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书籍 > 《医学纲目》 > 劳瘵骨蒸热

劳瘵骨蒸热

〔《玄》〕虚者,皮毛肌肉筋脉骨髓气血津液不足也。若男女终日劳役,神耗力倦,饥饱越常,喜怒忧思,形寒饮冷,纵欲恣情。《素问》曰∶今人未及半百而衰者,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根源从此而虚竭矣。五脏六腑如何不弱,五劳六极七伤从此而始。何谓五劳?心劳血损,肝劳神损,脾劳食损,肺劳气损,肾劳精损。六极谓筋、脉、肉、皮、毛、骨瘁损,是谓六极。七伤《难经》言之甚详,伤形与气,谓之七伤。总而言之,为虚是也。大抵五行六气,水特五之一耳。夫一水既亏,岂能胜五火哉,虚劳等症蜂起矣。其体虚者,最易感于邪气。当先和解,微利微下之,从其缓而治之,次则调之。医者不知邪气加之于身而未除,便行补剂,邪气得补,遂入经络,致死不治。如此误者,何啻千万。良可悲哉!《内经》中本无劳症之说,其曰劳者温之,温者温存之义。不足者,补之以味,谷肉菜果,百味珍羞,无非补也。今之医者,不通其法,唯知大补之道,轻则当归、鹿茸、雄、附,重则乳石、丹砂,加之以灼艾补燥其水,水得热愈涸,生火转甚。少而成嗽痰血,潮热烦渴喜冷,此则热症明矣。重则失音,断不可救。犹且峻补不已,如此死者,医杀之耳。及遇良工,治验而以清剂解之,不合病患之意,反行怪责,及闻发表攻里之说,畏而不从,甘死于庸工热补之手,虽死不悔,深可悯也。夫凉剂能养水清火,热剂能燥水补火,天下之事,无出乎理。理既明,何患疾之不安。劳为热症明矣,还可补乎。惟无邪无热无积之人,脉举按无力而弱者,方可补之。又必察其胃中及右肾二火亏而用之。心虚则动悸恍惚,忧烦少色,舌强,宜养荣汤、琥珀定神丸之类,以益其心血。脾虚面黄肌瘦,吐利清冷,腹胀肠鸣,四肢无力,饮食不进,宜快胃汤、进食丸之类,以调其饮食。肝虚目昏筋脉拘挛,面青恐惧,如人将捕之状,宜牛膝益中汤、虎骨丹之类,以养助其筋脉。肺虚呼吸少气,喘乏咳嗽,嗌干,宜枳实汤加人参、黄 、阿胶、苏子,以调其气。肾虚腰背脊膝厥逆而痛,神困耳鸣,小便频数,精漏,宜八味丸加五味子、鹿茸、去附子,用山药等丸,以生其精。

〔丹〕劳瘵主阴虚、痰与血病。虚劳渐瘦属火,阴火消铄,即是积热,宜照后法治之。

草还丹 治阴虚骨蒸。

用青蒿一斗五升,童便三斗,文武火熬,约童便减至二斗,去蒿,再熬至一升,入猪胆七个,再熬数沸。

用甘草末收和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

治劳病,四物汤加竹沥,入小便。阴虚发热,四物汤加黄柏,降火补阴,甚者加龟板。

〔张文仲〕治骨蒸方。

生地黄一升,捣取汁尽分再服。利则减之,以身凉为度。

上丹溪论劳瘵主乎阴虚者。盖自子至巳属阳,自午至亥属阴,阴虚则热在午后子前。寤属阳,寐属阴,阴虚则汗从寐时盗出也。升属阳,降属阴,阴虚则气不降,气不降则痰涎上逆,而连绵吐出不绝也。脉浮属阳,沉属阴,阴虚则浮之洪大,沉之空虚也。此皆阴虚之症,用四物、竹沥,又加炒柏、龟板,皆补阴降火之剂。又须远嗜欲,薄滋味,静心调养,以助之也。

