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带门

经论血崩属悲哀阳气内动

《素问》曰∶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为心下崩,数溲血。

经论血崩属悲哀热气在中

《素问》曰∶悲哀太过,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热气在中,故血走而崩也。

经论血崩属阴虚阳搏

《素问》曰∶阴虚阳搏,谓之崩。

经论血溢属劳力伤肠胃络脉

《灵枢》曰∶猝然饮食,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肠胃之络伤,则血溢于外。

慎斋按∶以上经论三条,序妇人血崩之属内伤为病也。血崩有得之悲哀者,此七情伤心之崩也。有得之劳力者,此内伤劳倦之崩也。

经论血崩属于热

《运气》曰∶少阴司天,热淫所胜,民病血泄。少阳在泉,火淫所胜,民病便血。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下血。

《纲目》曰∶是火炎助心,血盛而血下也。

经论血崩属于寒

《运气》曰∶太阴司天,寒淫所胜,血变于中,民病血泄。太阳之胜,血脉凝泣,感为血泄。阳明司天之气,民病便血,治以诸热。

《纲目》曰∶是寒攻心,血虚而下血也。

经论血崩属于风

《运气》曰∶少阳司天之政,初之气,风盛乃摇,候乃大温,民病血崩。

慎斋按∶以上经论三条,序妇人血崩之属火热风寒,外感为病也。血崩固属内伤不足证,而火热风寒客邪之感,亦间有之。但血崩为妇人前阴病,属于内因。《运气》血泄、便血,是言大肠下血,属于外因,《纲目》列之血崩证内,则误矣。序书之讹,在于全善且然,而况下此乎?故存以俟正之。

《金匮》论血崩属三焦绝经

张仲景曰∶寸口脉微而缓,微者卫气疏,疏则其肤空,缓者胃弱不实,则谷消而水化。谷入于胃,脉道乃行,水入于经,其血乃成。荣盛则其肤必疏,三焦绝经,名曰血崩。

《金匮》论崩漏属虚寒相搏

张仲景曰∶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

慎斋按∶以上《金匮》二条,序妇人崩漏本于三焦绝经,而芤减之脉,为虚寒相搏之病也。

崩漏属败血脓积

王海藏曰∶或因胎产,或因酒色,前后脱血,带漏不已。先由子脏,俱入赤肠,滓液恶秽,前行太过,滓粪燥结,后滞不通,此胎肠俱病,治宜推去败血脓积,益血致新也。心所不生,脾所不裹,肝所不藏,此三焦经绝也。宿虽为病,亦有浅深新久,治亦从轻重之。

血崩有瘀属恶血未尽

戴元礼曰∶血大至曰崩,或清或浊,或纯下瘀血,势不可止。有崩甚腹痛,人多疑恶血未尽。又见血色瘀黑,愈信恶血之说,不敢止截。大凡血之为患,欲出未出之际,停在腹中,即成瘀血,以瘀为恶,又焉知瘀之不为虚冷乎。瘀而腹痛,血行则痛止。崩而腹痛,血住则痛止。芎归汤加姜、附,止其血而痛自止。

血崩属涎郁胸膈

朱丹溪曰∶有涎郁胸中,清气不升,故经脉壅遏而降下。非开涎,不足以行气。非气升,则血不能归隧道。

此论血泄之义甚明。盖以开胸膈间之浊涎,则清气升,清气升则血归隧道而不崩矣。其证或腹满如孕,或脐腹痛,或血结成片,或血出则快,止则闷,或脐上动。治宜开结痰,行滞气,消污血。

慎斋按∶以上三条,序血崩之属污血痰涎,实邪为病也。凡病先明虚实寒热,如崩漏证,有虚有实,有寒有热。虚者主于血虚气虚,阴虚阳虚。实者主于污瘀恶血,痰涎郁滞。虚则为寒为冷,实则为火为热。此证之不可不先辨者也。

