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衄
茅花汤(《活人》)
茅花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七分,不拘时温服。
止衄散(《得效》)
黄 (六钱) 赤茯苓 白芍药 川当归 生地黄 阿胶(各三钱)
上为细末,食后黄 汤调服二钱。
理中汤(见霍乱。) 小建中汤(见伤劳倦。)
三黄补血汤(东垣)
熟地黄(二钱) 生地黄(三钱) 当归 柴胡(各一钱半) 白芍药(五钱) 川芎(二钱) 牡丹皮升麻 黄 (各一钱,补之,治血溢者上竭)
上粗末,每服半两,水二盏,煎五沸,去渣温服,食前。
两手脉芤,两头则有,中间全无而虚曰芤。血至胸中,或衄血、吐血,犀角地黄汤主之。
犀角地黄汤(《活人》) 易老云∶此药为最胜。
犀角(如无以升麻代之) 芍药 生地黄 牡丹皮上 咀,水煎服。
热多者,加黄芩。脉大来迟,腹不满,自言满者,无热也,不用黄芩。升麻与犀角性味主治不同,以升麻代之,以是知引入阳也,治疮疹太盛。如元虚人,以黄芩芍药汤主之。
(黄芩芍药汤,用黄芩、芍药、甘草。一方,加生姜、黄 ,治虚家不能饮食,衄血吐血。)
芎附饮(《三因》)
川芎(二两) 香附(四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茶汤调服。
一字散(《济生》)
雄黄 细辛(各半两) 川乌尖(生,五个)
上为细末,每服一字,姜汁、茶芽煎汤,不拘时调服。
四物汤(见虚劳。) 养正丹(见气。) 八味丸(见虚劳。) 肾着汤(见伤湿。) 五苓散(见消瘅。)
金沸草散(见嗽。)
黄 芍药汤(东垣) 治鼻衄血,面多黄,眼涩多眵,手麻木。
黄 (一两) 甘草(炙,二两) 升麻(一两) 葛根 羌活(各半两) 白芍药(二钱)
上为粗末,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
六脉细弦而涩,按之空虚,其色必白而夭不泽者,脱血也。此大寒证,以辛温补血养血,以甘温滑润之剂佐之即愈,此脱血伤精气之证也。六脉俱大,按之空虚,心动面赤,善惊上热,乃手少阴心脉也。此因气盛多而亡血,以甘寒镇坠之剂泻火与气,以坠浮气,以辛温微苦峻补其血,再用三黄补血汤。
茯苓补心汤(《三因》)
木香(五分) 紫苏叶 干葛 熟半夏 前胡(去苗) 茯苓(去皮。各七分) 枳壳(去穣,麸炒)桔梗(去芦) 甘草(炙) 陈皮(去白,各五分) 生地黄 白芍药 川芎 当归(各一钱)
姜五片,枣一枚,水二盅,煎一盅,食远温服。
生料鸡苏散(《玄珠》) 治鼻衄血者,初出多不能止,用黄丹吹入鼻中,乃肺金受相火所制然也。
鸡苏叶 黄 (去芦) 生地黄 阿胶 白茅根(各一两) 麦门冬(去心) 桔梗 蒲黄(炒)贝母(去心) 甘草(炙。各五钱)
每服四钱,姜三片,水煎服。
苏合香丸(见中风。)
小乌沉汤(《和剂》) 调中快气,治心腹刺痛。
乌药(去心,十两) 甘草(炒,一两) 香附子(沙盆内淅去毛皮,焙干,二十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不拘时,沸汤点服。
黑神散(《和剂》)
黑豆(炒,半升,去皮) 干熟地黄(酒浸) 当归(去芦,酒制) 肉桂(去粗皮) 干姜(炮) 甘草(炙)芍药 蒲黄(各四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酒半盏,童子小便半盏,不拘时,煎调服。
苏子降气汤(见诸气。) 十全大补汤(见虚损。)
地黄散(《元戎》) 治衄血往来,久不愈。
生地黄 熟地黄 地骨皮 枸杞子上等分,焙干,为细末。每服二钱,蜜汤调下,无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