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灵仙
《民间方》威灵仙
制法 | 共煎,沸后倒出一半,待冷,外涂患处。另一半,再加水250毫升煮沸后,分2次内服。 |
功能主治 | 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流行性腮腺炎100余例,一般用药1-2次均获痊愈。 |
用法用量 | 发热超过39℃者,加板蓝根15克,同煎服。 |
摘录 | 《民间方》 |
《中药学》:第六章 祛风湿药 >> 威灵仙
【药用】毛茛科植物威灵仙ClematischinensisOsbeck.棉团铁线莲C.hexapetalaPall或东北铁线莲C.manshuricaRupr.的根及根茎。
【性味与归经】辛、咸,温。归膀胱经。
【功效】祛除风湿,治骨鲠。
【临床应用】1.用于风湿痹痛。
威灵仙辛散善走,性温通利,功能祛除风湿,有较好的通络止痛作用,是治疗风湿痹痛的常用药物。用于风湿所致的肢体疼痛及脚气疼痛等症,常与羌活、独活、牛膝、秦艽等配伍同用。
2.用于诸骨鲠喉。
本品又能治诸骨鲠喉,可单用威灵仙15g,水煎,或加米醋煎汁,分数次含口中,缓缓吞咽。
【处方用名】威灵仙(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灵仙除痛饮(《沉氏尊生》):威灵仙、独活、白芷、苍朮、荆芥、防风、赤芍、当归、川芎、麻黄、葛根、枳实、桔梗、甘草。治风湿痹痛。
【文献摘录】《本草经疏》:「主诸风,而为风药之宣导善走者也。」
《药品化义》:「性猛急,盖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主治风、湿、痰、壅滞经络中,致成痛风走注,骨节疼痛,或肿,或麻木。」
《本草正义》:「以走窜消渴为能事,积湿停痰,血凝气滞,诸实宜之。味有微辛,故亦谓袪风,然惟风寒湿三气之留凝隧络,关节不利诸病,尚为合宜,而性颇锐利,命名之义,可想而知。」
《本草纲目》:草部(三) >> 威灵仙
「气味」(根)苦、温、无毒。
「主治」
1、腰脚诸痛。用威灵仙末,每服一钱,空心服,温酒送下。又方:用威灵仙一斤,洗干净,在好酒中泡七天,取出研为末,加面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用泡药的酒送下。
2、手足麻痹。用威灵仙(炒)五两,生川乌头、五灵脂各四两,共研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丸盐汤送下。忌茶。
3、喘咳呕逆,不能进食。用威灵仙(焙)、半夏(姜汁浸,焙),共研为末,加皂有水熬膏,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七至十丸,姜汤送下。一日服三次。一月后见效。忌茶、面。
4、腹中痞积。用威灵仙、楮桃儿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温酒送下。此方名“化铁丸”。
5、肠风泻血。用威灵仙、鸡冠花各二两,在米醋二升中煮干,炒为末,以鸡蛋白调作小饼,炙干后再研为末。每服二钱,陈米汤送下。一天服两次。
