熨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熨法
功能主治 | 治三阴中寒,一切虚冷厥逆呕哕,阴盛阳虚之证;及阴毒伤寒,四肢厥冷,脐腹痛,咽喉疼,呕吐下利,身背强,自汗脉沉细,唇青面黑虚冷证。皆宜用之。 |
用法用量 | 上三件,入水一大盏,同和拌匀湿。分作二次,于铛锅内同炒极热,用重绢缝作二包。将一包热熨脐上,冷更易一包。葱包既冷,再用盐水拌湿炒焦,依前用之,至煤烂不用。别取葱麸,日夜不住相续,至身体温热脉壮,阳气复来,而守正气,养之和之。 |
备注 | 又方:治阴证伤寒,腹痛吐利,唇青面黑,身背强,四肢冷,脉沉细,咽喉不利。
上用沧盐一斤,炒焦大热,布绢二重作囊,包裹盛之。熨阴脐间,亦同葱熨法。 |
摘录 |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
《中医名词词典》:外治及其它 >> 熨法
用药末或药物粗粒炒热布包外熨,用以治疗风寒湿痹,脘腹冷痛等证,称为药熨。如胃气痛,用橘叶炒热后布包揉熨。一般用盐粒、沙子或干净黄土炒热后布包外熨,也能达到熨的目的,但须注意烫伤皮肤。
《中医词典》x~y:(拼音Y)第一篇 >> 熨法
中医眼科外治方法名称。系指用布包炒热的食盐、葱白、艾叶等药物,待温度适宜后,贴熨患眼之眼睑或太阳穴等处的方法。《圣济总录》卷一一三:“温熨之法,盖欲发散血气,使之宣流。”本法适应于阴寒内盛的目疾疼痛等证。
《古今医统大全》:中寒门 >> 熨法
用食盐一斤炒干,大热用布二层盛裹熨脐,冷即易热者,上阳回即已。一法用吴茱萸一升,酒略炒,煮湿以绢袋盛之,蒸极热,熨心腹及手足心。候气通畅则止,屡效。一法治中寒不省人事,气虚阳脱,腹痛唇青。以葱一握,束缚如饼,切去根叶,惟存二寸白许。先以火烙一遍,令通热勿灼,着病患脐上下,以熨斗熨之,令葱热气透入腹内。更作三四饼,一饼坏,不堪熨,又易之。候患人手足温,有汗乃止。更作葱汤一盛服良。
《妇人大全良方》:产后阴脱玉门不闭方论第九 >> 熨法
《集验》疗妇人产后阴下脱方。
单炒蛇床子一升,乘热以帛裹熨患处。亦治产后阴中痛。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阴脱证治 >> 熨法
单炒蛇床子,乘热布裹熨患处。亦治产后阴痛。
《外科证治全书》:通用法(计七法) >> 熨法
凡流注痰核、鹤膝、肢体肿块,或风寒袭于经络,筋挛骨痛,及跌扑损伤,用之止痛散血,热敷患处熨之,肿痛即止。
一法用大葱一握,束作数节,切为饼置患处以热物熨之,或铺艾灸之。必易饼多灸多熨为妙。
《松峰说疫》:瘟疫统治八法 >> 熨法
生葱 生姜 生萝卜(如无,以子代之。)
锦按∶原方云葱姜各数两,萝卜倍之。愚意不如随症加减更妙。如有表邪或气滞者,生葱为君;寒多者,生姜为君;痰食滞者,萝卜为君。泛用各等分,或葱多些亦可。
上用各数两,共捣微烂,过烂则成水难包。入锅炒热住火,用布包出一半,熨患处。冷则将锅中热者再包出熨之,轮流更换,觉透为度,无不开通,汗出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