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风症论
脐风不由六腑起,为五脏之直中症。其起病的时期,初生至七日内。七日外所现的病,即不属脐矣。脐风初发,小儿吸乳必较前口松,两眼角挨眉心处忽现黄色,渐至鼻部,口即微撮,微现吹嘘状。若再下行至环口,唇口即绪紧,舌头强直,故有撮口噤口缩腹等象之恶候也。盖脐为通气之总窍,五脏之寒门。儿在胎元之时,五官虽具,呼吸尚未能通。唯脐间能通真气,随母之呼吸为呼吸,借脐带胞衣相连,以资生长也。及儿落生,呱啦一声,气始通其口鼻。故脐之于小儿,关系最为至要,断脐带时,不可不慎。或剪脐带时留的太短,或退出未紧,或洗儿时水不温暖,或收拾动作时间过久,均足以致邪风、寒气、水分,侵入其中。内热外寒相激,儿之抵抗能力尚自薄弱,外邪每乘虚而入,内伤于脾,脾传于肺,肺传于心胞,心胞传于肝,肝传于肾。小儿体尚脆弱,病毒不能久在稚体中蕴蓄,故一外发,即成脐风,因其病毒由脐而来也。其症象大别之如下∶面赤啼如猫叫声直者,心包受病也;手足抽搐目斜天吊者,肝经受病也;唇青口松痰涎壅塞者,脾经受病也;牙关紧急舌短腹缩者,肾经受病也;啼哭不止喘急鼻煽者,肺经受病也。凡五脏之见症,仅有一二脏发现病形者,尚可疗治;若五脏病形悉见者,无法疗治也。盖婴儿初生,脐风最为恶候,以其发之骤。一经发动,险象环生,临床施治,万勿忙乱。须先求其致病之内因外因,由外因而得者,先辨明寒热,再辨风湿。若小儿肚腹胀满,遍身作烧,撮口吐乳,或吮乳口松,多啼不乳,大便不通,小溲短赤,或无小溲,此是脐风初起之候,宜速用清热利水解感通络等法治之。病毒尚在脾肺,犹易措手也,药方列后∶
川锦纹(七分) 条黄芩(八分) 龙胆草(五分) 生栀皮(一钱) 细木通(一钱) 酒川芎(五分)连翘壳(一钱) 赤芍药(八分) 薄荷叶(五分) 川黄柏(七分) 广陈皮(一钱)
前方用水一茶碗,煎成小半茶碗,频频与儿灌之,即可奏效也。以该方之用黄芩,能清上焦之热,黄柏能清下焦之热,大黄可清中焦之热,又藉其有推陈致新之功、活血治烦之力,胆草、栀皮能导三焦之郁火,从大肠而泻出。犹虑苦寒之药,性或凝滞,加以陈皮、枳壳之类,散滞行气,利痰饮为之佐使。复用川芎、薄荷,引头面之风邪,从高而下趋,连翘解除烦热而消毒,赤芍可调荣活络,木通利水通膀胱气而舒郁。此方用之,大可清热解毒,清血通气,又能引邪火从大便小溲而去也。若至气喘急,啼声不出,涕泪皆干,面上青筋 动,是病毒传入心肝肾三脏。小儿必至噤口锁肚,目瞀神昏,四肢抽搐,由热毒而转成寒毒之象,病毒深入。惟有速服指迷七气汤,直攻气道之壅塞,疏利血分之病毒,使其气通湿化风散寒解,清升浊降,阴阳回复,始有挽救之望也。万勿看药性峻利,疑畏不敢令儿服食。试思症象险恶至此程度,不服药儿亡可立待,何如服之以希万一也,药方列下∶
指迷七气汤方
治一切腹寒痛多啼、不乳等症,皆由阴阳不能升降,气道壅塞而然。是方温运疏利脏腑,通气化温解散凝寒也。
酒炙蓬莪术(五分) 小青皮(五分) 藿香叶(八分) 广陈皮(一钱) 苦桔梗(一钱) 香附(七分)上肉桂(三分) 公丁香(二分) 益智仁(六分) 法半夏(八分) 炙甘草(三分) 老生姜(二分)大红枣(二个)
以上各药,用水一茶碗半,煎至半茶碗,母子同服,可转危为缓,若肚脐已现青肿,撮口不动,或牙关紧急,口吐白沫,爪甲青黑者,是血已停止营运,立即云亡,即可不必用药施治也。若无前条之症象发现,只有吮乳不利,口吐白沫,啼声渐小,舌上起红粒如粟米状,大便小溲不通者,先以食指裹粗布蘸浓茶汁,轻轻将红粒擦破,见血才好。如上 亦见红点子,亦同与擦破,然后再灌以第一个药方,即能见效,万不可再服第二个指迷七气汤药也。盖此时以症象论,病毒尚在脾肺,有渐进肝脏之趋向,尚未攻入肾,病毒未至厥阴至深之候,不能由热转寒,用通气回阳法,温以解之也。