〔丹〕阴虚发热,四物汤加黄柏。兼气虚者,加参、 、白术。

御院琼玉膏 滋血补气,延年益寿。

人参(三十六两,去芦须,研为净末) 白茯苓(二十四两,去皮,研为细末) 生地黄(十六斤,捣取汁,以尽为度,去渣) 蜜(六斤)

上和匀,入银石器瓶中。内用油纸,外用竹箬,包以软篾,缚紧瓶口,入重汤内悬胎煮之。用桑柴文武火不住手三昼夜,入井中浸一日夜出火毒。又煮一日,出阴毒,取出。每早空心用酒或白汤调下。

〔罗〕清神甘露丸 治男子妇人虚劳不足,大骨枯,大肉陷皆治之。

生地汁 白莲藕汁 生乳汁(生用)

上三味等分,用砂石器内,以文武火熬成膏子,用后药。

人参 白术 黄连 黄 五味子 胡黄连

上各等分为细末,以前膏子和剂,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人参汤下。

〔海〕黄 膏子煎丸

人参 白术(各一两半) 柴胡 黄芩(各一两) 白芷 知母(各半两) 甘草(半两,炒)鳖甲(一两,手大者,酥炙) 黄 (半斤,为粗末,用水二斗,熬一斗,去渣再熬,令不住手搅成膏,至半斤,入白蜜一匙, 一两,再熬令熟,放冷丸药)

上为末,用黄 膏和匀丸,每早白汤服下。呼吸少气,懒言语,无力动作,目无睛光,面色 白,皆兼气虚也。

〔丹〕补天丸 治阴虚骨蒸发热,形羸瘦者。

紫河车洗净,用布绞干,用补肾丸药末捣细焙干,再碾为末,酒煮米糊为丸。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热汤下。夏月加五味子。紫河车,即初生男子胞衣也。

补肾丸 治阴虚有痰,膈不清者。

龟板(一两半,酥炙) 黄柏(一两半,炒) 牛膝(二两) 干姜(二钱) 陈皮(半两)

上为末,姜汁打糊丸,每服七八十丸。

治酒色过伤少阴。

黄柏(一两半,炒) 黄芩(半两,炒) 地黄(一两) 龟板(五两,酒炒)

夏加砂仁三钱,五味五钱。冬加干姜炒黑三钱。用炊饼为丸,食前白汤服三五十丸。(《丹溪心法》以地黄作黄柏)

〔洁〕地黄丸 治久新憔悴,寝汗发热,五脏齐损,瘦弱虚烦,肠 下血,骨蒸,痿弱无力,不能运动。东垣云∶治脉沉而虚者。

熟地(八两) 山茱萸(净肉) 山药(各四两) 牡丹皮 茯苓 泽泻(各三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桐子大。空心温酒服五十丸。

〔垣〕或问钱氏地黄丸补肾,又曰补肝,何也?曰∶然,手厥阴心主包络,足厥阴肝经,俱治在下焦。经云∶不足者滋其化源。故肝肾之病同一治法,此地黄丸补二经之意也。(海藏云∶若加五味为肾气丸,此滋肺之源以生肾水。)

〔《保》〕黑地黄丸加五味子,为肾气丸治阳盛阴衰,脾胃不足,房室虚损,形瘦无力,面多青黄,而无常色,此补气益胃。

苍术(一斤,油浸) 熟地(一斤) 五味子(半斤) 干姜(秋冬一两,夏半两,春七钱)

上为细末,枣肉丸梧子大。食前米饮,或酒服百丸。治血虚久痔甚妙。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此药开腠理,生津液通气。又五味子酸以收之,此虽阳盛而不燥热,乃是五脏虚损于内,故可益血收气,此药类象神品方也。

治阳盛心肺不足,宜八味丸。四肢弱无力多困,未知阴阳先损,夏可用地黄丸,春秋宜肾气丸,冬宜八味丸。

〔云岐〕鸡苏丸 治嗽血。(方见咳唾血。)