6、痔疮肿痛。用威灵仙三两,水一斗煎汤先熏后洗。
《雷公炮制药性解》:草部中 >> 威灵仙
味苦,性温无毒,入十二经。主诸风,宣通五脏,去腹内冷滞,心胸痰水,久积症癖,膀胱恶水,腰膝冷疼,两足肿满,又疗折伤。忌面及茶茗、牛肉、牛乳,采时不闻流水声,铁脚者佳。
按∶威灵仙可升可降,为阴中之阳,故于经络无所不入。丹溪云∶属朋,故于肝脏多功,治痛风之要药也。其性好走,多服疏人五脏真气,然风注痛疼非此不除,中病即已,不宜多用。
《中药炮制》:第七章 植物类·根及根茎类 >> 威灵仙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棉团铁线莲或东北铁线莲的干燥根及根茎。
『常用名』铁脚灵仙、灵仙。
『产地』各地均产。
『采收季节』秋冬采挖。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洗净,冬春季用温水浸泡1~2小时,夏秋季用冷水浸泡1~2小时,捞入筐内,上盖湿布,润1夜,取出去芦切片半分厚晒干。为增强祛风湿通经络作用,每斤药片用白酒2两,撒入药内,拌匀,润半小时,投入锅内用文火炒焦为度。
『用量』6~12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灰尘。
《本草备要》:草部 >> 威灵仙
宣,行气,祛风
辛泄气,咸泄水(《本草》苦,元素甘),气温属木。其性善走,能宣疏五脏,通行十二经络。
治中风痛风,头风顽痹(湿热流于肢节之间,肿属湿,痛属热,汗多属风,麻属气虚,木属湿痰死血。十指麻木,亦是胃中有湿痰死血,脾主四肢故也。痛风当分新久,新痛属寒,宜辛温药;久痛属热,宜清凉药。河间所谓暴病非热,久病非寒是也。大法宜顺气、清痰、搜风、散湿、养血、去瘀为要。威灵仙传曰∶一人手足不遂数十年,遇新罗僧曰,得一药可治,入山求之,乃威灵仙也,服之而愈),症瘕积聚,痰水宿脓,黄胆浮肿,大小肠秘,风湿痰气,一切冷痛。性极快利,积 不痊者,服之有捷效。然疏泄真气,弱者慎用。和砂仁、沙糖、醋煎,治诸骨哽。
根丛须数百条,长者二尺余,色深黑,俗名铁脚威灵仙。忌茗、面汤。
《本草蒙筌》:草部中 >> 威灵仙
草而生,茎方数叶相对。花开浅碧,根甚密稠。冬月采根荫干,日选丙丁戊己。去芦酒洗,忌茗面汤。消膈中久积痰涎,除腹内 癖气块。散爪甲皮肤风中痒痛,利腰膝 踝湿渗冷疼。盖性好走,能通行十二经,为诸风湿冷痛要药也。仍驱症瘕,尤疗折伤。虚者切禁用之,多服疏人真气。
《医学入门》:治风门 >> 威灵仙
威灵仙苦温无毒,能治诸风痛痒肤,腰疼脚肿不履地,腹冷胃痰 癖除。
昔人患痿不瘥,忽遇此药,数日能行,因神而名之。可升可降,阳也。治中风口眼 斜,诸风湿冷,历节痛风上下,腰膝脚冷痛不能履地。去大肠风及皮肤风痒,白癜毒疮折伤,通十二经脉,乃治痛要药也。去腹内冷滞,心膈痰水,久积瘕 癖气块,膀胱宿脓恶水,宜通五脏而不大泄,朝服暮效,但多服疏人真气,虚者禁用。酒洗,忌茗及面。单方∶骨鲠喉咙,为末,酒调服。
《证类本草》:威灵仙
(威灵仙_图缺)
味苦,温,无毒。主诸风,宣通五脏,去腹内冷滞,心膈痰水,久积症瘕, 癖气块,膀胱宿脓恶水,腰漆冷疼,及疗折伤。一名能消。久服之无温疫疟。出商州上洛山及华山并平泽,不闻水声者良。生先于众草,茎方,数叶相对。花浅紫。根生稠密,岁久益繁,冬月丙丁戊己日采,忌茗。(今附)