崩漏属冲任血虚不能约制

《圣济总录》曰∶妇人崩漏病,经血淋沥不断是也。冲任之脉,所至有时。若非时而下,犹器之津泄,故名曰漏下,盖由血虚气衰,不能约制,又有瘀血在内,因冷热不调,使血败,其色或赤如豆汁,黄如烂瓜,黑如 ,青如蓝,血如脓,五色随五脏,虚损而漏应焉。

崩下属冲任气虚不能制

朱丹溪曰∶崩下,由脏腑伤损,冲任二脉血气俱虚故也。二脉为经脉之海,血气之行,外循经络,内荣脏腑。若劳伤过极,冲任气虚,不能约制经血,故忽然而下,谓之崩中暴下。治当大补气血,升举脾胃之气,微加镇坠心火之药以治心,补阴泻阳而崩自止。东垣有治法,但不言热,其主在寒,学人宜细思之。

血崩属阳虚不足

赵养葵曰∶血崩之疾,当分阴阳而治。气血,人身之阴阳也。阳主升,阴主降。阳根阴,阴根阳。一升一降,循经而行,无崩漏也。若阳有余,则升者胜,血出上窍。阳不足,则降者胜,血出下窍。总之,血随阳气而升降。阳气者风也,风能上升,然必须东方之温,风始能升,故用助风益气汤。凡气虚不能摄血而崩者,其人必面白,尺脉虚大,食饮无味,久病者有之。

慎斋按∶以上三条,序血崩之属血虚气虚、阳虚不足也。血崩本为血病,而有阳气之虚者,血脱气亦脱也。阴阳相维,互为其根。阴血大下,阳不能维固,当以无形之气,生有形之血也。

血崩属热为阳脉有余病

张子和曰∶妇人天癸尽,本不当下血,血得热而流散,非寒也。女子血崩,多因大悲哭甚,则肺叶布,心系为之急,血不禁而下崩。经曰,阴虚阳搏谓之崩。阴脉不足,阳脉有余,数则内崩,血下流。世有以虚损治之,莫有知其非者,可服大剂黄连解毒汤。

血崩属阳乘于阴为阳邪有余病

许学士曰∶崩中多用止血及补血药,不效,以霹雷酒治之。此阳乘于阴,所谓天暑地热,经水沸溢是也。

经云,阴虚者,尺脉虚浮。阳搏者,寸脉弦急也。是为阴血不足,阳邪有余,故为失血内崩证。用奇效四物加胶、艾,再入黄芩。医曰,心主血,血得热则行,得寒则止。故漏下属热兼虚者,四物加黄连。凡妇人感热,血脉妄行,病曰热崩,以抑气散倍加生地。

血崩属热不可作寒论

王海藏曰∶妇人血崩,来如潮涌,明是热势妄行,岂可作寒论。治宜清补兼升提,不可骤止。

经血暴崩属火热为喜怒惊恐所致

张子和曰∶妇人经血,终于七七之数,数外暴下,经曰火主暴速,亦因暴喜暴怒,忧急惊恐所致然也。慎不可作冷病治之,用峻热之药则死。可用黄连解毒汤,以清于上,更用莲房壳灰、棕灰,以渗于下,后用四物加胡索散,凉血和经之药。

血崩属阴虚火逼妄行关心肾二经

马玄台曰∶经云,阴虚阳搏谓之崩。盖尺脉既虚,虚则血已损,寸脉搏击,虚火愈炽,谓之曰崩,由火逼而妄行也。妇人血崩,是从胞络宫来,血久下行,已为熟径,则本宫血乏,十二经之血,皆从此渗漏矣。然胞络下系于肾,上通于心。故此证实关心肾二经,宜有阴虚阳搏之脉也。东垣用十二经引经之药,使血归十二经,然后用黑药止之。若徒用黑药,不先服领血归经药,病亦难愈也。