上治肺肾虚。盖肝心属阳,肺肾属阴,阴虚则肺肾虚矣。肾虚者从房室中来,其症或腰酸腰痛,或足酸足痿足热,或遗精白浊是也。肺虚者,或咳嗽或吐血是也。治肾虚四方,前二方龟扳、黄柏为君,有痰无痰皆可用。后二方地黄为君,无痰可用,痰多而膈不清者宜审之。治肺虚咳嗽唾血者,方法浩大,另立咳嗽唾门也。

〔丹〕虚劳皆积热做成。始健时,可用子和法。后日羸惫,四物汤加减,送消积丸,使热不作也。蒸蒸发热,积病最多。小陷胸汤,治湿痰发热极妙。(方见伤寒部结胸门。)

退实热劳积痰。

鳖甲 龟板 侧柏 栝蒌仁 半夏 黄连 黄柏

上为末,炊饼丸。

又湿痰发热。

黄芩(炒) 黄连(炒) 香附(生) 苍术。

上为末,栝蒌穣为丸。

青檬石丸(方见咳嗽。) 河间人参半夏丸(方见咳嗽。)

〔丹〕治施官人,年三十余,不可劳动,劳动则发热,脉洪而大在右手,短而涩在左手。予谓此必酒痰成湿伤血。又问之,遇少劳则喘乏力,小便或赤或白。

当归 黄 人参(各五分) 芍药(一分) 白术(二分半) 川芎(五分) 木通(三分) 黄芩(三分) 陈皮(五分) 浓朴(五分) 炙甘草(二分)

煎汤下青礞石丸。

〔罗〕柴胡饮子 解一切肌骨蒸热,寒热往来,及伤寒发汗不解,或汗后余热劳复,或妇人经病不快。产后但有如此之症,并宜服之。

黄芩 甘草(炙) 大黄 芍药 柴胡 人参 当归(各半两)

上 咀,姜三片,煎热服。

〔《保》〕防风当归饮子 治烦热皮肤索泽。食后煎服,空心,宜以此饮下地黄丸。

柴胡 人参 黄芩 甘草 防风 大黄 当归 芍药(各半两) 滑石(二钱)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姜三片,煎七分,温服。如痰嗽加半夏。如大便黄米谷完出,惊悸,溺血。

淋闭,咳血衄血。自汗头痛,积热肺痿,后与大金花丸。

大金花丸

黄柏 黄芩 黄连 山栀(各八两)

上为细末,水丸小豆大,每服一百丸,温水下,日二三服。或大便实加大黄。自利,如中外热者,此药作散煎服,名解毒汤。或腹痛呕吐欲作痢者,每服解毒汤半两,加半夏、茯苓、浓朴各三钱,姜三片。如白脓后重,下痢后重者,加大黄三钱。

麦煎散 治少男室女骨蒸,妇人风血攻疰四肢。

赤茯苓 当归 干漆 鳖甲(醋炙) 常山 大黄(煨) 柴胡 白术 生地 石膏(各一两) 甘草(半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小麦五十粒,水煎,食后临卧服。若有虚汗,加麻黄根一两。东坡云∶此黄州吴判官疗骨蒸黄瘦,口臭肌热,盗汗极效。吴君宝之,不肯妄传。

当归龙荟丸 治肝有积痰污血,结热而劳瘵者。其太冲脉必与冲阳脉不相应,宜以补阴药吞此丸神效。(方见前。)

上劳瘵兼痰积,其症腹胁常热,手足头面则于寅卯时分乍有凉时者是也。若顽痰胶固难治者,必以吐法吐之,或沉香滚痰丸、透膈丹之类下之。又甚者,或用倒仓法。若痰积闭塞经脉,则太冲脉与冲阳寸口脉数而不相应者,极难治。自阴虚条至此,凡六法,但患劳者,罕能脱此六法。自此以后数法,宜审而行之,无其病,莫妄施也。

〔世〕治骨蒸热,神效。

前胡(一钱) 柴胡(二钱) 胡黄连(一钱) 猪脊髓(一条) 猪胆(一个)

上水煎,入猪胆汁服之。

〔石〕地骨皮枳壳散 治骨蒸壮热,肌肉消瘦,少力多困,夜多盗汗。

地骨皮 秦艽 柴胡 枳壳 知母 当归 鳖甲(醋炙黄)

