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宝鉴》卷十六黄连阿胶丸
制法 |
上药各为细末,以水调阿胶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清热调血,燥湿止痢。治热痢,诸痔。 |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空腹时用温水送下。 |
摘录 |
《卫生宝鉴》卷十六 |
《幼幼新书》卷二十九引《养生必用》黄连阿胶丸
制法 |
上为细末,斟酌米醋多少,熬胶得所,和匀,入臼杵万下,众手为丸,如绿豆大。 |
功能主治 |
热痢下重,脓血疼痛,腹中痛不可忍。 |
用法用量 |
每服自20丸为始,止于50丸,食前以米饮送下,每日2-3次。以知为度,未知加药。更丸一等如黄米大,与小儿服。 |
摘录 |
《幼幼新书》卷二十九引《养生必用》 |
《育婴秘诀》卷三黄连阿胶丸
制法 |
上为细末,水为丸。 |
功能主治 |
小儿赤痢。 |
用法用量 |
米饮送下。 |
摘录 |
《育婴秘诀》卷三 |
《饲鹤亭集方》黄连阿胶丸
制法 |
上为丸。 |
功能主治 |
阴虚暑湿积热,赤白下痢,里急后重,肠红脓血,热毒内蕴,酒热伤肝,心烦痔漏。口燥烦渴。 |
用法用量 |
每服2钱,以炒米汤送下。 |
摘录 |
《饲鹤亭集方》 |
《广嗣纪要》卷十二黄连阿胶丸
制法 |
上为末,加盐梅肉3两,入少醋,同杵为丸。 |
功能主治 |
妊娠下利赤白,肠鸣后重,谷道疼痛。 |
用法用量 |
以陈米汤送下。 |
摘录 |
《广嗣纪要》卷十二 |
治肠胃气虚,冷热不调,下痢赤白,状如鱼脑,里急后重,脐腹疼痛,口 不利。
阿胶(碎炒,一两) 黄连(去毛,三两) 茯苓(去皮,二两) 上黄连、茯苓同为细末,水调阿胶末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米饮下,食 前服。
黄连一两 茯苓二两阿胶(炒)一两
为末,水熬阿胶为丸。
黄连阿胶之法,开于仲景。但阿胶一味,所重者在井水,而不在驴皮。因济水伏流,惟阿井通于济,故有平肝滋肾之功。后来射利之徒,更将牛、羊、猪、犬杂皮,一概入胶,败人脾胃,不如不用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