臣禹锡等谨按蜀本云∶九月末至十二月采,阴干。余月并不堪采。
图经曰∶威灵仙,出商州上洛山及华山并平泽,今陕西州军等及河东、河北、京东、江湖州郡或有之。初生比众草最先,茎梗如钗股,四棱。叶似柳叶,作层,每层六、七叶,如车轮,有六层至七层者。七月内生花,浅紫或碧白色。作穗似莆台子,亦有似菊花头者。实青,根稠密多须似谷,每年亦朽败,九月采根,阴干。仍以丙丁戊己日采,以不闻水声者佳。唐正元中,嵩阳子周君巢作《威灵仙传》云∶先时,商州有人重病,足不履地者数十年,良医殚技莫能疗,所亲置之道旁,以求救者,遇一新罗僧见之,告曰∶此疾一药可活,但不知此土有否?因为之入山求索,果得,乃威灵仙也。使服之,数日能步履。其后山人邓思齐知之,遂传其事。崔元亮《海上方》着其法云∶采得,阴干月余,捣筛。温清酒和二钱匕,空腹服之。如人本性杀药,可加及六钱匕。利过两行则减之,病除乃停服。其性甚善,不触诸药,但恶茶及面汤,以甘草、栀子代饮可也。
唐本云∶腰肾脚膝积聚,肠内诸冷病,积年不瘥者,服之无不立效。出商州洛阳县,九月末至十二月采,阴干。余月并不堪采。每年旁引,年深转茂,根苗渐多,经数年亦折败。千金方∶治腰脚痛。威灵仙为末,空心温酒调下钱匕,逐日以微利为度。经验方∶治大肠久冷。威灵仙蜜丸桐子大,于一更内,生姜汤下十丸至二十丸。又方∶治腰脚。威灵仙一斤洗干,好洒浸七日,为末,面糊丸桐子大,以浸药酒下二十丸。集验方∶治肾脏风壅积,腰膝沉重,威灵仙末,蜜和丸桐子大。初服温酒下八十丸。平明微利恶物,如青浓胶,即是风毒积滞也。如未利,夜再服一百丸。取下后,吃粥药补之。一月仍常服温补药。孙兆放杖丸同。崔氏海上集∶威灵仙去众风,通十二经脉,此药朝服暮效,疏宣五脏冷脓宿水变病,微利不泻人。服此四肢轻健,手足温暖,并得清凉。时商州有人患重足不履地,经十年不瘥。忽遇新罗僧见云∶此疾有药可理。遂入山求之,遣服数日,平复,后留此药名而去。此药治丈夫、妇人中风不语,手足不随,口眼 斜,筋骨节风,胎风头风,暗风心风,风狂人,伤寒头痛,鼻清涕,服经二度,伤寒即止,头旋目眩,白瘕风,极治大风,皮肤风痒,大毒又热毒风疮,深治劳疾,连腰骨节风,绕腕风,言语涩滞,痰积,宣通五脏,腹内宿滞,心头痰水,膀胱宿脓,口中涎水,好吃茶滓,手足顽痹,冷热气壅,腰膝疼痛,久立不得,浮气瘴气,憎寒壮热,头痛尤甚,攻耳成脓而聋。又冲眼赤,大小肠秘,服此立通。饮食即住,黄胆,黑疸,面无颜色,瘰遍项,产后秘涩概腰痛,曾经损坠,心痛,注气隔气,冷气攻冲,肾脏风壅,腹肚胀满,头面浮肿,注毒脾、肺气,痰热咳嗽气急,坐卧不安,疥癣等疮,妇人月水不来,动经多日,血气冲心,阴汗盗汗,鸦臭秽甚,气息不堪,勤服威灵仙,更用热汤,尽日频洗,朝以苦唾调药涂身上内外,每日一次,涂之当得平愈。孩子无辜,令母含药灌之,痔疾秘涩,气痢绞结,并皆治之。威灵仙一味洗焙为末,以好酒和令微湿,入在竹筒内,牢塞口,九蒸九曝。如干,添酒重洒之,以白蜜和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至三十丸,汤酒下。
衍义曰∶威灵仙,治肠风。根性快,多服疏人五脏真气。
《顾松园医镜》:草部 >> 威灵仙