上等分为末,水一盏,桃柳枝头各七个,姜三片,乌梅一个,去渣临卧服。

〔罗〕秦艽鳖甲散 治骨蒸壮热,肌肉消瘦,舌红颊赤,目倦盗汗。

柴胡 地骨皮(各一两) 秦艽 知母 当归(各半两) 鳖甲(一两,去裙 ,醋炙)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入乌梅一个,青蒿五叶,同煎至七分,去渣温服,临卧空心各一服。

人参地骨皮散 治脏中积冷,营中热,按之不足,举之有余,阴不足而阳有余也。

茯苓(半两) 知母 石膏(各一两) 地骨皮 人参 柴胡 生地(各一两五钱)

上 咀,每服一两,生姜三片,水煎细细服。

人参柴胡散 治邪热客于经络,肌热痰嗽,五心烦躁,头目昏痛,夜有盗汗。及妇人虚劳骨蒸尤宜。

白茯苓 人参 白术 柴胡 当归 半夏曲 干葛 甘草(炙) 赤芍药(以上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姜四片,枣三枚,水煎带热服。(许学士云∶但有劳热症皆可服,热退即止。大抵透肌葛根第一,柴胡次之,其方多黄芩半两。)

上四方,治虚损复受邪热,皆宜用柴胡。《衍义》云∶柴胡《本经》并无一字治劳,今人方中,治劳鲜有不用者,误人甚多。常原病劳有一种真脏虚损,复受邪热,因虚而致劳。故曰∶劳者牢也,当斟酌之。如经验方治劳热青蒿煎丸,用柴胡正宜,服之无不效,热去即须急已。若无邪热,得此愈甚,虽至死,人亦不怨。王海藏云∶苟无实热,医取用之,不死何待?后之用柴胡者,宜审诸。又大忌芩、连、柏,骤用纯苦寒药,反泻其阳。但当用琼玉膏之类,大助阳气,使其复还寅卯之位,微加泻阴火之药是也。

火郁汤(方见前。) 柴胡升阳汤(方见前。)

上二方治重阴覆其阳,火不得伸,或洒洒恶寒,或志意不乐,或脉弦数,或四肢五心烦热是也。病去即已,不可过剂。服寒凉药,症虽大减,脉反加数者,阳郁也。大忌寒凉,宜升宜补,犯之死速。

〔海〕问两手寸关弦,病脾弱,火胜木旺,土亏金铄,当作何治?答曰∶不治标本,从乎中治。木标也,土本也,火中也。烁金亏土旺木者,皆火也,钱仲阳安神丸主之,山蓣、麦冬益金之气,金益则气旺而木自平。

寒水石、牙硝,火中添水,使化为湿热也。湿热为季夏之令,非土而何?故用朱砂以坠火下行,将退与子,权行湿令也,故脉弦得除而土自旺。秋喘,加人参、丹砂等,夏则不加。养气者,加沉香。欲发汗者,临卧先与白粥一盏,后药之则汗也。寒热神少振摇。小便淋或多,或大便走,完谷不化,口干舌缩,唇吻有疮,心下痞,大渴引饮,恶干喜湿,目花,四肢无力,怠惰嗜卧,食不入,皮肤燥涩,面色黧黑,肌肉消铄,胸腹中急,额上汗者,法宜泄火、益湿、补气。脉弦浮沉者同治,以安神丸主之。(方见治虚实。)气不化,小便不利,湿润肌滑,热蒸阴少,气不化。气走小便利,自汗肌燥涩,为迫津液不能停,离珠丹主之。(方见虚实。)弦数者,阳陷于内,从外而之内也。弦则带数,甲经于乙。紧则带洪,壬经于丙。若弦虚则无火,细则有水。此二脉,从内之外,不宜离珠丹。

[i]弦数脉图(图缺)[/i]

