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胰管和胆道的出血,其发病急、死亡率高,是内科重要急症之一.老年人由于其血管弹性差,不易止血,且多数患者合并有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病变,故病死率较高,国外报道为26%,国内报道为13.5%~18.7%,其死亡率随着年龄的上升而增加,老年患者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发病原因]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比较复杂,可由消化道本身的炎症、机械、血管、肿瘤等因素引起,也可由邻近器官的病变和全身性疾病所致。归纳起来主要有:
1.炎症因素。主要指胃肠道粘膜炎症引起的充血、水肿、糜烂、溃疡。老年人以胃溃疡引起出血者多,其它如急性胃粘膜病变、粘膜脱垂、息肉、结核、钩虫感染均可引起。
2.机械因素。胃、十二指肠、空肠憩室并感染致粘膜糜烂出血;食管裂孔疝引起的粘膜擦伤、嵌顿、绞窄、梗阻、甚或坏疽、穿孔可引起出血;剧烈呕吐使胃内压力骤升可引起食管与胃连接处粘膜撕裂出血。
3.血管因素。肝硬化引起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动脉粥样硬化、过敏性紫癜、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性疾病、胃底动脉畸形等均可引起出血。
4.肿瘤因素。上消化道肿瘤,如胃癌、食管癌、胃肉瘤、平滑肌瘤等均可因肿瘤的缺血、坏死或穿透胃肠引起出血。
5.邻近器官病变因素。动脉瘤、胆道感染引起的胆道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胰腺肿瘤等均可引起出血。
6.全身性疾病因素。急性感染,如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重症肝炎;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友病、再障、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尿毒症;结缔组织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氏病、结节性多动脉炎;心血管系统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以消化性溃疡、胃癌最常见,其次还有药物性胃炎、急性胃粘膜病变、贲门粘膜撕裂等。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吐血与便血范围,暴饮暴食、饮酒过度、过食辛辣,或郁怒伤肝,肝火犯胃,或劳倦内伤,损伤脾气致脾不统血等均可引起吐血和便血。
[临床表现]
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取决于出血病变的性质、部位、出血量和出血的速度,同时与机体反映能力有关。常表现为呕血或黑便,呈鲜红色或暗红色,有时呈咖啡色,大便常呈柏油样。短时间内大量出血症状较明显,如头晕、心悸、恶心、疲乏、嗜睡、脸色苍白、心率快、血压低等。老年人由于反应迟钝,且自身止血的功能差、合并症多,故常表现为大出血,有时出血时无任何症状即突然进入休克状态,或仅表现为心功能不全或神经、精神症状而掩盖了消化道出血的真实病情。
[预防措施]
1.积极治疗相关疾病。上消化道出血为多种疾病的继发病变,所以预防本病的关键是积极治疗上述发病原因中所述的各种原发疾病,老年人尤甚要重视胃溃疡、胃癌、药物性胃炎、急性胃粘膜病变等疾病的防治。
2.早诊断、早治疗。本病为内科的急症之一,为了防止出血的恶化、降低死亡率,必须早诊断,尤其是出血病因和部位的诊断、出血量的估计、出血持续或停止的判断,以便及时治疗。
3.避免七情所伤。郁怒过度,可致肝气郁结,郁而化火,肝火犯胃,火伤胃络,势必迫血外溢,故平素注意修身养性,避免郁怒所伤也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
4.禁辛辣、少饮酒。过食辛辣刺激之物,大量饮酒等均可致胃粘膜损伤出血,无病者应注意防之,有胃粘膜病变者饮食上更必须注意。
5.勿劳累过度。劳累过度,可损伤脾气,致脾气亏乏,脾不统血而出血,老年人平素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劳累过度,耗损脾气,降低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治疗方法]
1.补充血容量。救治大出血病人的关键环节是确保重要脏器组织的灌注量,因此必须迅速补充血容量,可输入全血、血浆及血浆代用品等。
2.迅速止血。有出血就必须止血,这是防止病情继续恶化的关键,以使用局部止血药物为主,具体措施有:
(1)胃内灌入冷盐水。通过胃管,连续灌入4℃冷盐水,随后再用100毫升盐水加8毫克去甲肾上腺素注入胃内保留30分钟,如此反复2~3次。此方法对治疗急性胃粘膜病变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效果较好。
(2)使用抗酸剂和H[XB]2[/XB]受体拮抗剂。每4小时静脉点滴400毫克甲氰咪胍,与抗酸剂连用,对老年人溃疡病和急性胃粘膜病变引起的出血有良好的止血效果。
(3)口服止血药物。口服凝血酶每次500~1000单位,每2小时1次,对胃肠道粘膜弥漫性出血有较好的止血效果。
(4)胃镜下止血。在胃镜直视下局部喷洒5%孟氏液、五倍子液或凝血酶等,对局限性病变止血效果好。
(5)三腔管压迫止血,适用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之出血。
3.饮食与休息。无呕血者,可酌情早些进食。先进食牛奶,再改为半流质少渣或无渣饮食;少量出血者,可进食流质饮食;中度以上出血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应严格禁食,待出血完全停止后逐步恢复进食。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时应卧床休息,即便是轻度者亦应注意休息,以免加重出血。
4.中医辨证论治。胃热迫血,表现为吐血量多、色泽鲜红或紫暗、脘腹灼热胀满、便秘口臭者,可选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减(大黄10克、黄连6克、黄芩10克、生地15克、丹皮10克、白芨12克、大、小蓟各15克)以清胃泻火,凉血止血;肝火犯胃,表现为吐血鲜红、口苦胁痛、烦躁善怒者,可选用丹栀逍遥散加减(丹皮10克、栀子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柴胡6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生地15克、龙胆草10克、白芨15克)以清肝泻火,凉血止血;脾不统血,表现为吐血绵绵不断、神疲肢倦、心悸头晕、大便色黑者,可选用归脾汤加减(党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茯苓10克、白芨15克、仙鹤草15克、阿胶珠15克、地榆炭15克)以益气健脾止血。
5.单方验方。中药单方验方有较好的止血作用,且止血不留瘀,有去瘀生新之功。
(1)白芨粉,每次服10克,每日3次。
(2)生大黄粉或片,每次服5~10克,每日3次。
(3)三七粉或片,每次服3~5克,每日3次。
(4)云南白药,每次服3克,每日2~3次。
(5)温中健脾摄血方:党参10克、炮姜3克、炮附块3克、白术10克、黄连3克、黄芩3克、伏龙肝30克、阿胶18克(熔服),水煎服,用于脾虚而不统血的消化道出血有良效。
(6)地榆煎:单味生地榆每日30克,水煎慢慢饮服,对溃疡病出血有较好效果。
(7)溃疡止血煎:黄芪15克、吴茱萸10克、炮姜6克、白芨15克、炙甘草10克、乌贼骨15克、当归10克、黄连6克、赤芍10克,水煎服,用于溃疡病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
6.手术治疗。据统计65岁以上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诊手术死亡率比择期手术高9倍,故对老年患者应尽量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酌情采用择期手术。对经内科治疗24小时以上出血仍未能停止,或连续输血800毫升以上血压仍不能恢复正常,或内科止血后又反复大出血,或胃镜下所见出血灶为小动脉喷血者,可考虑急诊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