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书籍 > 《减肥新法与技巧》 > 第一节 耳穴减肥

第一节 耳穴减肥

中医认为耳并不是单独的孤立的听觉器官,而是一个小的整体,它和经络脏腑有密切的联系。通过按压耳穴可调节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实验表明,刺激耳部的淋巴管、血管、神经等组合在一起的神经道路,它通过神经丛、脊髓和大脑以后,又以神经的形式走向内脏器官,能达到改善器官功能作用。临床上绝大多数病人在进食前或饥饿时按压耳穴,可减轻饥饿感,抑制人体脾胃的消化功能,经治疗后普遍感觉身体轻松,体重下降。实践证实,耳穴减肥是一种方法简单、行之有效的减肥方法。

一、耳廓的结构

耳廓外覆皮肤,内由形状复杂的弹性软骨作为支架,并附以韧带、脂肪、结缔组织、肌肉等构成。耳廓皮下分布着丰富的神经、血管与淋巴管。

耳廓的血液供应相当丰富,耳廓的动脉主要来自颈动脉的颞浅动脉和耳后动脉。耳廓前面的细小静脉汇入颞浅静脉,耳廓后面的静脉流入耳后静脉。

耳廓神经分布极为丰富,有来自脑神经的三叉神经(耳颞神经支)、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以及来自脊神经的耳大神经、枕小神经。

耳廓的淋巴管亦比较丰富,多呈网状。耳廓前面的淋巴管注入腮腺淋巴结,后面的淋巴管大部分注入耳后淋巴结。

二、耳廓表面解剖名称

耳廓分正面和背面两部分,耳廓正面可划分为17个大区。其解剖名称与形态如下。

耳轮:耳廓最外圈的卷曲部分;

耳轮脚:耳轮深入到耳腔的横行突起;

耳轮尾:耳轮外下缘无软骨的部分;

耳轮结节:耳轮外上方稍肥厚的结状突起,即达尔文结节;

对耳轮:与耳轮相对的隆起处;

对耳轮上脚:对耳轮向上的分叉支;

对耳轮下脚:对耳轮向下的分叉支;

三角窝:对耳轮上下脚之间构成的三角形凹窝;

耳舟:耳轮和对耳轮之间的凹沟;

耳屏:耳轮前面的瓣状突起处,又称耳珠;

对耳屏:对耳轮的下面,与耳屏相对的隆起处;

耳垂:耳廓下部,无软骨的皮垂;

屏上切迹:耳屏上缘和耳轮之间的凹陷;

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轮屏切迹:对耳轮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耳甲部;

耳甲腔:耳轮脚以下的耳甲部。

三、耳穴的分布

耳廓正面耳穴的分布,像一个在子宫内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手脚朝上,脏腑和肢体器官的分布都有一定的规律性。现分别介绍如下。

耳垂:相当于面部;

耳屏:相当于鼻咽部;

对耳屏:相当于头部;

对耳轮:相当于躯体;

对耳轮上脚:相当于下肢;

对耳轮下脚:相当于臀部;

耳舟:相当于上肢;

耳甲腔:相当于胸腔;

耳甲艇:相当于腹腔;

耳轮脚:相当于隔肌;

三角窝:相当于盆腔;

屏间切迹:相当于内分泌。

四、减肥常用耳穴的定位及主治和功用

(一)丘脑 位于对耳屏内侧面,中线下端。此穴是植物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高级中枢,对内脏活动及体内生理活动有一定调节作用;可调节体温、摄食、水电解质平衡、内分泌及情绪反应等。

常用于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嗜睡症、水肿、内分泌功能紊乱。

(二)兴奋穴 位于对耳屏内侧面,中线下1/3处。此穴对大脑皮质有一定兴奋作用。用于治疗嗜睡症、夜尿症、肥胖症、内分泌功能紊乱、性功能低下等诸症。

(三)内分泌 位于耳甲腔底部近屏间切迹处。此穴可调节内分泌功能,用于治疗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的疾患,如肥胖、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同时也能利水消肿,用于治疗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的水肿。

(四)卵巢 屏间切迹外与对耳屏内侧缘之间。此穴可治疗月经不调、附件炎、不孕症、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五)神门 在三角窝内,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稍上方。

具有镇静、消炎、止痛之效。用于痛症、炎症、失眠及多梦等症的治疗。

(六)内生殖器 位于三角窝前1/3中部凹陷处。用于内分泌功能紊乱、痛经、遗精早泄等。

(七)脑点 位于对屏尖与轮屏切迹之间。用于治疗脑垂体功能紊乱、内分泌功能紊乱及妇科病症。

(八)额 位于对耳屏外侧面的前下方。具有健脑清头目之效,用于头昏、头部麻木、记忆力减退、嗜睡症等。额是健脑要穴。

(九)艇中 又称腹水点。位于耳甲艇中央。具有利湿消肿之功,可用于浮肿疾病。

(十)肺 心区上、下方。具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祛风止痒及利水通便之功。用于呼吸系疾病、皮肤病及水肿等症。

(十一)脾 位于耳甲腔的后上方。具有运化水谷、健脾补气、统血生肌之功。用于腹胀、腹泻、便秘、白带过多、浮肿等症。

(十三)肾 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下方。具有壮阳益精、聪耳明目、通利水道、强壮健身等功用。可用于腰痛、耳鸣、肾炎、肾盂肾炎、遗尿、浮肿等症。

(十三)肝 位于耳甲艇的后下方。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祛风明目之功。可用于胁痛、眩晕、经前紧张症,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高血压等。

(十四)大肠 耳轮脚上方内1/3处。具有通利大肠、清热祛风、止咳通便之功。可用于肠功能紊乱、腹泻、便秘、腹胀等症。

(十五)小肠 耳轮脚上方中1/3处。具有分清别浊、助消化等作用。可用于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等症。