火令速行而土虚,土虚则长夏不至。《难经》曰∶虚则补其母。资其化源,当泻火于金中补土是也。

上寸显弦数脉,是东方实,乃乘子势也。既泻其子火,木自虚矣。以寒药泻火,是补北方水。木既乘火势而来侮金,当金中泻火,火退则木无所恃而自退,是实则泻其子也。

〔仲〕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 虫丸主之。(结在内者,手足脉必相失,宜此方。然必兼大补剂琼玉膏之类服之。)

大黄(十两,蒸) 黄芩(二两) 甘草(三两) 桃仁(一升) 杏仁(一升) 芍药(四两) 地黄(半两) 干漆(一两,炒) 虻虫(一升) 水蛭(百枚) 蛴螬(一升) 虫(半斤)

上十二味为末,炼蜜丸如小豆大。日三服,酒下五丸。

陈大夫传张仲景百劳丸 治一切劳瘵积滞,疾不经药坏症者宜服。

当归(炒) 乳香 没药(各一钱) 人参(一钱) 大黄(四钱) 虻虫(十四枚,去翅足) 水蛭(十四枚,制)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都作一服,可百丸,五更百劳水下。取恶物为度,服白粥十日。百劳水,用杓扬百遍,仲景甘澜水是也。

〔《外台》〕治骨蒸。桃仁一百二十枚,去皮并双仁,留尖,杵和为丸,平旦井花水服令尽。服讫,量性饮酒,仍须吃水,多效。隔日又服一剂,百日不得食肉。

〔仲〕炙甘草汤(一名复脉汤。) 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急者十一日死。(方见伤寒。)

〔海〕四物加减汤 治妇人骨蒸。

当归 白芍药 川芎 地黄(以上补血) 地骨皮(泻肾火) 牡丹皮(泻包络火。各等分)

上 咀水煎服。

〔罗〕逍遥散 治血虚劳倦,五心烦蒸,颊赤盗汗,室女血弱阴虚,营卫不和,月水不调,痰嗽潮热,肌体羸瘦,渐成骨蒸。

茯苓 白术 当归 芍药 柴胡 甘草(炙)

上 咀,生姜一块,煨切破,薄荷少许同煎。

上二方,治妇人骨蒸大法。若夫要处,并同于前阴虚法取之。蒸病治者,宜随各经虚实,内外浅深,用药加减可也。

〔《古今录验》〕五蒸汤

茯苓 甘草 人参 竹叶 地黄 葛根 知母 黄芩 石膏 粳米(二合)

上 咀,以水三盏,煎小麦二合,至二盏,去麦煎药至一盏,温服、随症加减于后。忌海藻、菘菜、芜荑、大醋。

实热加黄芩、黄连、黄柏、大黄。虚热,气加乌梅、秦艽、柴胡;血加青蒿、鳖甲、蛤蚧、小麦、牡丹皮。

肺蒸(鼻干)加乌梅、天冬、麦冬、紫菀。大肠(右鼻孔干痛) 加大黄、芒硝。皮蒸(舌白唾血)加石膏、桑白皮。肤蒸(昏昧嗜卧)加丹皮。气蒸(鼻干喘促,遍身气热。)加人参、黄芩、山栀。

心蒸(舌干) 加黄连、生地。小肠(下唇焦)加赤茯、生地、木通。血蒸(发焦)加生地、当归、桂心、童便。

脉蒸(唾白浪语,脉络溢,脉缓急不调。)加当归、生地。

脾蒸(唇焦)加白芍、木瓜、苦参。胃蒸(舌下痛)加石膏、粳米、大黄、芒硝、干葛。肉蒸(食无味而呕,烦躁不安。)加白芍。

肝蒸(眼黑)加川芎、当归、前胡。胆蒸(眼白失色)加柴胡、栝蒌。筋蒸(甲焦)加当归、川芎。三焦蒸(乍热乍寒)加石膏、竹叶。

肾蒸(两耳焦)加生地、石膏、知母、寒水石。膀胱蒸(右耳焦)加泽泻、茯苓、滑石。脑蒸(头眩热闷)加生地、防风、羌活。髓蒸(髓枯、骨中热)加生地、当归、天门冬、骨蒸(齿黑、腰痛、足逆冷、疳虫食藏)加鳖甲、地骨皮、丹皮、生地、当归。 蒸(肢细趺肿,腑脏皆热)加石膏、黄柏。胞蒸(小便赤黄)加泽泻、茯苓、生地、沉香、滑石。

