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阵

阴风栗烈,阳气沉埋,欲收寒威,须临日火。汇热方∶

理中汤一

人参 白术 干姜 甘草

太阴自利不渴,寒多而呕,腹痛溏泄,脉沉无力,或厥冷拘急,或结胸吐蛔,及感寒霍乱,此方主之。

太阴,脾也。自利腹痛为脾病,利而不渴为寒。寒彻于外则四肢厥冷拘急。寒凝于中则结胸溏泄,喜吐蛔出。

霍乱者,或呕或泄,阴阳不和而挥霍撩乱也。凡此皆虚而致寒。故用干姜、白术之辛温,人参、甘草之冲和,散其寒而补其虚,则中气治,太阴脾土遂其初矣。故曰理中。

人身阳气,有如天日,稍西则凉,凉极则寒肃至矣。是故病在三阴,须以此汤为主。桂、附、丁、砂、花椒、乌梅、归、 ,随症增一二无害。今人明欲理中,加上许多非类,责以收效得乎。

蛔虫乃湿土所化,非胃中固有之物。胃寒无容身之地,遂逐气逆上而吐,胃治则腐,或随粪便下。盲医咸谓消食养脏之虫,作丸作散,安保不已,为之喷饭。

霍乱亦有阳症,不可不辨明用药。

诗曰∶理中参术干姜草,附桂丁 出入好,唯有景岳理阴煎,草姜桂地归仍妙。

理阴煎二

地黄 当归 甘草 干姜 肉桂

此理中汤之变方也。凡人真阴不足,或素多劳役,忽感天行赤热,虽现火症,但便清恶寒,脉见沉小无力,便是假热。速以姜、草佐归、地、肉桂温补阴分,托散表邪。不效再进,使阴气渐充,则邪从内散,赤热自退。

若以寒苦攻之,病变决不能治。吾于此症,尽得领教,特表而出,以为世警。

扶阳助胃汤三

人参 肉桂 附子 白术 甘草 干姜 橘皮 吴茱萸 芍药 益智仁 草豆蔻(湿纸浓包煨,不可去油)

客寒犯胃,胃脘当心而痛,目无所见,脉来沉迟,主此方。

胃,戊土也。乙肝窍通于目。邪在胃中,土木争胜,不见固理也。脉来沉迟,客寒可知,故用附子、干姜、肉桂、吴萸、草蔻、益智辛热之物以扶阳,邪气既实,正气必虚,故用人参、白术、甘草甘温之品以助胃。其橘皮、芍药,非取其酸辛,一泻土中之木,一利腹中之气欤。虚肿如球,别无病苦,服此亦效。

诗曰∶桂附理中加芍药、吴茱萸广陈橘壳,再益智仁草蔻煎,客寒犯胃咸除却。

九转丹四

(一名硫磺挺生丸)

硫磺(十两) 故纸(四两) 白术(五两) 胡巴盐(酒炒) 附子(三两) 小茴 肉豆蔻(蒸熟,不可去油各一两五钱) 木香(一两) 沉香(一两五钱) 白胡椒(五钱蒸过) 丁香(二两) 山药(打糊为丸)

凡人之身,有真火焉,寄于命门,会于肝,出入于艮、坤。所以温百骸,养脏腑,皆此火也。此火一息、则肉衰而瘠,血衰而枯,骨衰而齿落,筋衰而肢倦,气衰而言微矣。硫磺,火之精也,倍用之能驱邪归正,挺拔元阳。经曰∶阳旺则阴生。一举而阴阳两得之也。但其性热而不燥,得附子、白椒之辛烈,则上行下效,捷如影响,乃所以发生。以故火盛自生土,白术、丁香、山药以助之。土盛恐制水,胡巴、故纸、豆蔻以养之。其沉、木、小茴三香,气升味降,非惟坚肾益脾,同寅协理,并假渠为介绍,引火归经,不致孤阴困守耳。阳气暴绝目盲,慢惊上视,阴厥直视,厥阴头痛,痰晕目暗,暨一切冷劳、阳痿、小便频数、小腹冷痛、奔豚、风痹、连年不愈疟、吐泻不止、寒积不消、胸膈饱闷、大病后肿胀、脱气脱血等症,救急扶危,其功十倍人参。若人强力入房,因而骨极腰脊酸削。不欲行动,是丸虽似对症,一粒不可轻投。所以然者,水亏火益盛,又以硫磺济之,肾精消烁耳。市医用以杀人,群喙毁为毒药,得毋过此类也。呵呵。