(十六)胃 耳轮脚消失处周围。主治各种胃病及胃肠功能紊乱等。

(十七)三焦 位于耳甲腔底部内分泌穴上方。适用于腹胀、便秘、浮肿、肥胖等。

(十八)皮质下(消化系统皮质下区) 位于对耳屏内侧面下1/2的中点。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及调整胃肠功能。

(十九)饥点 外鼻与肾上腺连线之中点。可控制饮食量、减少饥饿感。适用于肥胖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的治疗。

(二十)渴点 外鼻与屏尖连线中点,可控制饮水量。适用于糖尿病、尿崩症、神经性多饮等治疗。

(二十一)腹 腰骶椎前侧耳腔缘。

(二十二)臀 对耳轮下脚后1/3处。

最后两穴均作为肥胖部位的治疗点。

五、常用耳六减肥方法介绍

(一)耳穴按压法

方法之一【取穴】肺、脾、肾、三焦、内分泌;配穴:肝、胃、神门、皮质下、饥点。

【方法】每次主穴均用,配穴酌选2~3个。操作时先在耳穴部位的皮肤用75%酒精棉球消毒。将中药王不留行子放于0.82cm的氧化锌胶布中心,贴压在选定的穴位上。嘱患者每天每穴按压4~8次,每次每穴5分钟,以微痛感为度。

贴压6天为一次,休息一天后再贴压第2次。4次为一疗程。

【疗效】彭氏用此法治疗959例肥胖者,其中体重减轻3~4.5千克者260例,减轻5千克以上者92例,占36.6%;减轻1.5~2.95千克者372例,占38.7%;无效者235例,占24.6%。大多数患者在第1~2疗程出现纳减及体重减轻,少数在3~4个疗程出现体重减轻,个别在5~6疗程出现疗效。奏效关键在于选穴准确,按时按压穴位。

方法之二【取穴】内分泌、脑、肺、胃、口、饥点。

【方法】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用拇、食指捻压得气后,留置2~3日,下次更换,10次为一疗程。

【疗效】吕氏用此法治疗1000例,结果体重减少2.5千克以上者448例,减少1.3~2.5千克者为353例,无效199例,有效率80.1%。

方法之三 辨证取穴1、【取穴】食欲亢进者:饥点、渴点、脾、胃;

嗜睡者:丘脑、神门;

内分泌紊乱:内分泌、丘脑、卵巢、脑点。

【方法】每次取4~6穴,用半粒绿豆按压穴位,每周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之间间隔1周,治疗1~3疗程。

【疗效】刘氏用此法治疗567例肥胖者,结果体重下降5千克以上或已正常者为84例,占15%,体重下降1~5千克者为385例,占68%;无效98例,占17%,总有效率为83%。

典型病例:高××,男,23岁,工人。患者体态过胖,易疲倦嗜睡,要求治疗。检查:身高1.76米,体重86千克,经1个疗程治疗体重下降15千克,症状消失。

2、【取穴】神门、内分泌、交感。配穴:有家族遗传史者加:肾、肾上腺;无家族遗传史者加:脾、胃、心。

【方法】用菜籽压贴耳穴、每次选穴4~5个,每日按压3~4次。一周更换1次。左右耳穴交替进行。四次为一疗程,每周测一次体重及身高。

【疗效】刘氏用此法治疗93例儿童肥胖症,结果:经一疗程治疗,体重下降2.5千克以上,腹围减少7厘米以上者为24例,占25.8%;体重下降1~2.5千克,腹围减少3~7千克者为54例,占58%;体重下降不到1千克,腹围减少不足3厘米者为无效。总有效率为83.9%。

(二)耳穴埋针减肥

1、【取穴】肺、三焦、内分泌、胃、大肠、内生殖器等。其中肺、三焦为主穴,每次取其一穴,其他穴位交替使用。

【方法】针具选用苏州产揿针,局部常规消毒后,将揿针直刺入穴。用0.82cm氧化锌胶布固定。嘱病人每次饭前按压15~20分钟,以局部微痛为度。5天更换一次。25天为一疗程。每次换针时均测体重1次,做好记录。

【疗效】秦氏用此法治疗32例肥胖者,结果:体重下降2.5千克以上者为53.1%,体重下降1~2千克者为37.5%,无效者为9.4%。

2、【取穴】肺、脾、胃、内分泌、神门。

【方法】每次取1~2穴,埋针后用胶布固定。每4天更换一次,7次为一疗程。

【疗效】徐氏在科威特用此法治疗350例肥胖者,结果:体重下降3~5千克者115例,体重下降6~10千克者78例;体重下降11~15千克者26例;下降16千克以上者14例,无效117例。

典型病例:默罕穆德·法特,男,45岁,埃及工程师,体重180千克,身高1.72米。因体态过胖,下肢瘀血,浮肿,行动不便。经7次埋针治疗,体重下降20千克。

崔氏在科威特也用此法治疗1015例肥胖患者,结果体重减少15千克以上者为264例,减少3千克以上者为370例,总有效率为62.5%。

归纳以上多种配穴方法,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内分泌:对于由于内分泌失调而致胖的患者,可选用内分泌、脑点、子宫、卵巢等穴。

(2)增加机体兴奋性:对于嗜睡者,可选用兴奋穴、额等穴以提高机体兴奋性,减少睡眠。

(3)减少摄入量:对于食欲亢进者可选用丘脑、饥点、渴点等穴,以减少食物的摄入。

(4)增加排泄量:对于胃热便结的患者,可选用肺、肾、腹水点、大肠、小肠、三焦等穴,以增加大、小便的排泄量。

(5)根据患者肥胖的部位,可选用臀、腹等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