至于内因,是属先天遗传性的。婴儿未出世以前,息息与父母相关,遗传性的关系甚大。若其父母平时不能修身节欲,婴儿落生后,未有不发生胎毒者,是其明证也。所以其父母若淋病,或花柳病,婴儿在胎胞中即伏毒根,毒与身体俱长,待至落生后,乍与外界的寒湿风邪相接触,虽有起脐风之可能性,然婴儿若禀赋甚茁壮,即具有天赋的抵抗病毒之能力,能在婴儿体中隐伏,至一月后再外发,作胎毒各病型,可以躲过脐风之恶候,自较救治尚易为力。或病毒蕴于婴儿体中,能到一岁以外。因年龄的增长,身体日见坚实,抵抗的力量,自然愈大。此时之病毒能向外趋,作皮肤外之种种疮疡。延医得法,亦可化险为夷,更无所谓脐风也。若延医失时,或不得法,不知清其内毒,一味在皮肤外注意,作疮毒之治疗,是必遏截病毒的出路,不得解散。已自行外现之病毒,复转而向内攻进,即起痉挛抽搐,俗所谓惊风者也。若婴儿在胎胞中,受有遗传性毒的影响。降生以后,体质复形虚弱,不能任受外界之寒湿风邪所侵袭,焉有抵抗的能力。外邪即其虚而乘之,致引起内蕴之毒,发之最烈。一二日间,即起脐风,象候凶恶,朝发夕死,每不及救治也,盖至此而发为脐风,五脏已均感受病毒,真是绝症。故外因而起之脐风,尚可按脏施治,治之合法,十几可愈六七人。若脐风由内因而起,即万一的希望亦无也。
泻青丸方
锦壮黄(五钱) 黑山栀(二钱) 酒川芎(钱半) 炒枳实(三钱) 北防风(三钱) 酒羌活(钱半)当归身(三钱)
以上各药,其研细末,炼白蜜为丸,如梧桐子大,以青黛为衣,每服一钱,白开水送下。
此方专治表里均热,能表里两解,一切停食、停乳,兼感冒等症,皆能有神效也。
沆瀣丹方
此方治小儿一切胎毒、胎热、胎黄、面赤目闭、鹅口、口疮、重舌、木舌、喉闭、乳蛾、浑身壮热、小便黄赤、大便闭结、麻、疹、 、瘰、游风、癣、疥、流丹、瘾疹、痰食、风热、 腮、面肿。近有能者,自出化裁,而增损之,遂为幼科而一无二之神方,作三焦之主治。盖凡脏气流通者,必不郁滞,或受毒于妊前,或感邪于诞后,遂尔中气抑郁,则见以前诸症。方内所有黄芩,清上焦之热,黄柏,清下焦之热,大黄,清中焦之热,又藉其有推陈致新之功,活血治烦之力,能导三焦郁火,从魄门而出。犹虑苦寒凝腻,加槟榔、枳壳之类,散滞行气,利痰为佐。用川芎、薄荷,复引头面风热,从高而下趋,连翘解毒除烦,赤芍调营活血,牵牛利水走气分而舒郁,滑石清润抑阳火而扶阴,又能引邪热从小便而出。用治以前有余诸症,应如桴鼓。予生平最慎攻伐,惟此方用之最久,神效莫能殚述,真济世之良方也。
杭川芎(九钱,酒制) 锦壮黄(九钱,酒蒸) 浓黄芩(九钱,酒炒) 实黄柏(九钱,酒炒) 黑牵牛(炒取头末,六钱) 薄荷叶(四钱五分) 滑石粉(水飞,六钱) 尖槟榔(七钱五分,童便洗晒) 陈枳壳(四钱五分,麸炒净) 连翘(除去心隔取净,六钱) 京赤芍(六钱,炒)
上十一味根据方炮制和匀,焙燥研极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月内之儿每服一丸,稍大者二丸,具用茶水汤化服。乳母切忌油腻。但觉微有泄泻,则药力行,病即减矣,如不泄再服之。重病每日三服,以愈为度。此方并不峻厉,幸母无疑畏。惟胎寒胎怯面青白者忌之。一曰锁肚,由胎中热毒壅成,结于肛门,大便不通。急令妇人温水嗽口吮啃之,前后心并脐下及手足心共七处,凡四五次。再以玄明粉五分研末,蜂蜜少许,温水调服,以通为度。如便不通,以葱白三四寸长,用油抹润,轻轻送入谷道,纳入约一寸,以通为快。若犹不通,可用田螺肉一两,加蒜一瓣,共捣匀做一饼,贴脐下半寸地方,一点钟即通。不过此方力量甚大,用时斟酌。若至七日不通者死。古人之论脐风,皆谓由于水湿风冷所致,予则以为古论犹未尽也。盖脐风有内外二因,有可治不可治之别。外因者风湿所伤,内因者禀赋之真阳不足也。予尝见一妇产育十数胎,皆男,尽伤于七日内之脐风,无一存者。若谓外邪所伤,何以独伤此妇之儿,又岂无一儿能避之者,此内因之显而易见也。凡男子之命门真阳平足者,右尺脉必细涩无神,降生必有脐风,此予察之详,见之确,非耳闻者比也。其外因者,病发于三四五日之间,病发于六腑故可治;内因者,病发于六七日之间,病生于五脏,故不易治。曩者夏禹铸有预防脐风之诀,谓三朝一七,看儿两眼角发黄必有脐风。不知禀受浓者,生下即满面红黄,乃为吉色,误认脐风,其害不小,此法不确。惟命乳母每日摸儿两乳,乳内有小核,是其候也。