血崩属真阴虚不能镇守包络相火

张洁古曰∶崩者,倏然暴下也;漏者,淋漓不断也。将息失宜,劳役过度,喜怒不常,大伤于肝,肝为血府,伤则不藏血,而为崩中漏下。或悲思忧恐太甚,阳气内动,真阴虚,不能镇守包络相火,故血走而崩,宜养血安神为主。或因脾胃气虚下陷,肾与相火相合,湿热下迫而致,宜调脾养血为主。或大小新产,遽触房事,皆作崩漏。或经水未绝,欲炽而伤血海,亦致崩漏,皆宜养血镇守为上。

崩漏属脾胃虚火乘心包

李东垣曰∶女子漏下恶血,或暴崩不止,多下水浆之物。皆由饮食不节,或劳伤形体,或心气不足,致令心火乘脾,脾土受邪。夫脾土滋荣周身者也,心生血,血主脉,二者受邪,病皆在脉。脉,血之府也。心,脉之神也。心不主令,包络代之。心系者,包络命门之脉也,主月事生孕。因脾胃虚,而心包乘之,故漏下血水不止,当除湿去热,用升阳除湿汤。此药乃从权衡之法,以风药胜湿,为胃气下陷而迫于下,以救其血之暴崩也。若病愈,经血恶物已尽,主病虽除,后必须以黄 、人参、甘草、当归之类,数服以补之。若经血恶物下之不绝,尤宜救根本,当益脾胃,退心火之亢甚,是治其根蒂也。

崩漏属心火亢甚肝实不纳血

虞天民曰∶妇人崩漏不止,先因心火亢甚,于是血脉泛溢,以致肝实而不纳血,出纳之道遂废。经曰,子能令母实,是肝肾之相火,挟心火之势,从而相煽,所以月水错经妄行无时而泛溢也。若不早治,渐而崩中,甚则为血枯发热劳极证,不可治矣。

慎斋按∶以上八条,序崩漏之属火热为病也。血崩漏下,《内经》、《运气》均主于火,然火亦有虚实之分。唯子和、学士、海藏三家,则以阳邪有余立论,故有不可作寒冷治法之说。至洁古、东垣,虽言包络相火,心火乘脾,而曰真阴虚、曰脾胃虚,则又不可纯以火热为治矣。玄台、天民亦从张、李,以发明其未尽。临是证者,毋竟从火治,必兼洁古、东垣之论,为不易也。

血崩属寒在下焦

陈良甫曰∶妇人冲任二脉,为经脉之海,外循经络,内荣脏腑。若阴阳和平,则经下根据时。如劳伤不能约制,忽然暴下,甚则昏闷。若寸脉微迟,为寒在上焦,则吐血衄血。尺脉微迟,为寒在下焦,则崩血便血,法当调补脾胃为主。

崩漏日久化寒主升举论

李东垣曰∶圣人治病,必本四时升降浮沉之理。经漏不止,是前阴之气血以下脱。水泻不止,是后阴之气血又下陷。后阴者,主有形之物。前阴者,精气之门户。前后二阴俱下,是病患周身之气,常行秋冬之令,主肃杀收藏。人身中阳气升浮,谷气上行,则阳生阴长,春夏是也。既病则周身气血皆不生长,谷气不升,前虽属热,下焦久脱,已化为寒,久沉久降,寒湿大胜,当急救之。泻寒以热,除湿以燥,大升大举,以助生长,补养气血,不致偏枯。圣人立治法云∶湿气大胜,以所胜助之,用风木上升是也。经云,风胜湿,是以所胜平之,当和调胃气而滋元气。如不止,用风药以胜湿,此之谓也。

血崩服寒药变寒用热治法

薛立斋曰∶有妇人患崩,过服寒药,脾胃久虚,中病未已,寒病复起,烦渴引饮,粒米不进,昏愦时作,脉洪大,按之微弱。此无根之火,内虚寒而外假热也。十全大补加附子,崩减,日服八味丸,愈。又有久患崩,服四物凉血剂,或作或止,有主降火。如腹痛,手足俱冷,此脾胃虚寒所致,先用附子理中汤,次用济生归脾、补中益气二汤,崩顿愈。若泥痛无补法,则误矣。