凡此诸症,皆热病后食肥甘油腻,房事饮酒犯之而成。久蒸不除,变成疳病,死期近矣。

牡丹皮治无汗之骨蒸。(能泻阴中之火。)知母治有汗之骨蒸。

〔《衍义》〕治骨蒸劳。用薄荷汁与众药熬成膏。

〔《经验》〕治患劳人。烧香法∶玄参一斤,甘松六两为末,炼蜜一斤,和匀,入瓷瓶内,封闭地中,埋窨半日,取出。更用炭末六两,炼蜜六两,和匀,入瓶内,封窨五日,取出烧。使鼻中常闻香气,疾自愈矣。

〔《撮要》〕治骨蒸劳热∶膏肓(在四椎下、五椎上各开二寸,灸百壮。详见刺法门)三里。

〔《摘英》〕热劳上气喘满∶肺俞(五分,留七呼,灸七壮)、尺泽。

崔氏治骨热传尸劳。灸四花穴,兼治赤白带。第一次取二穴,令患人正立,取一蜡绳,从足大拇指端(男左女右。)贴肉量至后跟,上 至委中横纹,绝断为则子。复令患人解发,分两边,令见头缝,却平身正坐,取前则子,从鼻端贴肉上至头缝,下至项脊骨,以则子尽处为记,用墨点之。(且不是穴)又另取一绳,令患人合口,将绳两头至口吻,当中钩起至鼻柱根如人字,齐两吻截断,却展直于前则子尽头墨记处,横量开,取两平头是穴。(须左右当半,高下相平。)第二次取二穴。令平身正坐,又取一绳,绕项向前,双垂与乳头齐,截断。却背翻绳头向项后,以绳中停于结喉上,其下双垂绳头,尽处当背骨中,用墨点之。(亦不是穴)又取一绳,令病患合口,横量二吻截断,移于前脊中记处,横量取平,(须左右当中,上下相半。)两头是穴。连前第一次,通取共计四穴。同时上火七壮至二十壮,灸至百壮。候灸疮瘥,却取三次穴。第三次取二穴,将前第二次量口吻绳子,于第一次双绳头尽处,墨点记上,当脊骨直上下竖点,令绳子中停中心在墨点处,于上下绳尽处是穴。灸如前法。

〔《标幽》〕体热劳嗽∶魄户(泻)。

〔洁〕治骨蒸热不可治者,或前板齿干燥∶大椎。

〔《撮要》〕又法∶鸠尾(灸二七壮,补之。)

上背俞,取膏肓、肺俞、四花穴、大椎等穴。治劳瘵者,皆为阳气下陷而寒热往来也,若灸之早,百发百中,累试有效。

〔《玉龙》〕传尸劳∶涌泉(第二足指端量至根尽折中是。针三分,泻六吸。伤寒及劳瘵之症,有血可治,无血必危。凡欲出血,刺入二分,便须弹指。)丰隆(此穴治痰,针入一寸,泻十吸)、丹田(此穴治气喘,针入三分,补二呼。)

〔仲〕男子妇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趺阳脉浮而芤,浮者卫气衰,芤者荣气伤,其体瘦,肌肉甲错。浮芤相搏,荣气衰微,四属断绝。

上诊脉浮而大,或大而弦,皆为虚劳者,盖阳盛阴虚之症也,暮多见之。

〔仲〕男子妇人,脉虚钿弱者,劳也。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

上诊脉虚微细弦为虚劳者,盖阴阳俱虚之症也,晨多见之。

〔《玄珠〕骨蒸之极,声嘎咽痛,面黧,脉躁,直视,汗出如珠,喘乏气促,出而无入,毛焦唇反,此皆不治之症。虽有神医,亦无如之何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