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
《中药大辞典》酱
拼音 | Jiànɡ |
出处 | 《别录》 |
来源 | 系用面粉或豆类,经蒸罨发酵,加盐、水制成的糊状物。 |
化学成分 | 酱以大豆或面粉为主要原料,每100克酱的一般化学组成如下:
㈠豆瓣酱 水分39克,蛋白质20.9克,脂肪11.2克,碳水化物2克,灰分24.9克,钙245毫克,磷174毫克,铁16.1毫克,硫胺素0.06毫克,核黄素0.78毫克,尼克酸2.1毫克。 ㈡甜面酱 水分47克,蛋白质5.8克,脂肪1.2克,碳水化物37克,灰分6.3克,钙32毫克,磷104毫克,铁5.7毫克。 酱是酱油的主要组成部分,故酱油所含成分亦即酱的成分。因此,酱的成分可概括如次:含氮物质有蛋白质、多肽、肽。氨基酸有酪氨酸、胱氨酸、丙氨酸、亮氨酸、脯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谷氨酸等;此外,尚有腐胺、尸胺、腺嘌呤、胆碱、甜菜碱、酪醇、酪胺和氨。糖类以糊精、葡萄糖为主,也含少量戊糖、戊聚糖。大豆约含18%脂肪,在制酱过程中,基本上无变化,故酱中所含脂肪,基本上都存于豆瓣中。酱中所含酸类,其挥发者有甲酸、乙酸、丙酸等;不挥发者有乳酸、琥珀酸、曲酸等。其他有机物有乙醇、甘油、维生素、有机色素等;无机物除多量的水、食盐外,尚有随原料带入的硫酸盐、磷酸盐、钙、镁、钾、铁等。 |
性味 | 咸,寒。
①《别录》:"味咸酸,冷利。" ②宁原《食鉴本草》:"味威甘,平,无毒。" ③《纲目》:"面酱咸;豆酱甜;酱豆油、大麦酱、麸酱皆咸甘。" |
归经 | 入胃、脾、肾经。
①《本草求真》:"入肾。" ②《本草再新》:"入脾、肺、肾三经。" ③《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少阴经。" |
功能主治 | 除热,解毒。治蜂虿虫伤,汤火伤。
①《别录》:"主除热,止烦满,杀百药、热汤及火毒。" ②《日华子本草》:"杀一切鱼、肉、菜蔬、草毒;并治蛇、虫、蜂、虿等毒。" ③《纲目》:"酱汁灌入下部,治大便不通;灌耳中,治飞蛾虫蚁入耳;涂猘犬咬及汤火伤灼未成疮者有效;中砒毒,调水服。" ④《本草汇言》:"祛时行暑热、疠毒、瘴气。" ⑤《本草求真》:"解肾热邪。" |
注意 | 《随息居饮食谱》:"痘痂新脱时食之则瘢黑。" |
复方 | ①治百药、百虫、百兽之毒损人者:豆酱,水洗去汁,以豆瓣捣烂一盏,白汤调服。再以豆瓣捣烂,敷伤损处。(《方脉正宗》)
②解轻粉毒(服轻粉口破者):以三年陈酱,化水,频漱之。(《濒湖集简方》) ③治汤火烧灼未成疮:豆酱汁敷之。(《肘后方》) ④治人卒中烟火毒:黄豆酱一块。调温汤一碗灌之。(《本草汇言》) ⑤治疬疡:酱汁研石硫黄作泥,以生布揩破,敷疡上。(《救急方》) ⑥治妊娠下血:豆酱二升。漉去汁,熬令燥,末,酒服方寸匕,日五、六服。(《古今录验方》豆酱散) ⑦治妊娠尿血:豆酱一大盏(微焙令干),生干地黄二两。上捣罗为末,每于食前,以粥饮调下一钱服之。(《海上方》) ⑧治手足指掣痛不可忍:酱清和蜜,温涂之。(《千金方》) |
各家论述 | 《本草经疏》:"按酱之品不一,惟豆酱陈久者入药,其味咸酸冷利,故主除热、止烦满及汤火伤毒也。能杀一切鱼、肉、菜蔬,蕈毒,《本经》云杀百药毒者误也。又有榆仁酱,味辛美,杀诸虫,利大小便,心腹恶气;芜荑酱主疗相同。" |
摘录 | 《中药大辞典》 |
《中华本草》酱
拼音 | Jiànɡ |
英文名 | a thick sauce made from soya beans, flour etc. |
出处 | 出自《名医别录》;1. 陶弘景:酱多以豆作,纯麦者少,今此当是夏者,亦以久久者弥好。又有肉酱、鱼酱,不入药用也。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用大豆、蚕豆、面粉等作原料,经蒸罨发酵,并加入盐水制成的糊状食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ans |