慎斋按∶以上三条,序血崩之属虚寒为病也。血崩属火热致病者多,崩中日久,则热变为寒。亦有服寒凉过甚,中寒内生者,东垣、立斋之案治,不可不留意也。崩漏有实有虚,有热有寒,寒热虚实之辨明,而治法可以不忒矣。

崩漏有五色之分

王叔和曰∶五崩何等类?师曰∶白崩者形如涕,赤崩者形如绛,黄崩者形如烂瓜,青崩者形如蓝色,黑崩者形如 血。

崩有阴阳以五色分五脏属虚冷所致

齐仲甫曰∶受热而色赤者,谓之阳崩。受冷而色白者,谓之阴崩。五脏皆虚,五色随崩俱下。一脏虚,随脏见色而下。其色白如涕,知肺脏之虚冷也。其色青如蓝,知肝脏之虚冷也。其色黄如烂瓜,知脾脏之虚冷也。

其色赤如绛,知心脏之虚冷也。其色黑形如肝血,知肾脏之虚冷也。五脏俱虚,五色相杂,谓之五崩。

崩漏有阴证阳证之分

龚云林曰:崩漏之证,有阴阳。若妇人年五十后,经止数年,忽然又行,兼腹痛,或身热口渴者曰崩,此阴证也。若妇人年三十四十后,经行三十日,涌暴不止者曰漏,此阳证也。

慎斋按∶以上二条,序崩漏有阴阳、五色、五脏之见证也。

血崩心痛名杀血心痛

陈良甫曰∶妇人血崩心痛,名曰杀血心痛,由心脾血虚也。若小产去血过多而心痛者,亦虚也。用乌贼骨炒末,醋汤下失笑散。

血崩心痛属血虚心无所养

薛立斋曰∶血崩兼心痛者,心主血,去血过多,心无所养,以致作痛,十全汤倍参、术多服。如瘀血不行者,失笑散。阴血耗散者,乌贼丸收敛之。

慎斋按∶以上二条,序血崩有兼心痛之证也。

治崩漏先调其气

许叔微曰∶治下血不止,成五色崩漏,香附是妇人仙药,醋炒为末,久服为佳。又曰∶女人以气血为主,不知因气不先理,然后血脉不顺,即生崩带诸证。抑气散、异香四神散,大有奥理。

慎斋按∶香附味辛气温,能行十二经八脉,为血中耗气之药。妇人虚寒,气郁不舒,用之固宜。若阴虚血热,有口干燥渴,骨蒸,五心烦热等证,而必谓妇人之仙药以用之,未免抱薪救火矣。慎之。

崩与漏有分证治法

李太素曰∶崩为急证,漏为缓病。崩必是大怒伤肝,冲动血海,或火盛之极,血热沸腾而然。漏则房劳过度,伤损冲任二脉,气虚不能约制经血,或其人平素多火,血不能安,故不时漏泄。崩宜理气、降火、升提,漏宜滋阴、养气、养血,或兼制火。

治血崩有国中末之三法

方约之曰∶血属阴,静则循经荣内,动则错经妄行。故七情过极,则五志亢甚,经血暴下,久而不止,谓之崩中。治法,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用补血,以复其旧。若止塞其流,不澄其源,则滔天之势不能遏。若止澄其源,而不复其旧,则孤阳之浮无以上,不可不审也。

慎斋按∶治崩之法,有消逐污血,有寒凉降火,有收涩固脱,有大升大举,有扶脾健胃,有补气补血,有温暖下焦,种种不一。方氏三法,分国中末,有倒行逆施之弊。予谓中法当为初法,初法当为末法,末法当为中法,庶无差治也。

