溏泄
冷泄不言而喻。热亦能泻者。盖冷泻譬之盐见火热则凝。冷则复消。热泻譬之水寒则结凝热则复化为水。此外证状不一。疑似之间。并用先见分水丸一二服。惟伤食泻不可用。
寒泻。寒气在腹。攻刺作痛。洞下清水。腹内雷鸣。米饮不化者。理中汤或附子补中汤吞大已寒丸。宜附子桂香丸。畏食者。八味汤。
五虚者。死。脉细脾寒。少气。前后泄痢。饮食不入。元是冷泻。因泻而烦躁。饮水转饮转泻者。参附汤。理中汤。加茯苓黄连。名连理汤。用之多有奇功。且如今当暑月。若的知暑泻。自合用暑药。的知冷泻。自合热药。中间有一等盛暑。又复内伤生冷。非连理汤不可。
下泄无度。泄后却弹过响。肛门热。小便赤涩。心下烦渴。且又喜冷。此药为宜。若元是暑泻。经久下元虚甚。日夜频并。暑毒之势已然。而泻不已。后用暑药。则决不能取效。便用姜附辈。又以难施。疑似之间。尤宜用此。余生治伤寒协然自利。有用白姜黄连对半。名金银汤。即此意也。然不若连理汤为稳。如寒泻服上药未效。宜木香汤。或姜附汤。六柱汤。
吞震灵丹养气丹。手足厥逆者。兼进朱砂丹。药食方入口而即下者名曰直肠。难治。如泻已愈而精神未复旧者。宜十补汤。寒泻腹中大疼。于服前药外。间进乳豆丸。服诸热药以温中。并不见效。登圊不迭。秽物而出。此属下焦。宜桃花丸二五粒诃梨勒丸以涩之。
热泻。粪色赤黄。弹响作痛。粪门焦痛。粪出谷道。犹如汤热。烦渴小便不利。宜五苓饮。吞香连丸。
暑泻。由胃感暑气。或饮啖日中之所晒物。坐日中热处。证状与热泻略同。宜胃苓饮。或五苓散。加车前子少许。兼进来复丹。丹泻。津液既去。口必渴。小便多是赤涩。未可便作热论。的知热泻。方用冷剂。不然。勿妄投以致增剧。泻止渴自止。小便赤能如常气泻。肠鸣。气走胸膈。痞闷腹急而痛。泻则腹下须臾又急。亦有腹急气塞而不通者。此由中脘停滞。气不流转。水谷不分所致。宜大七香丸。入米煎服。久而不愈者。宽中散。吞震灵丹。仍佐以米饮调香附末。
湿泻。由坐卧湿处。以致湿气伤脾。土不克水。梅雨阴久。多有此病。宜除湿汤。吞戊己丸佐以胃苓汤。重者宜术附汤。如其人本不甚泻。每日两三次鸭溏。此脾家不燥。常服平胃散自愈。缘内有苍术。可以燥脾。
伤食泻。因饮食过多。有伤脾气。遂成泻泄。俗呼为伤败腹。其人必噫气如败卵臭。宜治中汤加砂仁半钱。或七香丸红丸子杂服。
食积腹痛而泻。不可遽用治中兜住。先用调脾饮。吞感应丸。或因食一物过伤而泻。后复食之即泻者。以脾为其所伤未复而然。宜健脾汤。因食冷物停滞伤脾。脾气不暖。所食之物。不能消化。泻出而食物如故。宜治中汤加干葛。吞酒煮黄连丸。于泻中求之。
有脾气久虚不受饮食者。食毕即肠鸣腹急。尽下所食物。才方宽快。不食则无事。俗名录食泻。经年累月。宜快脾丸下二五粒。因伤于酒。每晨起必泻。宜理中汤加干葛。吞酒煮黄连丸或重而泻泄频数者。宜冲和汤。
因伤面而泻者。养胃汤加萝卜子。炒研破一钱。痛者。更加木香半钱。泻甚者。去藿香加炮姜如其数。泻已愈隔年。及后期复泻。古论云。病有期年而发者。有积故也。宜感应丸。
有每日五更初洞泻。服止泻药并无效。米饮下五味丸。或专以杜五味煎饮。宜治脾肾泄虽省节饮食。大段忌口。但得日间上半夜无事。近五更其泻复作。此病在肾。俗呼脾肾泄。分水饮下二神丸。及椒朴丸。或平胃散。下小茴香丸。病久而重。其人虚甚。椒附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