的发生多由于前臂长期反复的旋转活动,或一次剧烈过度旋转引起。亦可由于前臂在旋前位时,腕关节的反复背伸活动,肱骨外上髁附着处的伸腕肌腱过度受牵拉,而发生劳损或扭伤。其主要病理改变为:由于反复损伤,腱纤维的肱骨外上髁部发生撕裂、出血,形成骨膜下血肿,继而机化、骨化,产生肱骨外上髁骨质增生(多呈一锐边或结节状)。从病理组织切片检查,为透明样变性缺血,故又称缺血性炎症。有时伴有关节囊撕裂,关节滑膜因长期受肌肉的牵拉刺激,而增生变厚。当腕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时,滑膜可能被嵌入肱桡关节面之间。亦可发生肱桡韧带松弛、桡尺近端关节轻度分离,致桡骨小头脱位。这些病理上的变化,可引起肌肉痉挛,局部疼痛或沿伸腕肌向前臂放射性窜痛。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一)临床表现

1、本病多发生于青年以后,无明显外伤史,但与一定的职业、工种有密切关系。

2、初期常感觉伤肢疼痛乏力,逐渐发生肘外侧疼痛,多随运动量的增加而加重。在重复损伤动作时,疼痛亦加重(其疼痛性质为酸痛或刺痛),偶可向前臂或上臂扩散。严重病例,则出现腕部和手部无力,甚者拿在手中的物品自行脱落。

(二)诊断

1、肱骨外上髁后外侧、肱桡关节间隙、桡骨小头及桡骨颈外缘可触摸到明显的压痛点,亦可触及前臂上段桡侧的筋肉组织轻度肿胀、压痛或僵硬感。有时可在肱骨外上髁处摸到骨质增生的锐利边缘,压痛甚剧。

2、肱骨外上髁炎试验(先让病人屈肘、屈腕、屈指,前臂旋前,然后缓缓伸直肘关节,肱骨外上髁部即出现疼痛)阳性。

3、抗阻力伸腕试验、抗阻力前臂外旋试验,均可出现肱骨外上髁处疼痛。

4、X线检查 偶可显示骨膜不规则,或骨膜外有少量钙化点出现。

【治疗】

(一)按摩治疗

1、原则 舒筋活血,剥离粘连,消炎止痛。

2、施术部位 伤肢肘部及前臂背面桡侧。

3、取穴 缺盆、极泉、肩缪、上臂桡神经点、曲池、扭伤、手三里、合谷等穴。

4、施术手法 滚、揉、搓、动、拨、理。

5、时间及刺激量 每次治疗十五到二十分钟,慢性每日1次,急性隔日或3日1次;以中等刺激量为宜。

6、手法操作(分以下步骤)

1)抚摩滚揉松筋法 病人取坐位。术者立于伤侧,用一手托起前臂,另手掌或大鱼际抚摩损伤局部及其上下2分钟;继之,用小鱼际部滚揉前臂伸腕肌及肱骨外上髁部数分钟,以达到松筋之目的。

(2)搓擦肘部散瘀法 紧接上法。术者滚揉之手改为用大鱼际搓或掌擦肱桡关节部,以热感为度,可达到活血散瘀之目的。

(3)回旋伸肘顶推法 接上法。术者用一手握拿伤肢肘部(拇指按压痛点近端,余四指放于肘内侧),另手握拿伤肢腕部(拇指置于桡骨茎突部侧面,余四指放于掌面)。然后,将伤肘屈曲,前臂充分内旋、伸肘,待肘关节将伸直时,在牵引下迅速外旋前臂,使肘过伸,同时托肘之手用力顶推(拇指压紧外上髁),听到“咯吱”声,屈曲肘关节,肱桡关节滑膜嵌顿及桡骨小头半脱位即可整复。

(4)弹拨推理舒筋法 接上法。术者一手握伤肢腕部,将肘关节屈曲至最大限度,另手拇指用力按压肱骨外上髁前上部,在伸直肘关节的同时推至桡骨小头前上面,沿桡骨小头外缘向后弹拨伸腕肌腱起点数次;而后,随着肘关节的伸屈活动自下向上推理该处筋肉组织数次,以达到舒筋之目的。

(5)按摩俞穴痛点法 按压缺盆、肩偶、拨肩缪、极泉和上臂桡神经点,揉压曲池、外关及合谷穴各零点五到一分钟。急性伤,施手法后肘部制动1周。

(二)热醋浴

食醋一千克,放入搪瓷盆内烧开后,先熏后洗伤处,每日2次,每次二十五分钟。有条件者,可作醋离子导入疗法。

(三)封闭疗法

用强的松龙二十五毫克加百分之二普鲁卡因6毫升,作痛点封闭。每周1次,3到5次为1疗程。

(四)外科手术松解

非手术疗法无效,且症状严重者,应考虑手术松解疗法。

二、肱骨内上髁炎

肱骨内上髁炎,又称前臂屈肌总腱损伤或尺侧屈腕肌损伤。前臂屈肌总腱起附于肱骨内上髁,与肱骨外上髁炎的病理相似,所不同的是屈指、屈腕肌和前臂旋前肌的损伤、紧张而异。

【病因】

多因腕关节背伸、前臂半旋前位时,受到肘的外翻伤力,使紧张的屈腕肌群突然被动过牵,造成前臂屈肌总腱在肱骨内上髁附着处损伤。或经常用力作屈腕、屈指或前臂旋前动作时,屈腕肌和旋前圆肌反复紧张收缩,使肱骨内上髁附着处长期受牵拉,而发生疲劳性损伤。急性损伤常见于前者,慢性损伤多见于后者。

