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气论
秦子曰∶短气者,气短不能相续,呼吸慢而不流利,较之喘症而无促喝,若促促喝喝,喘息抬肩,呼吸便利,则谓之喘而非短气矣。
外感短气
【外感短气之症】身发寒热,呼吸不利,短息出入,似喘而不急促,此外邪壅滞之症也
【外感短气之因】感冒六淫之邪,初入肌表,传入于里,郁结不散,阻绝阴阳之道路,则呼吸壅塞,而成短气,息不得接续矣。
【外感短气之脉】脉见浮紧,太阳寒邪。脉见洪数,乃是风热。脉若躁疾,燥邪所伤。
寸口脉大,邪壅于肺。右关弦长,邪在阳明;左关弦急,肝胆邪逆。
【外感短气之治】冒寒者,三拗汤。冒风者,防风泻白散。伤燥热,石膏泻白散、清肺饮。脉促结,应宣通。脉沉伏,当升散。
三拗汤 见风痰门。
防风泻白散 即泻白散加防风。
石膏泻白散 即泻白散加石膏。
清肺饮
黄芩 山栀 薄荷 桔梗 甘草 连翘 杏仁 桑白皮 枳壳
大便结,加大黄。脉数口渴,加石膏、知母。
内伤短气
实邪短气
【实邪短气之症】身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呼吸不利,喘息倚肩,胁肋作痛,不得仰卧,其形似肿,此实邪短气之症也。
【实邪短气之因】或膏粱积热,或水饮停留,干碍清道,则实邪短气之症作矣。
【实邪短气之脉】或见沉伏,或见沉滑,或见沉弦,或见促结,脉不弦紧,乃为支饮。
【实邪短气之治】《金匮》云∶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桂苓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饮也。又云∶咳逆倚肩,不得卧,小青龙汤,此治带表症者。以上《金匮》治痰饮停积诸经之治也。若膏粱积热者,浓朴大黄汤。肝火上冲者,龙胆泻肝汤。肺热喘逆者,泻白散加知母、石膏。胃火上升者,栀连二陈汤。水饮胁痛短气,名悬饮,十枣汤主之。
桂苓术甘汤
肾气丸 俱见痰饮门。
葶苈大枣汤 见支饮门。
小青龙汤 见悬饮门。
浓朴大黄汤 见支饮门。
龙胆泻肝汤 见内火喘门。
泻白散 见哮症。
栀连二陈汤 见湿痰门。
十枣汤 见悬饮门。
气虚短气
【气虚短气之症】气怯神离,言语轻微,气不接续,不比实症短气,呼吸倚肩,不得仰卧,咳满喘逆为异。此气虚短气之症也。
【气虚短气之因】或大病之后,或劳力之人,或本元素弱,劳伤中气,则气虚短气之症
【气虚短气之脉】若见细数,阴血有亏;或见微弱,阳气有亏;或见浮大,真阳外越;【气虚短气之治】暴脱暴泻者,独参汤。中气不足者,补中益气汤;有痰,六君子汤、
独参汤 治真元将脱,气弱神离。
人参
补中益气汤 治气虚不能接续。
人参 白术 黄 当归 炙甘草 陈皮 升麻 柴胡
六君子汤 见前湿痰。
参橘煎
人参 橘红哮喘短气呃逆,各有分别。哮症经年发作,难治者,然亦不死;喘与短气、呃逆,实症易治,然有死者。治此四症,必以四条互相参发,以其病症虽别,而经络病因同在肺胃二经耳。
夫短气,分立虚实二条,实邪短气易治,尚可祛邪;虚人气短难治,气将绝,又不受补耳。
今家秘发《金匮》各条,详其治法,至气虚短气,虽立加减代赭汤方,然不治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