硫磺取极松、极黄、碎如米者,置广锅内,炉炭熔化,用桑枝不住手搅。预备陈米醋若干,豆浆水一盆。如烟浓欲焰,急以醋沃之。复熔复搅,极清,倾入瓷盆。俟冷再打碎、熔搅如前。至九次,则丹成矣,故谓之九转。泉水漂十余日,去火毒。澄新黄泥水及绿豆、甘草片煮一昼夜,淘净晒干。

肉豆蔻与丁香、肉桂大同小异,其性味妙在香油面裹煨,或水润湿,饭上蒸一二餐可矣,市医纸包火熨,千百不休,香味顿失。至有以苞粟子炒,碾粉,渍其油伪货人者,可笑可恨。

此丸原名挺生,诸书无有,不知始自谁氏。今江闽盛行,向人乞得其方,按法精制,对症者与服皆效。但元方硫磺一斤,似觉过多,减去六两。又每进此,大便泄无了局,增入肉豆蔻、白椒二味,由一钱至五钱,久之肠胃适然,精力倍胜,真神品也。备注以广其传。

诗曰∶挺生不独檀硫磺,妙附丁沉术木香,椒蔻胡巴小茴药,骨脂既补寿弥长。

春阳回令丸五

(参汤下。如吝,龙眼汤亦好)

枸杞(一斤) 补骨脂(八两) 白术(四两) 胡椒(二两) 久蒸,晒,极纯为妙。

春阳,指木政而言。回令,回其生发之令也。夫木得水则荣,失水则枯。气满则荣,血失则枯。荣则引风,枯则惹火。动之如雷电,发之如风雨,独出独入,无敢禁御。五脏之最难得其平者,莫肝若也。故属肝之病居多,而治肝之法极博焉。若乃血脱、洞泄,因成阴风暴盲,此脾、肾、肝虚极,脏中阳气下陷所致。是方枸杞子味甘质润,濡血者也。补骨脂色黑气腐,暖水者也。水以生之,血以养之,木荣弗枯耳。胡椒之辛热以回阳,白术之辛温以补土,阳回则花叶自繁,土浓而根干始劲。用人参者,洪钓一气,无地不周。所谓一息不运则机缄穷,一毫不续则霄壤判,使其木令回春,土、火、金、水次第而生生矣。或者不达此理,见其血竭,而主以纯阴之四物,切恐大地否塞,万物不生。亿其精耗,而进以壮水之六味,不免怀山襄陵,水泛木浮。故曰四物、六味,有时禁弗与者,盖此类也。余撰兹丸,敢谓救今人之失,实所以补古方所不及。高明之士,幸教我焉。

诗曰∶杞术补骨脂,参椒回春令,会得暴盲人,诚求乐施应。

白通汤六

干姜 附子 葱白(去葱入甘草即四逆汤)

少阴下利,目暴盲,两手脉俱沉濡,此方主之。

少阴肾,冬令也,主天地闭藏。寒邪客之,则阴道不固而下利,利下阳气暗泄,故脉沉濡,目盲。乃用葱白以通阳气,干姜、附子以散阴寒。寒散阳复,通者塞而塞者通矣。可即葱而名白通。