【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一般无急性受伤史,多缓慢发病。

2、早期常表现为肘内侧疼痛或酸痛不适,重复损伤动作时疼痛加重,休息后则疼痛减轻。以后逐渐发展为肱骨内上髁部持续性疼痛,肘关节不能充分伸展或过屈,伤肢酸软,屈腕无力,小指、无名指可出现间歇性麻木感。

3、检查可见损伤局部轻微肿胀,肘内侧可触及钝厚或粗硬之肌腱,肱骨内上髁部压痛。

握拳抗阻力屈腕试验、抗阻力前臂内旋试验及旋臂伸腕试验,肱骨内上髁部均出现明显疼痛。

4、X线检查 一般无异常显示。少数病例,后期可显示肱骨内上髁处骨膜增厚。

【治疗】

(一)按摩治疗

1、原则 舒筋通络,活血化瘀。

2、施术部位 肱骨内上髁部及前臂掌面。

3、取穴 缺盆、极泉、少海、尺三里(与手三里穴相对)。

4、施术手法 推、滚、揉、搓、动。

5、时间与刺激量 每次治疗二十分钟左右,每日一、二次;刺激量应因人因症而定。

6、手法操作(分以下五个步骤)

(1)推滚前臂活血法 病人仰卧位,平臂伸肘。术者位于伤侧,坐于低凳上,先用一手掌自下而上推前臂腕屈肌数遍;继之,用手的小鱼际部往返滚腕屈肌3到5分钟,以达到活血之目的。

(2)揉搓局部散瘀法 病人仰卧位。术者用手掌或大鱼际部反复揉搓病变局部3到5分钟,以达到散瘀消炎及祛痛之目的。

(3)推按伸屈回旋法 病人仍取仰卧位。术者用一手拇指按压于肘内侧疼痛部位,另手握伤肢腕部,两手协同推按、屈伸及回旋肘关节,以达到剥离粘连,滑利关节之目的。

(4)旋臂过伸理筋法 病人取坐位。术者立于伤侧,用一手托握伤时,另手握伤肢腕部,先将肘关节屈曲、前臂外旋,并嘱病人充分伸腕,然后迅速用力托肘,将肘关节过伸;继之,在肘过伸位用中、无名二指推理、按压该肌腱数遍,以达舒筋之目的。

(5)按摩俞穴镇痛关节,中指拨极泉,点揉少海或尺三里,同时嘱病人屈伸腕关节,以达到通络镇痛之目的。

(二)其它疗法

同肱骨外上髁炎。

三、尺骨鹰嘴滑囊炎

尺骨鹰嘴滑囊炎,因多发生于矿工,故又有“矿工肘”之称。本症常发生于经常用肘部支持用力工作的人。

在肘部,肱三头肌抵止于尺骨鹰嘴。此处有两个滑囊,一个位于鹰嘴突和肱三头肌腱之间,称鹰嘴腱下囊;另一个位于肱三头肌腱和皮肤之间,称鹰嘴皮下囊。正常的清囊分泌滑液,有润滑作用,以减少对肌腱的摩擦和缓冲对局部的机械冲击作用。

【病因病理】

常因碰撞或反复的摩擦等机械刺激和经常的微细损伤,而引起急、慢性滑囊炎。其主要病理改变是浆液渗出,或囊壁异常增厚,囊腔内有绒毛形成,并分为若干小叶,有时囊内有钙质沉积而钙化。

【临床表现与诊断】

1、急性滑囊炎 尺骨鹰嘴部瘀肿、疼痛、压痛及有波动感,伤肢无力,肘关节呈半屈曲位姿势,屈伸活动不利。

2、慢性滑囊炎 尺骨鹰嘴部逐渐形成圆形或椭圆形包块,推之可移动,触之有轻微波动感觉。包块的硬度与囊壁的厚薄和积液多少有关,有钙化时包块发硬,肘关节屈伸活动轻度受限制。

3、X线检查 可提示肘后部筋肉组织肿大阴影,滑囊钙化时,有密度增加区。

【治疗】

1、急性“损伤性”滑炎 症状较重者,外敷滑囊炎散。将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位固定2到3周。

2、慢性滑囊炎 手法治疗有一定效果,但应配合中药熏洗。按摩手法,可参考肱骨外上髁炎,或在病变部位由下而上施术“推揉捏拿滚擦法”十五分钟左右。

3、中药治疗

(1)滑囊炎散

组成 穿山甲三十克、天南星二十克、生半夏二十克、茯苓二十克、防已二十克、龙骨十五克、牡蛎十五克。

功效 软坚散结,利水消肿。

制法与用法 药共为细末,混合均匀;再用温水、热醋各半,将药粉调匀,外敷患部。

(2)熏洗药

组成 伸筋草、透骨草、香樟木五十克,甘松、山奈各九克。

功效 有滑利关节,温经通络,活血祛风作用。适用于四肢损伤。

方法 把上药放入瓷器内,煮沸后熏洗伤处。每次二十五分钟,每日2次,每疗程1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