〔苦温,入膀胱经。忌茶茗面。〕诸风皆治,痛风更宜。〔其性好走,亦可横行,痛风上下皆宜。〕去腹内冷滞,〔能宣通五脏,以其性温走而不守也,〕去膈间痰水,〔风能胜湿而消饮也,〕性快,风药之善走者也。
多服泄人五脏真气,气弱者勿服。。
《本草求真》:驱风 >> 威灵仙
(蔓草)治十二经风湿冷气
威灵仙(专入膀胱。兼入肠胃诸经)。辛咸气温。其性善走。能宣疏五脏十二经络。凡一切风寒湿热。而见头风顽痹。症瘕积聚。黄胆浮肿。大小肠秘。风湿痰气。腰膝腿脚冷痛等症。(麻属气虚。木属湿痰死血。肿属湿。痛属热。痛风新病属寒。久病属热。此死法耳。未可以尽病情也。仍须分其脏气偏纯以定。脏寒则痛。多根寒致。其痛必喜手按。纵脉坚实有力。止是寒气奔迫。未可为痛为实为热。脏热则麻与木。与痛与肿。皆属热候。且有实脉实症可证。其痛手不可按。不得谓麻必属气虚也。脏寒初病固寒。久病亦寒。故有屡用附桂方愈。不得谓久必属热也。脏热初病固见热蒸。久病亦见热成。如温热等症。初终皆用清凉。不得谓初必属寒候。总在识病根源。相症明确。方无有误。此绣之管见有如此也。)得此辛能散邪。温能泄水。苦能破坚。服此性极快利。通经达络。无处不到。诚风药中之善走者也。(先时商州有人手足久废。得遇新罗僧而愈。索药乃知是威灵仙也。)是以威喻其性。灵喻其效。仙喻其神耳。气壮者服之神效。若气弱服此。则能泄真气矣。(凡辛皆散气劫阴。不独威灵仙是也!)和砂仁沙糖煎。治诸骨哽。根丛须数百条。长者二尺余。色深黑。为铁脚威灵仙良。忌茗面汤。
《本草新编》:威灵仙
威灵仙,味苦,气温,可升可降,阴中阳也,无毒。入各经络。消肠中久积痰涎,除腹内癖气块,散爪甲皮肤风中痒痛,利腰膝胫踝湿渗冷疼,尤疗折伤,治风湿各病,皆宜用之,以其十二经络无处不到也。但其性走而不守,祛邪实速,补正实难。用之于补气补血之中,自得祛痛祛寒之效。倘单备此一味,或漉酒长饮,或为丸频服,未有不散人真气,败人之血者也。
或问威灵仙乃攻痰去湿妙药,子谓散人真气,败人活血,是威灵仙乃害人之物,非益人之物乎?曰∶吾戒人长饮频服者,恐风痰邪湿已去仍用之,非教人风痰邪湿之未去而用之,故戒之也。
《本经逢原》:蔓草部 >> 威灵仙
苦辛温,小毒。
发明 威灵仙性善下走,通十二经,故能宣通五脏,治胃脘积痛,脚胫痹湿痛风之要药。消水破坚积,朝食暮效。辛能散邪,故主诸风。温能泄水,故主诸湿。而痘疹毒壅于上,不能下达,腰下胫膝起灌迟者,用为下引立效。其性利下,病壮实者,诚有殊效。气虚者服之必虚泻而成痼疾,以其耗血走气也。血虚而痛,不因风湿者勿服。
《本草从新》:蔓草类 >> 威灵仙
宣、行气祛风.
辛泄气.咸泄水.气温属木.其性善走.能宣疏五脏.通行十二经络.此风药之善走者也、威者言其猛烈、灵者言其效验.)治中风痛风.头风顽痹.(湿热流于肢节、肿属湿、痛属热、属血虚、亦有因湿痰死血、十指麻木、亦是胃中有湿痰死血、脾主四肢故也、痛风当分新久、新痛属寒、宜用辛温、久痛属热、宜用清凉、河间所谓暴病非热、久病非寒是也、大法宜顺气清痰、搜风散湿、养血去瘀为要、高阳子威灵仙传曰∶一人手足不遂数十年、遇新罗僧曰∶得一药可治、入山求之、乃威灵仙也、服之而愈.)症瘕积聚.痰水宿脓.黄胆浮肿.大小肠秘.风湿痰气.一切冷痛.性极快利.积 不痊者.服之有捷效.治诸骨哽颇验.(歌云∶铁脚威灵仙、砂糖和酒煎、一口吞下去、铁剑软如绵.)大走真气.耗人血.不得已而后用之可也.根丛须数百条.长者二尺余.色深黑.俗名铁脚威灵仙.忌茶茗、面.