向治某甲,投此汤,利不止,渐厥逆无脉,干呕而噎呃。或据伤寒论云∶此寒盛格阳,不能下达少阴,反逆乱于上故也。须加人尿、猪胆汁以导之。切思暴盲系肾阳虚极,方悔用葱过表,更与大寒奇苦之尿、胆,则落井下石。所谓不死于病,死于药矣。乃以柿蒂、丁香、干姜浓煎一大杯,下咽呃逆即止。随进八物回生饮五六剂,身温脉续,而目亦能睹。可见印板书在人活读,印板方其可死用乎哉?又太阴自利不渴,阴症脉沉身痛,与夫厥逆不利,脉不至,用四逆汤,煎成凉服。吴注∶太阴主水谷,内有真寒,故自利不渴。阴症举三阴而言,病在里故脉沉。里寒,则血脉凝涩,不能宣布手足,故身痛,四肢厥逆,脉不至而下利。经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故用炙草、姜、附申发阳气。又心凉服者,经曰治寒以热,凉而行之是也。否则戴阳者,反增上燥,口目耳鼻皆血,甚矣。药之难用如此。

按∶姜,辛温无毒,不特散寒,兼能通神明,去秽恶。故圣人日食不彻。甘草,固敦浓和平,寒热皆理,药师目为国老。四逆汤除此,只附子一味。附性虽较姜加烈,如阴症、厥逆、自利、脉不至,再甚热品补剂,煎成急进无害,何必凉服。鹤皋曾注内经,顾如是饶舌,市医几人明达。果见面红七窍流血,决谓此属假寒,误投姜附而致。定改用知柏四物,或六味地黄,下咽随毙。学人讲论至此,当起立敬听。

诗曰∶少阴利后脉沉濡,两目随盲白通治。白通姜附加葱白,去葱入草四逆为。四逆不谐病或变,温经九转可平施。

八物回生饮七

人参 黄 白术 鹿茸 当归 附子 干姜 肉桂

阴阳两虚,寒邪直中,眩仆欲绝,喉无痰声,身不浮热,此方主之。

阴阳之在人身,互为其根,不可须臾离也。阴尽则阳无所附而飞越,故眩仆。阳消则阴无所资而寒逆,乃欲绝。过不在痰,焉有痰声。病不因感,那得体热。回阳须人参、黄 ,还阴必当归、鹿茸。安胃散寒,不外术、附,温经摄血,岂违姜、桂。

此症俗呼脱阳,一名阴厥,责以房劳致病。用附子理中不效,则术穷。不知即谓房劳,固其精血败坏方见是状,徒益其阳,寒虽能去,则阴不愈销烁尔?不尘主此八物,雅有神契,故谬曰回生。本方除归茸名黄 汤,治肺劳气虚,阴凑为寒亦佳。

诗曰∶回生八物,姜桂黄 ,鹿茸参术,附子当归。

人参复脉汤八

人参 麦冬 阿胶 黑芝麻 肉桂 地黄 甘草 姜枣和煎。

气血虚衰,真元不能继续。脉止,心悸,目昏,不自安。用参、草、大枣者,补可去弱。用生姜、肉桂者,温则生阳。阿胶、黑麻,所以滋阴续绝;地黄、麦冬,所以宁神正视。

诗曰∶人参复脉汤,交桂怀地黄,麻麦阿胶草,煎还佐枣姜。

真武汤九

附子 白术 茯苓 芍药 生姜

膀胱阳虚,不能营运水气,致寒湿内甚,骨节尽痛。或汗出而邪不散,仍发热,及湿胜水谷不别,则水上凌逼心肺,头眩目 ,真武汤主之。盖白术、茯苓,浓坤土而制坎邪,附子、生姜,壮实火而逐虚寒。芍药之用亦经湿淫所胜,佐以酸平尔。

诗曰∶真武汤,术苓附,芍药姜,暖水土。按真武,北方水神,以渠能治水怪,故名。此汉人佞佛结习,不必稽究,但义取乎斯。须地黄、阿胶、苁蓉、天冬等,阴中阴药,类聚处方,顾以火土纯阳之物,相胜相敌,殊觉舛谬。且疑少阴病,肢体骨节疼痛,必当归,肉桂和阴行血,其痛方除,岂可芍药酸平?太阳病,汗出不散,脉缓沉,自利,加人参、五味,收阳益卫,水湿自化,茯苓决难淡渗。王晋三谓此用崇土摄水法,则真武元是土神,非水也。又曰命名虽因崇土,全赖阳气出化,则又似火神矣。强解胡诌,可为喷饭。