然两乳内有核发脐风者固多,而亦有不发脐风者,此法十有八九不确。但看小儿不时喷嚏,更加多啼哭,吮乳口松,是真脐风候也,急宜治之。第脐风之治,无一成法可遵,虽有疏风攻下之法,莫能济急。唯有临时用针刺少商穴,令其见血;再用白砂灵丹,敷鼻孔内,使其作嚏,以救危急,另谋用药治之。无论脐风抽搐,以及凶险症,用药不能挽回者,此法可以生之,久经效验未肯传。因见幼科不知此法,往往错误用之,反致引动风邪,固蔽火毒致儿身热不退,火毒内攻,每多不救,故不忍秘,尽行吐露,以公诸同学也。世之幼科治病,辄曰剪风,曰截风,夫剪者邀遏之谓也,截者堵塞之谓也。不先以针刺用于少商,开脉所行之地,岂非堵遏其邪,而但关门逐盗之谓乎。不知风邪之在人身,善行数变,无形无声,欲除其害,无知疏散条达而去之,不使久羁于营卫与经络则善矣。如仲景之治伤寒,而立汗吐下三法,邪之在表者汗解之,邪之在上者吐而越之,邪之深入者下而涤之,总欲其邪尽而后已不,未闻有邀截而能愈者。今幼科不但为逐邪,至反闭关绝险,阻其去路,使邪气退不可,进不得,猖狂踯躅,欲其不倒刃相攻,斩关逆犯者,不可得也。此皆为治者酿成之祸,于邪何尤。凡邪之伤人,未有不从三阳而入者,治法亦必使其三阳而出,故此症亦由三阳解之。盖欲引其出表,断不使之入里也。其白砂灵丹列后∶
白砂灵丹
此方专治小儿急惊风,大惊猝恐,痰火壅闭,四肢绝逆,脐风撮口,鹅口木舌,伤风霍乱,上吐下泻,腹痛头疼,中暑受热,不省人事,或斜视天吊,反引抽搐等症,开窍定惊止痛最快。此为秘方,同学得之,不可轻传。闻服兼可,闻用少许,服用四厘。
生半夏(二两) 生贝母(一两五钱) 西牛黄(四分五厘) 真硼砂(五钱) 原寸香(四分五厘)梅冰片(四分五厘) 原蟾酥(五钱)
以上七味药,共研细末,过极细重箩,瓶装不可泄气。
□
又方治撮口、脐风、锁肚,辰砂僵蚕散。
辰砂僵蚕散方
辰砂(水飞,五钱) 真僵蚕(一钱,炒) 天竺黄(五分) 蚌珍珠(三分) 真麝香(一分)
以上五味药,共研细末,装入瓶内,不可泄气,每用少许,蜜调抹于小儿之口内。
□
又方治身热、脐风、撮口,龙胆汤。
龙胆汤方
龙胆草(五分) 钩藤(一钱) 北柴胡(五分) 片姜黄(五分) 京赤芍(一钱)炙甘草(三分) 苦桔梗(一钱) 白茯苓(五分) 川大黄(纸包煨,一分) 大红枣(一枚)
以上十味,水煎温服。
□
又单方治撮口,用牛黄一分研末,竹沥调滴入口中即愈。
又单方治撮口,用穿山甲(用尾上甲三片,羊油炙极黄) 蝎梢(一个),共研细末。以乳汁调涂乳上,令儿吮之。用浓细衣裹包须臾,汗出即愈。
又方治胎毒、锁肚、口噤,保生汤。
保生汤方
北防风(七分) 陈枳壳(五分) 小橘红(四分) 白茯苓(三分) 荆芥穗(三分) 远志肉(四分)
制南星(五分) 苦桔梗(二分) 炙甘草(二分)
灯芯少许作引,水煎服。
□
又方治脐肿突出,二豆散。
二豆散方
红饭豆(一钱) 淡豆豉(一钱) 天南星(一两) 鲜白蔹(一钱)
以上各药共研细末,再以田芭蕉挤汁,少加香油调药敷脐四傍,小便顺利即愈。
□
又方治脐生湿疮,龙骨散。
龙骨散方
石龙骨(煨,一钱) 真轻粉(五分) 川黄连(一钱) 枯白矾( ,一钱)
共为末干搽。
又方治脐生湿疮。即用大红洋绒烧灰为末散,敷之即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