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书籍 > 《流行病学》 > 第八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

第八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

从一定意义上说,传染病流行病学是现代流行病学发展的源头。溯自1854年,约翰·斯诺(JohnSnow)对伦敦霍乱流行进行开创性的流行病学工作以来,在一个多世纪中,随着科学的进步和流行病学家不懈的努力,传染病流行病学已经取得巨大的进展。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成就是长期以来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天花于1977年已经在全球消灭。一些常见的传染病、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世界各国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我国自建国以来,在以“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指引下,传染病防治工作已经取得很大成就。根据我国部分城市前10位主要疾病的死亡专率及死因构成统计,1957年急性传染病和肺结核分别居于第2、第3位;而1975年急性传染病和肺结核的位次已分别降至第8位和第6位;到1986年,传染病(肺结核除外)已退居到第10位以后,肺结核的位次也退居到第7位。与此相反,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在居民死因构成中位次逐渐前移,至1986年这三种疾病在我国已居死因位次的前3位。

但是,从全世界的卫生状况看,传染病仍然是各国最重要的卫生问题。在各发达国家,性传播疾病、病毒性肝炎及一批由各种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仍然是疾病控制和预防工作中的主要病种;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染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更为严重,传染病仍是这些国家发病与死亡的主要病因。

我国的传染病在死因顺位中虽有变化,但是死亡率下降可能是由于发病率下降,或病死率的下降所致。尽管当前传染病的危害比建国初期有所减轻,但它的发病数与非传染病相比仍然相当可观。我国卫生工作者所面对的传染病防治任务依然十分繁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伤寒、乙型脑炎的发病率的下降并不明显;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及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建国后已经控制的传染病如黑热病、性病及个别地区已接近消灭的血吸虫病又死灰复燃。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重视。

近年在世界上出现了一些新传染病如军团病(Legionnaires disease)、莱姆病(Lyme disease)、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等。其中特别是艾滋病的病死率极高,称为“20世纪的瘟疫”。从1981年美国首次报告此病以来,截止1992年1月,全球向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报告艾滋病发病情况的国家和地区共189个,其中164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有病例发生,艾滋病病例总数为446 681名。我国已有艾滋病发生,特别是近年在云南边境地区注毒者中,病人及感染者尤多。

总之,我国传染病防治任务依然相当艰巨。由于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生产、生活水平较低,卫生条件有限。因此,传染病防治工作仍然是我国流行病学领域中的重点问题,应当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