小建中汤十

肉桂 甘草 生姜 芍药 大枣 饴糖

腹中急痛,左脉涩,右脉弦,此方主之。

邪气入里,与正相搏,则腹痛急甚。脉涩者血滞,弦者木克土也。故用芍药之酸,于土中泻木;肉桂之香,于脾中行血;脾急欲缓,饴糖、炙草之纯甘以缓之;中寒须温,生姜、大枣之辛甘以温之。曰建中者,脾居四脏之中,得此症必此汤,脾气始建。呕家虽腹痛不用,为其甘也。然只在饴糖一味耳。今人用是汤,绝不言及饴糖,未窥仲景之奥。

大建中汤十一

蜀椒 干姜 人参 饴糖

头风痛不敢触,服攻散之剂加甚者,与此方。

阳气藏于土木,会于头。阳虚适风邪中之,故发痛。误攻与散,阴寒之气,复逆而上冲,故转甚而不可触近。乃用椒,姜之辛热逐冷散逆;参、糖之甘温,回阳补土,则中气大建而风痛顿除。

十四味建中汤十二

十全大补加麦冬、苁蓉、半夏、附子。

汗吐下后,中气虚乏,真元无所附丽,再形为事劳,精听欲役,则无根之火一激而上,隐隐发为目痛,或睑胞浮胀。以参、 、炙草、当归补虚而和中,桂、附、芎 、芍药助阳以祛邪。不效,加地黄、麦冬、苁蓉清其燥,白术、茯苓、半夏除其湿。所谓中营之帜一建,而失伍之师一一各就其列,不终日而目宁矣。或谓以参、 、桂、附、建中、理中等治目,法之变者也。医未至通权达变,与不知医何异。知言哉。

诗曰∶建中妙饴糖,甘桂姜芍枣;参椒易桂芍,大建方亦好;十全加苁蓉,附夏麦门冬,列名十四味,症治异而同。

治中宣化丸十三

(六神曲取净粉,蒸熟搀蜜为丸,绿豆大,金箔衣)

郁金 雄精(各四钱) 乳香 朱砂(各三钱) 没药 木香 沉香(各二钱) 巴豆(去净油一钱)

小儿沉郁冷积,此方主之。

积者,能食不消,郁则兼病而言,再沉且冷,则脏腑何从黜陟。是故积不行则肠结而腹胀,郁不舒则火灼肌瘦,为疳为痨,相因而起。上方朱砂、雄黄靖火毒也,乳香、没药苏气血也,郁金、巴豆解其坚凝,木香、沉、曲引其吐纳,金箔之用,乃所以镇邪耳。治中宣化,名不虚传。

诗曰∶治中宣化推郁金,巴豆雄黄木与沉,乳没朱砂功不减,再襄金曲病无侵。

四神丸十四

(大枣百枚去核,生姜八两切片,同 烂,拣去姜,为丸)

故纸(四两) 五味子(三两) 肉豆蔻(二两,面粉裹,煨) 吴茱萸(一两,开水泡去烈性)

脾肾虚损,泄不已,因而近视,此方神良。

脾主水谷,既虚不能健运;肾司开阖,已损应难秘固。故子前午后,腹无痛而泄,泄伤则阳火下陷,而目能近怯远。豆蔻辛温而涩,温能益脾、涩能止泻;故纸辛温而苦,辛能散邪,苦则坚肾。脾肾之阳不灭,远近一皆明照。五味本酸收,得姜性直资肾火;吴萸徒辛散,有枣和特益命门。肾命之气交通,水谷自然克化。

