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证类
口糜龈烂出血
心肺胃之火盛也,其火内炽,烁伤津液,以致口糜龈烂,或有时出血,以甘露饮主之。
甘露饮
生地(三钱) 熟地(三钱) 天冬(三钱) 麦冬(三钱) 石斛(三钱) 甘草(二钱)枳壳(二钱) 枇杷叶(三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
食亦
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谓之食亦。又胃移热于胆,亦名食亦,以甘露饮主之。
甘露饮
(方见上)
三消
口渴不止者,为上消也。食入即饥者,为中消也。饮一溲二者,为下消也。其证虽有三,而要总属上伤燥热,下病湿寒,燥热在肝肺之经,湿寒在脾肾之脏,宜以八味丸主之,或以六味地黄汤加味主之。如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小便不利者,以五苓散主之。如上渴而下淋,土湿木郁而生风燥者,以猪苓汤主之。如饮一溲二,水寒土湿,木气疏泄者,以桂附苓乌汤主之。如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肺不能通调水道,而为消渴者,以理中丸汤,倍白术,加栝蒌根主之。如伤寒消渴,或属阳明热证,或属厥阴火证,应以伤寒法治之,不在此例。
八味丸
(方见肺气) 酒下十五丸,日再服,不知渐加。
六味地黄加味汤
熟地黄(四钱) 山茱萸(三钱) 山药(三钱) 茯苓(三钱) 丹皮(三钱) 泽泻(三钱) 五味子(二钱) 肉桂(二钱研) 水煎大半杯,冷服。
五苓散
(方见痰饮)
猪苓汤
(方见痰饮)
桂附苓乌汤
茯苓(三钱) 泽泻(三钱) 桂枝(三钱) 干姜(三钱) 附子(二钱) 龙骨(三钱 研)
牡蛎(三钱 研) 首乌(三钱蒸) 水煎大半杯,温服。
理中丸汤
(方见霍乱)倍白术,加栝蒌根。
消渴方
栝蒌根(三钱) 生姜(二钱) 麦冬(三钱) 芦根(三钱) 白茅根(三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此方专清胃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