化学成分 | 酱以大豆或面粉为主要原料,每100g酱的一般化学组成如下;①豆瓣酱:水分39g,蛋白质20.9g,脂肪11.2g,碳水化合物2g,灰分24.9g,钙245g,磷174mg,铁16.1mg,硫胺素(thiamine)0.05mg,核黄素(ribofla -vine)0.78mg,烟酸(nicotinic acid)2.1mg。②甜面酱:水分47g,蛋白质5.8g,脂肪1.2g,碳水化合物37g,灰分6.3g,钙32mg,磷104mg,铁5.7g。酱的成分可概括如次:含氮物质有蛋白质,多肽(polypep-tides),肽(peptides)。氨基酸有酪氨酸(turpsine),胱氨酸(cystine),丙氨酸(alanine),亮氨酸(leucine),脯氨酸(prol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赖氨酸(lysine),精氨酸(arginine),组氨酸(histid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等;此外,尚有腐胺(putrescine),尸胺(cadaverine),腺嘌吟(adenine),胆碱(choline),甜菜碱(betaine),酪醇(turpspol),酪胺(tyramine)和氨。糖类以糊精、葡萄糖为主,也含少量戊糖、戊聚糖。大豆约合18%脂肪,在制酱过程中,基本上无变化,故酱中所含脂肪,基本上都存在于豆辩中。酱中所含酸类,其挥发者有甲酸、乙酸、丙酸等;不挥发者有乳酸(lact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曲酸(kojic acid)等。其他有机物质有乙醇,甘油,维生素,有机色素等;无机物除多量的水、食盐外,尚有随原料带入的硫酸盐、磷酸盐、钙、镁、钾、铁等。 |
性味 | 咸;甘;平 |
归经 | 胃;脾;肾;肺经 |
功能主治 | 清热解毒。主蛇虫蜂螯毒;烫火伤;浸淫疮;中鱼、肉、蔬菜毒 |
用法用量 | 外用:适量,调敷;或化汁涂。内服:适量,汤饮化服。 |
注意 | 《随息居饮食谱》:痘痂新脱时食之则癜黑。 |
复方 | ①治百药、百虫、百兽之毒损人者: 豆酱,水洗去汁,以豆瓣捣烂一盏,白汤调服。再以豆瓣捣烂,敷伤损处。(方脉正宗》)②解轻粉毒(服轻粉口破者): 以三年陈酱,化水,频漱之。 (《濒湖集简方》)③治汤火烧灼未成疮: 豆酱汁敷之。(《肘后方》)④治人卒中烟火毒: 黄豆酱一块。调温汤一碗灌之。(《本草汇言》)⑤治疠疡: 酱汁研石硫磺作泥,以生布楷破,敷疡上。(《救急方》)⑥治妊娠下血: 豆酱二升。漉去汁,熬令燥,末,酒服方寸匕,日五、六服。 (《古今录验方》豆酱散)⑦治妊娠尿血: 豆酱一大盏(微焙令干),生干地黄二两。上捣罗为末,每于食前,以粥钦调下一钱服之。 (《海上方》)⑧治手足指掣痛不可忍: 酱清和蜜,温涂之。(《干金方》) |
各家论述 | 1.《别录》:主除热,止烦满,杀百药、热汤及火毒。 2.《日华子本草》:杀一切鱼、肉、菜蔬、蕈毒;并治蛇、虫、蜂等毒。 3.《纲目》:酱汁灌入下部,治大便不通;灌耳中,治飞蛾虫吸入耳;涂犬咬及汤火伤灼未成疮者有效;中砒毒,调水服。 4.《本草汇言》:祛时行暑热、病毒、瘴气。 5.《本草求真》:解肾热邪。 |
摘录 | 《中华本草》 |
《本草纲目》:谷部 >> 酱
「气味」咸、冷利、无毒。
「主治」
1、汤火伤。用酱涂。
2、中砒毒。用酱调水服。
3、妊娠下血。有酱二升,去汁,取豆,炒过,研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4、妊娠尿血。用豆酱一大碗,熬干,加生地黄二两,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5、疬疡。用酱清调石硫磺细末,每日涂搽。
《食物疗法》:酱