诗曰∶吴萸破故纸,豆蔻五味子,姜 枣肉丸,四神灵在是。

冲和养胃汤十五

人参 白术 黄 当归 橘皮 附子 丁香 砂仁 枸杞 甘草

久病胃虚,食少作呕,或恶心睑胀,妇人及月头眩,此方主之。

胃者,水谷之海,强则善谷,弱则闻谷而呕。加以恶心睑胀,值月头眩,不问病久病新,都作虚论。今用人参、白术、黄 、甘草,气味甘温以益之;橘皮、附子、丁香、砂仁,气味辛利以和之;当归、枸杞,阴中益阳、阳中滋阴以助之。前症宁有不除。

诗曰∶冲和参草术,养胃丁砂橘,再附 与归,杞人无目疾。

吴茱萸汤十六

人参 生姜 大枣 吴茱萸

厥阴头痛,干呕吐沫,此方主之。

厥阴脉挟胃,寒气内格,故干呕吐沫。厥阴与督脉会于巅,引寒上逆,故头痛。茱萸辛热味浓,下走能温少阴、厥阴,佐以生姜,散其寒也,佐以参、枣,补其虚也。且厥阴经络,又环阴器,如寒疝腰痛,牵引睾丸,脉沉迟,加附子等分煎,凉服。一方以吴萸、干姜等分为丸,参汤下,义同。

诗曰∶吴萸参枣姜,为汤阴邪降,四逆草姜附,寒毒中无妨。

四逆汤十七

干姜 附子(开水泡去盐,剂片,煎) 甘草

此因病而名方。其症寒中阴厥,脉迟小或沉,濡中见数,身倦不热,或有微热不渴,懒言动,当急温之,迟则不救。盖本人胃气大虚,肤腠疏豁,外受风邪,内食生冷,其疾即发。非若伤寒,循经传里之缓也。故不问内外因,总以炙草、姜、附为主。有转自利者、头痛者,随时增益,逆还为顺,亦未可知。

风寒传入厥阴,症如上,服上药不效,眼反暴发,及妇女经行不利,须桂枝、细辛以温表,归、芍、甘草以调里,通草通阴阳,大枣和荣卫,立瘳。若人素有内寒,不问传、中,四逆合用无害。

温经益元散十八

人参 黄 白术 枸杞 当归 鹿茸 枣仁 肉桂(各等分) 附子 丁香减半 姜酒调。

损虚成瘠,阴凑为寒,眩惕暴盲,此方主之。

寒,阴气也。寒中阳经,犹能抗阴,其病易愈。寒中阴经,两阴相遇,如胶投漆。故病太阴、少阴,必重且危,病厥阴者死。今曰损虚曰阴凑,则非外因而作。盖工贾之人,曰既劳役,汗尽津亡,夜复花酒,髓枯血竭,恹恹哑病,瘦减腰围。尤自风餐水宿,冻馁交并,致脏气萧索,阴寒骤起。血得寒而凝结,寒遇凝而深入,似疟非厥,眩惕失明。不用桂、附、归、杞、枣仁、姜汁温其经,参、 、术、茸、丁香、醇酒益其元,身虽健在,瞳子其不兴欤。

诗曰∶温经参 术,元益归杞茸,丁桂枣仁附,阴寒力自穷。

菊花茶调散十九

(新菊花烹雨前茶,尤妙)

人参 黄 当归 僵蚕 肉桂 甘草(各一两) 附子 干姜 芎 五味 天麻 白附(各七钱) 细辛 防风薄荷(各五钱)

头风时痛时止,散表无汗反甚,此方主之。

外感头痛,手不可近,多实邪。今作止无时,喜打喜热为内伤。既表无汗,元气大虚,从外从实而治,安不加甚。故以参、 、附、草、姜助其阳,芎、归、五味、桂调其阴,阴阳和则天麻、细辛诸风药可行升散之令矣。

再有菊、茶清芬上行,以为引导,是盖痛风之劲敌也。于以承弊,无凶不服。

诗曰∶草参细味胜归 ,姜桂芎防附亦输,唯有薄荷及白附,天蚕微物略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