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少阴心

(补)黄精

见通行补。

玉竹

见肺补。

丹参

味苦气降,入心与包络,去瘀生新,调经补血,治血虚血瘀之症。

当归

见肝补。

益智仁

见脾补。

生地

见肾补。

枣仁

见胆补。

大枣

见通行补。

龙眼肉

见脾补。

莲子

甘平而涩,能交心肾,安君相火邪,涩精气浓肠胃,兼治女人一切血病。莲心苦寒,清心去热。

黑豆

见肾补。

猪心血

以心归心,以血导血,用作补心药之向导,义盖取此。

龟板

见肾补。

(和)甘草

见通行和。

远志

苦辛温,入心能通肾气上达于心而交心肾,泄热行气散郁,利窍豁痰,兼治痈疽,去心用。

郁金

见肺和。

连翘

苦微寒性升,入心、心包而泻火,兼除三焦大肠胆经湿热,能散诸经血凝气聚,利水杀虫,为十二经疮家要药,多服减食。

甘菊花

见肝和。

钩藤

见肝和。

石菖蒲

辛苦温香而散,开心孔利九窍,去湿除风,消痰积治惊痫,疗热闭胸膈,解毒杀虫,多用独用耗散气血,或用米泔浸饭锅内蒸,则臻于中和矣。犯铁器令人吐逆。

松花

见肺和。

柏子仁

辛甘平,气香性润,透心脾滋肝肾,养血止汗除风湿,助脾药中惟此不燥。

合欢皮

见通行和。

乳香

见通行和。

血竭

甘咸平性急,入心肝血分,散瘀生新,和血敛疮。

安息香

辛香苦平,入心经,安神去祟,行血下气,安息国名也。

茯苓

见脾和。

赤茯苓

见脾和注。

茯神

主治与茯苓同,而入心之用居多,安魂养神,疗心虚惊悸。黄松节即茯神心木,疗筋挛偏风心掣健忘。

琥珀

见肝和。

莲须

见肾和。

百合

见肺和。

小麦

甘微寒,养心止血,除烦利溲。浮小麦咸凉,止汗凉心退热。麸皮甘寒,与浮麦同性,醋拌蒸,熨滞气痹痛。面筋甘凉,解热和中。

赤小豆

甘酸平,色赤入心,性下行而通小肠,行水散血,清热解毒敷疮,通乳汁下胞胎,最渗精液不宜久服。相思子苦平,研服,能吐邪气及蛊毒。

辛平有毒,镇心肝安魂魄,治惊痫风热之病。

功用与金相同。

食盐

见肾和。

龙骨

甘平涩,入心肝肾大肠,能敛浮越之正气,涩肠益肾,安魂镇惊,固精止汗,定喘解毒,皆涩以止脱之义。

龙齿

见肝和。

见肝和。

(散)桔梗

见肺散。

细辛

见肾散。

麻黄

见肺散。

冰片

见通行散。

(寒)黄连

大苦大寒,入心泻火,镇肝凉血,燥湿开郁,能消心窍恶血,亦泻脾火,酒炒治上焦火,姜汁炒治中焦火,盐水炒治下焦火。

胡连

性味功用并似黄连,治小儿潮热五疳,解吃烟毒。

川贝母

见肺寒。

黄芩

苦寒入心,胜热折火之本,泻中焦实火,除脾家湿热,为中上二焦之药,亦治邪在少阳往来寒热,中空者名枯芩,佐栀子泻肺火,中实者名条芩,泻大肠火。

白茅根

见脾寒。

丹皮

见肝寒。

麦冬

见胃寒。

瞿麦

见小肠寒。

灯心

甘淡微寒,降心火,利小肠,清肺热,通气止血利水。

大青

见胃寒。

鲜生地

见肾寒。

射干

见肺寒。

山豆根

大苦大寒,泻心火以保肺金,去肺大肠之风热,消肿止痛,治喉齿疮痔诸疾,解药毒,疗人马急黄。

栀子

苦寒入心,泻心肺之邪热,使之下行由小便出,解三焦郁火,最清胃脘之血,内热用仁,表热用皮。

芦荟

见肝寒。

竹叶

辛淡甘寒,专凉心经亦清脾气,清痰止渴,除上焦烦热。

天竹黄

甘微寒,凉心去风热,利窍豁痰镇肝,功同竹沥而性和缓,治中风惊痫,南海大竹内黄粉也。

石莲子

苦寒,清心开胃去湿热。

见肺寒。

黄丹

咸寒沉阴,内用镇心安魂坠痰,消积杀虫,外用解热拔毒,去瘀长肉。铅粉主治略同。

朱砂

甘凉,体阳性阴,心经血分药,镇心而泻邪热,定惊清肝,祛风解毒,治癫狂下死胎,多服令人呆闷,细研水飞,如火炼则有毒,服饵常杀人,或用原块辰砂绵裹,入药同煎最妙。

犀角

见胃寒。

牛黄

见肝寒。

羚羊角

见肝寒。

猪胆汁

苦寒入心,胜热润燥,泻肝胆之火,兼能明目疗疳,醋和灌谷道治大便不通。

象牙

甘凉,清心肾之火,疗惊悸骨蒸痰热疮毒,锉屑煎服。

熊胆

苦寒,凉心平肝,明目杀虫,治惊痫涂痔。

缲丝汤

抑心火,治消渴。

真珠

甘咸寒,入心肝二经,镇心安魂,泻热坠痰,拔毒生肌。

(热)桂心

见脾热。

炮姜

见通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