《得配本草》:草部(蔓草类三十七种) >> 威灵仙
忌茶、面汤。
苦,温。入太阳经,兼达十二经络。宣五脏,通经脉,去腹中冷滞,行胸中痰水。治疟疾,祛肠风,疗折伤,除症积。周身风注酸疼,痘后两手肿痛,惟此实为要药。配鸡冠花,治肠风泻血。佐木瓜,治腰脚病。佐川乌、五灵脂,治手足麻。佐补气药,为宣通气道之助。合炙龟甲,治临产交骨不开。醋、酒、童便俱可炒用,随症制之。其色深黑,如黄若白者,不堪用。气虚血弱者禁用。(疏脏腑真气。)
怪症∶手足指尖疼痛异常,久则十指俱落,此过服凉剂,致四肢受火郁之结而然。用灵仙酒调敷,内服清火利水之药而愈。病后十指流水不止者,亦用此法治之。
《轩岐救正论》:威灵仙
威灵仙性疏利.方家盛称其善疗诸风.蠲痿宣毒.功能不可尽阐.愚亦以为大谬也.若病非实症从外得者.不可轻饵也.故本草纲目有云此物能疏人真气.稍涉虚者宜禁之.意可知矣.大凡一药具补泻两性.只宜于实.不宜于虚.只宜暂用.不宜久服人知其泻之有功.而不知其补之.无能.殊昧扶羸之理.益彰通治之害.
《本草便读》:蔓草类 >> 威灵仙
威灵仙(图缺)
性急且温.味辛而散.微咸微苦.疏风邪走络通经.可导可宣.治痹疾行痰去湿.(威灵仙味苦辛咸.气温.善走风药也.能宣通脏腑经络.治痹启闭.故一切胸腹冷滞.痰水症瘕.瘀血湿邪等证.皆可用此行散.然疏利之性.若无风邪痰湿.恐损真气.用者慎之.)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下品之下 >> 威灵仙
味苦,温,无毒。主诸风,宣通五脏,去腹内冷滞,心膈痰水久积,症瘕 癖气块膀胱宿脓恶水,腰膝冷疼,及疗折伤,久服之无瘟疫,疟疾。恶∶茶及面汤。《唐本》云∶主腰肾,脚膝,积聚,肠内诸冷病积年不瘥者,服之无不立效。
《本草择要纲目》:威灵仙
【气味】
苦温无毒.可升可降.阳中阴也.