治崩漏宜调脾胃为主

薛立斋曰∶人以脾胃为本,纳五谷,化精微。清者入荣,浊者入卫,阴阳得此,是谓橐龠。人得土以养百骸,失土则枯四肢。东垣以饮食自伤,医多妄下,清气下陷,浊气不降,乃生 胀。所以胃脘之阳,不能升举其气,陷入中焦,当用补中汤,使浊气得降,不治自安。若因饱食后致崩漏,是伤脾气,下陷于肾,与相火相合,湿热下迫所致。宜甘温之剂,调补脾胃,则血自归经。若误用寒凉,损伤胃气,则不能摄血归经。东垣曰∶凡下血证,须用四君子汤收功,厥有旨哉。此皆从脾胃本源病治,不可不知也。

慎斋按∶以上四条,序治崩漏之大略也。

妇人血崩服四物汤问

王海藏曰∶妇人月事不至,是为胞闭,为血不足,宜服四物汤。妇人崩者,是为血有余,亦服四物汤何也?

曰∶妇人月事不至者,内损其原,不能生血,故胞闭不通,是血不足,宜服四物汤,是益原和血之药也。崩中者,是血多也。暴损其原,是火逼妄行,涸竭为根,亦宜四物汤,乃润燥益原之药也。

崩漏属虚热用药之法

朱丹溪曰∶崩漏有虚有热,虚则下溜,热则宣通,气虚血虚,皆以四物加参、 。因劳力者加升麻,热加黄芩,寒加干姜。又曰∶漏下乃热而虚,四物加黄连。崩过多者,先用五灵一服。紫色成块者,血热也,四物加柴胡、黄连,后用四物加黑姜。急则治标,用白芷汤下百草霜。

崩漏分诸证用药之法

薛立斋曰∶经云,阴虚阳搏,谓之崩。又云,阳络伤,血外溢,阴络伤,血内溢。又云,脾统血,肝藏血。

其为患,因脾胃虚损,不能摄血归经。或因肝经有火,血得热而下行。或因肝经有风,血得风而妄行。或因怒动肝火,血热沸腾。或因脾经郁热,血不归经。或因悲哀太过,胞络伤而下崩。治疗之法,脾胃虚弱者,六君子加芎、归、柴胡。脾胃虚陷者,补中汤加白芍、山栀。肝经血热者,四物汤加柴胡、山栀、苍术。肝经风热者,加味逍遥散,或小柴胡加山栀、白芍、丹皮。若怒动肝火,亦用前药。脾经郁火者,归脾汤加山栀、柴胡、丹皮。悲伤胞络者,四君子加升、柴、山栀。故丹溪、东垣云,凡下血证,须四君子收功,斯言厥有旨也。若大去血后,毋以脉诊,急用独参汤。其发热潮热,咳嗽脉数,乃元气虚弱,假热之脉也,尤当用人参。此等证,无不由脾胃先损,故脉洪大,察其中有胃气,受补则可救。设用寒凉,复伤脾胃生气,反不能摄血归源,是速其危也。

血崩用药有三治

《医垒元戎》曰∶女子经病血崩,久而成枯者,宜涩之益之。血闭久而成竭者,宜益之破之。破血有三治,始则四物入红花,调黄 、肉桂;次则四物入红花,调鲮鲤甲、桃仁、桂、童便,和酒煎服;末则四物入红花,调易老没药散。

慎斋按∶以上四条,序治血崩用药之大法也。

血热崩漏用荆芥四物汤论

武叔卿曰∶血藏于肝,肝气不升,则热迫于下,故血不能藏而崩也。况厥阴之经环阴器,廷孔、前阴皆属之。

荆芥升肝气,香附理肝气,条芩除内热,四物养血凉血,故能收功也。

血热崩漏用河间生地黄散论

武叔卿曰∶河间生地黄散,治经漏不止,脉虚洪,经水紫黑。夫脉虚洪者,气不足也。紫黑者,热之甚也。

黄所以补气,气盛则生火,天冬、地骨以清气中之火。熟地所以生血,血生而不凉。尤虑妄行,故以生地、黄连凉心,芍药、甘草缓肝益脾,柴胡升举,枸杞、地黄,又肝肾同归者也。