酱是将面粉或豆类蒸熟发酵,加盐水制成的一种调味品。以小麦做成的酱名“甜面酱”,豆和麦麸制成的酱名“黄酱”,以黄豆制成的酱名“豆酱”,制成的汁为酱油。豆酱营养价值很高,每百克含蛋白质14.2克,脂肪5.2克,碳水化合物11.2克,钙96毫克,磷188毫克,铁7.9毫克,此外尚含有多种维生素B。中医学认为,酱性寒,味咸,可和脾胃,除热,除烦满,解一切鱼、肉、菜、蕈毒。
【应用实例】
1.解百虫、百药毒:豆酱1杯,水洗去汁,将豆瓣捣烂,白开水调服。若有伤口,再以捣烂之豆瓣外敷。
2.烫火伤:仓猝间急用酱或酱油涂抹之,止痛并防起泡。
3.妊娠尿血:豆酱1大杯,熬干,生地黄6克,共研粉末。每次3克,米汤送下。
4.毒虫蜇伤:迅以酱油涂之有效。
5.手指肿痛:酱油加适量蜂蜜,混合加温后,将患指浸入。
《新修本草》:米下 >> 酱
味咸、酸,冷利。主除热,止烦满,杀百药热汤及火毒。
酱多以豆作,纯麦者少。今此当是豆者,亦以久久者弥好。又有肉酱、鱼酱,皆呼为醢,不〔谨案〕又有榆人酱,亦辛美,利大小便。芫荑酱大美,杀三虫、虽有少臭气,
《食疗本草》:卷下 >> 酱
(一)主火毒,杀百药。发小儿无辜。〔证〕
(二)小麦酱∶不如豆。〔证〕
(三)又,榆仁酱∶亦辛美,杀诸虫,利大小便,心腹恶气。不宜多食。〔证〕
(四)又,芜荑酱∶功力强于榆仁酱。多食落发。〔证〕
(五)獐、雉、兔、及鳢鱼酱,皆不可多食。为陈久故也。〔证〕
《海药本草》:草部 >> 酱
谨按《广州记》云∶出波斯国,其实状若桑椹,紫褐色者为上,黑者是老不堪。黔中亦有,形状相似,滋味一般。主咳逆上气,心腹虫痛,胃弱虚泻,霍乱吐逆,解酒食味。
近多黑色,少见褐色者也。(《大观》卷九页32,《政和》页229,《纲目》页815)
《本草蒙筌》:谷部 >> 酱
味咸、酸,气冷利。无毒。所造弗一,其用亦殊。鱼肉造者,呼为醢,充庖厨妙;豆面造者,名曰酱,入药剂灵。勿取新鲜,惟尚陈久。杀诸虫蛇蝎蜂毒立效,解百药菜蔬菌毒殊功。疥癣略涂,瘙痒如劫。圣人谓∶不得其医不食。意欲五味调和,五脏悦受,斯亦安乐之一端也。榆仁酱味甚辛,食下通便,除心腹恶气。芜荑酱气略臭,食多落发,发小儿无辜。
《饮食须知》:味类 >> 酱
味咸甘,性冷。杀鱼肉菜蕈百药毒,多食助湿发疮,发小儿无辜生痰动气。妊妇合雀肉食,令儿面黑。同葵藿食,能堕胎。麦酱同鲤鱼及鱼 食,生口疮。
患肿胀五疸咳嗽者,勿食豆酱乃佳。患疮疖者食之,令瘢黑。服甘遂者忌之。
《冯氏锦囊秘录》:谷部 >> 酱
酱惟豆酱陈久者入药,其味咸酸令利,故除热止烦满,及瘵汤火伤毒,并杀其一切鱼肉菜蔬蕈毒。
酱系痘面 者,入药,惟尚陈久杀诸虫,蛇蝎蜂毒解百药,疏菜蕈毒,疥癣略涂,瘙痒即劫。
《医学入门》:食治门(谷) >> 酱
酱味咸酸虽冷利,将和五脏有名义,除热止烦解药伤,火烧蜂虿痛掣指。
酱,将也。将和五味,以安五脏,故圣人不得不食。以豆作陈久者良。无毒。除热止烦满,杀百药、汤火灼毒,及一切蛇虫、蜂虿、鱼肉、蔬菌毒发,小儿无辜。又有肉酱、鱼酱,皆呼为酰,不入药用。榆仁酱亦辛美,杀诸虫,利大小便,心腹恶气,不宜多食。芜荑酱,功力强于榆酱,多食落发,孕妇合雀食,令儿面黑。
《证类本草》:酱
味咸、酸,冷利。主除热,止烦满,杀百药,热汤及火毒。
陶隐居云∶酱多以豆作,纯麦者少。今此当是豆者,亦以久久者弥好又有肉酱、鱼酱、皆呼为醢,不入药用。唐本注云∶又有榆仁酱,亦辛美,利大小便。芜荑酱大美,杀三虫,虽有少臭,谨按日华子云∶酱,无毒。杀一切鱼、肉、菜蔬、蕈毒。并治蛇、虫食疗∶主火毒,杀百药。发小儿无辜,小麦酱,不如豆。又,榆仁酱,亦辛美,杀诸虫,利大小便,心腹恶气。不宜多食。又,芜荑酱,功力强于榆仁酱。多食落发。獐、雉、兔及鳢鱼故也。圣惠方∶治飞蛾入耳,酱汁灌入耳即出。又,击铜器于耳旁。千金方∶治指掣痛。以酱清和蜜,任多少,温敷之愈。肘后方∶汤火烧灼未成疮,豆酱汁敷之。杨氏产乳∶妊娠,不得豆酱合雀肉食之,令儿面黑。
衍义曰∶酱,圣人以谓不得即不食,意欲五味和、五脏悦而受之。此亦安乐之一端。
《本草从新》:麻麦稻类 稷粟类 菽豆类 造酿类 >> 酱
解毒.
咸冷利.杀百药及热汤火毒.并一切鱼肉菜蔬蕈毒.入药当用豆酱.陈久弥佳.(轻粉毒、陈酱化水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