【主治】
宣通五脏.去腹内冷滞心膈痰水.推新旧积.散皮肤大肠风邪.祛久积瘕症 癖.膀胱宿脓恶水.威灵仙属木.乃治痛风之要药.其性好走.亦可横行腰肾脚膝.积聚肠内诸冷病.服之无不立效.然久服恐损真气.须知其性太疏利也.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主治指掌 >> 威灵仙
忌茗
威灵仙,味苦性温无毒。可升可降,阴中之阳也。其用有四∶推腹中新旧之滞;消胸中痰涎之痞;散 痒皮肤之风;利冷疼腰膝之气。
《本草乘雅半偈》:威灵仙
(宋开宝)
【气味】苦温,无毒。
【主治】主诸风,宣通五脏,去腹内冷滞,心膈痰水,久积症瘕, 癖气块,膀胱宿脓恶水,腰膝冷疼,疗折伤。久服无有温疾疟。
【核】曰∶出商州上洛山,及华山平泽,今陕西、河东、河北、汴东、江湖州郡皆有。
生处不闻水声者良。生先众草,初起作蔓,茎如钗股而四棱,叶如杨柳而层叠,每层六七叶,环列如车轮。七月开花六出,浅紫色,或碧白色。作穗似兰台子,及菊花头状。实青色,根稠密,多须似谷,岁必败朽,次年旁引生苗。年久转茂。一根丛须数百条,长二尺许。九月采根,湿时色黄黑,干时色深黑,俗呼铁脚威灵。别有一种,根须都一样,根色黄,或白者,并不堪用。修事,阴干月余,捣末筛过用,忌茗,及面汁。
【 】曰∶有威可畏,有灵可通,仙化迁变,以为体用者也。味苦气温,性秉风火。风得之而作夏,脉得之而流行,宣发陈,通横遍,空所有,实所无,急方之宣剂通剂也。先人云∶威武灵奇,仙趣也。其性快,其效速,其力峻,其祸深,如商君之治秦,立 木之命令,朝示而夕行者也。故主久疲宿冷之痼疾,元阳委顿,犹贯朽粟红,但少设施者,借此便成大观。倘兵柔饷乏,作此背水阵,终非万全策耳。
(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空诸所有,实诸所无,方尽得仙化迁变,神运无方之妙用。)
《滇南本草》:威灵仙
威灵仙(图缺),味辛、苦,性温。行十二经络。治胸膈中冷寒气痛,开胃气,能治噎膈,寒湿伤筋骨,止湿香港脚。烧酒煎服,祛脾风,多服损气。
(附方) 治冷寒攻心、面寒背寒、肚腹冷痛,痞块坚硬、满腹膨胀。
威灵仙(三钱) 香白芷(三钱) 赤地榆(四钱) 杏叶防风(五钱) 吴茱萸(三钱)
茶匙草(五钱) 过山龙(一钱酒炒) 用烧酒二斤煎热,服二杯疼止。
昔一人食糯米饭,伤食,结滞胃中不消。日久面黄饥瘦,胸膈膨胀,肚大青筋,或时作泄,威灵仙(三钱) 沙糖(五钱) 以上二味,用水煎点水酒服。
又一人香港脚,脚边肿疼,经络疼痛,步履难行。用∶威灵仙(三钱) 水煎点水酒服。
又一人背寒痛不可忍。用∶威灵仙(三钱) 夏枯草(五分) 水煎点烧酒服。
──务本卷三
《本草图经》:威灵仙
威灵仙(图缺),出商州上洛山及华山并平泽,今陕西州军等及河东、河北、京东、江湖州郡或有之。初生比众草最先,茎梗如钗股,四棱;叶似柳叶,作层,每层六、七叶,如车轮,有六层至七层者;七月内生花,浅紫或碧白色,作穗似莆台子,亦有似菊花头者;实青;根稠密多须似谷,每年亦朽败。九月采根,阴干。仍以丙、丁、戊、己日采,以不闻水声者佳。唐正元中,嵩阳子周君巢作威灵仙传云∶先时,商州有人重病足不履地者数十年,良医殚技莫能疗。所亲置之道旁,以求救者。遇一新罗僧见之,告曰∶此疾一药可活,但不知此土有否?
因为之入山求索,果得,乃威灵仙也。使服之,数日能步履。其后山人邓思齐知之,遂传其事。崔元亮《海上方》着其法云∶采得,阴干月余,捣筛,温清酒和二钱匕,空腹服之。如人本性杀药,可加及六钱匕,利过两行,则减之,病除乃停服。其性甚善,不触诸药,但恶茶及面汤,以甘草、栀子代饮可也。
《药笼小品》:威灵仙
辛温。
风药善走,能宣五脏,通十二经。
治中风痛风,头痛顽痹,癥瘕积聚,黄疸浮肿,一切冷痛,性疾快利,治诸骨骾颇验威灵仙用糖酒煎一碗,一气饮下,诸骨尽销。
大耗真气,不得已而后用之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