热崩用凉血地黄汤论

武叔卿曰∶凉血地黄汤,治妇人血崩不止,肾水阴虚,镇守包络相火,血走而崩。夫阴者,从阳而亟起也。

血属阴,阴不自升。故诸经之血,必随诸经之气而后升。若气有所陷,则热迫血而内崩矣,故用黄柏以清下焦胞络之火。心者,火之主也。故以生地、黄连,治火之原;知母、黄芩,滋水之母;归尾破瘀,红花生血,所谓去故生新也。川芎行血海之余,蔓荆凉诸经之血,升、柴、防、羌、 本、细辛诸风药,皆所以升诸经之气也。

诸经气行,则阴血不得不随之而起矣,故曰从阳亟起也,有是证者法之。

慎斋按∶血崩不止,则去血过多矣。方中风药,大半不敌生地一味,独不虑风药燥血乎。虽云升举,而血之耗者已多,用方者酌之。

虚寒崩漏用丁香胶艾汤论

武叔卿曰∶丁香胶艾汤,治妇人崩漏不止。盖心气不足,劳役及饮食不节,其脉两尺俱弦紧而洪,按之无力。其证自觉脐下如冰,求浓衣被以御寒,白带白滑之物虽多,间下如屋漏水下,时有鲜血不多,右尺脉时微洪。屋漏水暴下者,是弦急脉,为寒多。洪脉时见,乃热少。合而言之,急弦者,北方寒水多也。洪脉时出者,命门胞络之火也。黑物多,赤物少,合现房漏水之状也。以四物汤加丁香、阿胶、生艾。

虚寒崩下用鹿茸丸论

武叔卿曰∶鹿茸丸治经候过多,其色瘀黑,甚者崩下,吸吸少气,脐腹冷极,则汗如雨,两尺脉微小,由冲任虚衰,为风冷客胞中,气不能固,可灸关元百壮。夫丹溪以紫黑为热,此言瘀黑者,乃下焦气寒血凝而黑,各有治法。然女子气海在上,血海在下,故下焦温而后气升血行。如鹿茸以血成形,由气而长,血随气上而成角,故入血分以生升。又以附子、艾叶佐而温之,以赤石脂、禹余粮镇而固之,柏叶清之,归、地、续断补之,诚下元虚寒之全方也。不加人参,岂无意焉,而灸关元之意可想矣。

虚寒崩漏用伏龙肝散论

武叔卿曰∶伏龙肝散,治劳伤冲任脉虚,非时崩下,或如豆汁,或成血片,或五色相杂,或赤白相兼,脐腹冷痛,经久未止,令人黄瘦,口干,饮食减少,四肢无力,虚烦惊悸。夫五色者,五脏之色,崩久则五脏气陷,血不能化,故五色见焉。盖血生于气,而化于中焦,气生于下元,而培于脾胃。如脐腹疼痛者,下元气寒也,以艾叶温之。黄瘦食减无力者,中焦之寒也,以干姜暖之。伏龙肝有火土相生之妙,君以川芎,有扶肝行浊之能,肉桂、甘草和荣卫而通调血脉,麦冬、熟地益金水而治虚烦口干,石脂、当归补血以固脱。通之、涩之、温之、濡之,诚治久脱脏寒之良方也。

劳伤崩漏用当归芍药汤论

武叔卿曰∶当归芍药汤,治妇人经脉漏下不止,其色鲜红,先因劳役,脾胃虚弱,气短气逆,自汗不止,身热闷乱,恶见饮食,四肢倦怠,大便时溏。东垣制此方一服后,诸证悉去。大抵因劳役下血,若拘血热之说,用四物加黄芩则不愈矣。盖血虚须兼补气,譬之血犹水也,气犹堤也,堤坚则水不横决,气固则血不妄行,自然之理也。黄 最多,白术次之,四物兼生熟地,以陈皮、甘草、柴胡佐之。俗医不达此理,专用凉药,不知凉药伤胃,服久则正气愈弱,血安得固,故特表而出之。

气陷崩漏用益胃升阳汤论

武叔卿曰∶东垣云,血脱益气,古法也。先补胃气,以助生长,故曰阳生阴长。诸甘药为之先务,举世皆以为补气,殊不知甘能生血,此阳生阴长之理也,故先理胃气。人之一身,内谷为宝,补中益气方加神曲、黄芩,名益胃升阳汤,以起妇人崩血之属气下陷者。

火郁崩漏用升阳除湿汤论

武叔卿曰∶升阳除湿汤,治女子漏下恶血,或暴崩不止。夫土陷则湿,故怠惰嗜卧。木郁则热,故气上冲。

缓为湿之微,弦为木之象,郁而不伸则热,此心火乘脾也。脉之洪大者,火在下也。胞络为相火,寄于命门,为多血之经。病从火,心火以藏德为神,相火听命于心。三焦主气,胞络主血,故血分之火专主胞络,气分之火专主三焦。郁则火不得遂炎上之性,迫于血分,故阴络伤也。方以苍术、升麻,发太阳阳明之湿;柴胡、防风,达厥阴少阳之木;羌活、 本,以升举少阴太阳下部之郁,所谓下者举之也。但升散之物,过则耗气而伤金,故又以黄 保肺,当归引血,使各有所归。甘草和气,蔓荆凉血。此四种者,又制亢害之法也。

气虚崩漏用断下汤论

武叔卿曰∶断下汤治冲任气虚,崩中漏下,脐腹痛,渐减饮食,四肢无力。此胶艾四物之变例也。彼有芍药,此有人参、干姜、艾。大概血虚而不敛者,宜芍药酸寒以收之。气脱而不温者,宜参、姜、乌贼之类,温补而涩之。阿胶者,益金水,以成收藏之用也。阳虚则寒,阴虚则热,故以此主之。而腹痛一证,人皆以为瘀血者多,此以为漏不止者,服熟附丸,正元礼所谓崩而腹痛者,崩止而痛除也。

血瘀崩漏用五灵脂

武叔卿曰∶五灵脂散,治血崩不止,不拘多少,炒令烟尽,研末,加当归酒,或童便调下三钱,一名抽刀散,治产后恶血,心腹痛不可忍,其效如神,真救急之良方也。人家不可不备。并治蛇、蝎、蜈蚣咬,涂伤处立愈。

崩漏丸论

《济阴纲目》曰∶气血,人身之阴阳也。阳主升,阴主降。阳根乎阴,阴根乎阳。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则一升一降,循经而行,无崩漏之患。若阳有余,则升者胜,血从上窍而出;阳不足,则降者胜,血从下窍而出。是丸也,肉桂、人参、 、术、甘草,壮阳益气之品也;二活、柴、防、 、细、川芎,升阳举经之品也;归、地、白芍、桃仁、红花,滋阴入血之品也。壮阳则气不虚,举经则血不陷,滋阴则血不燥,如是则血为气之守,气为血之卫,血荣于中,气卫于外,升降上下,一循乎经,胡自而崩哉。

崩漏用灰药主治

《医学纲目》曰∶气陷者,用升气药灰止之,如夏枯草、荆芥之类。血热者,凉血药灰止之,如槐花、黄芩之类。气滞者,用行气药灰止之,如醋炒黑香附之类。血污者,炒熟失笑散之类。血寒者,用热药灰,如桂心、干姜之类。血脱者,用涩药,如白矾、百草霜、棕灰之类。

慎斋按∶以上十三条,序治崩漏用药之方论也。《济阴纲目》载方立论,不止于此,数方详说,简要切用,故采录之。

崩漏之脉

《脉诀举要》曰∶崩漏下血,脉迟小虚滑者生,疾急大实紧数者死。尺寸虚者漏血,脉浮者死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