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葛根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升麻葛根汤
功能主治 | 治大人小儿时气瘟疫,头痛发热,及疮疹已发未发皆可服。 |
用法用量 |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
摘录 |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升麻葛根汤
炮制 | 上为粗末。 |
功能主治 | 冶大人、小儿时气温疫,头痛发热,肢体烦疼;及疮疹已发及未发,疑贰之间,并宜服之。 |
用法用量 | 每服三钱,用水一盏半,煎取一中盏,去滓,稍热服,不计时候,日二、三服,以病气去,身清凉为度。小儿量力服之。 |
摘录 |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升麻葛根汤
制法 | 上为粗末。 |
功能主治 | 辛凉疏表,解肌透疹。治感受时气温疫,头痛发热,肢体烦痛;麻疹初起,发而不透。 |
用法用量 | 每服9克,用水450毫升,煎取300毫升,去滓稍热服,不计时候,日二三服,以病去身凉为度。小儿量力服之。 |
备注 | 方中升麻、葛根辛凉解肌,解毒透疹;芍药和营泄热;甘草益气解毒,调和诸药。四味合用,共奏辛凉疏表,解肌透疹之功。 |
摘录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
《医宗金鉴》卷六十七升麻葛根汤
功能主治 | 治心火炽盛,更兼浩饮嗜热,致患心痈,巨阙隐痛微肿,寒热,身痛,面赤,口渴引饮。 |
用法用量 | 用水400毫升,煎至240毫升,不拘时服。 |
摘录 | 《医宗金鉴》卷六十七 |
《医宗金鉴》:升麻葛根汤
发热升麻葛根汤,表邪痘疹两得力,升麻葛根赤芍草,证随宜加法最良,无汗表实加麻薄,便柲腹痛裹大黄,形怯气弱参耆入,热盛犀连荆蒡防,尿涩通滑车前子,惊搐荆防钩连羊,烦渴石膏麦冬粉,欬嗽前桔杏苏桑,伤食腹热查芽枳,下利芩连呕半姜,咽痛蒡梗身羌独,头痛荆穗芎芷羌.
[注]
痘出发热当以升麻葛根汤为主,以其能发表邪透痘疹,两得之良方也,然必随证加佐使之品斯为尽善,如身热无汗者,此表实也,本方中加麻黄薄荷,如大小便秘,腹作痛者,此里实也,本方中加大黄,如形气怯弱者,禀赋不足也,本方中加人参黄耆,热盛者,内热炽盛也,本方中加犀角,黄连,荆芥,牛蒡子,防风,如小便短涩者,热结膀胱也,本方中加木通,滑石,车前子,如发惊搐者,肝心有热也,本方中加荆芥,防风,钩藤钩,川黄连,羚羊角,如烦渴者,内热盛也,本方中加石膏,麦冬,花粉,如欬嗽喘急统,肺郁风邪也,本方中加前胡,枯梗,杏仁,苏叶,桑皮,如伤食腹皮热者,胃中停滞也,本方中加山查,麦芽,枳壳,如下利者,肠胃热滞也,本方中加黄连,黄芩,如作呕者,胸膈有痰饮也,本方中加半夏,生姜,如咽痛者,火在上焦也,本方中加牛蒡子,苦桔梗,如偏身酸疼者,外染风寒也,本方中加羌活,独活,如头痛者,上冒风寒也,本方中加荆芥穗,川芎,白芷,羌活,此治发热之大略,又贵临时详察融会贯通也。
(升麻葛根汤)升麻葛根赤芍药生甘草引加芫荽水煎服。
归宗汤
形实无表毒火盛,所以归宗主大黄,地芍查青通荆蒡,壮热爪紫肢厥凉,恶热头汗蒸蒸汗,便秘谵语烦躁狂,大渴唇焦舌生刺,失血腰痛不寻常.
[注]
发热之初,形实者,形气壮实也,无表者,无风寒表邪也,若证见毒火太盛,法当攻之,所以用归宗汤者,因其以大黄为主也,而佐使生地,赤芍,山查,青皮,木通,荆芥穗,牛蒡子也,痘末见点,如壮热不已,毒火炽盛也,爪甲色紫,血热凝滞也,四肢厥冷,同阳证见者,热深厥深也,恶热,内热盛也,头汗出,胃热上蒸也,通身蒸蒸汗出,毒火内迫津液也,大小便闭,肠胃热结也,谵语胃热也,烦躁狂乱,毒火扰心神也,大渴,引饮,毒火灼津液也,唇口焦裂,舌生芒刺,毒火胄热并盛也,失血者,口中失血,小便尿血也,皆缘火毒迫血妄行也,其腰痛不寻常者,毒攻肾位也,
以上诸证,非险则逆,若见之急用此方峻攻火毒,庶可挽回,少有逡巡瞻顾,则无及矣。
(归宗汤)
大黄生地黄赤芍药山查青皮木通荆芥穗牛蒡子炒引加灯心水煎服。
清解散
痘惊清解升葛蒡,荆防甘草桔连芩,蝉翘芎前查通紫,表羌苏芷弱者参。
[注]
痘欲出而发惊搐者,皆由其毒不得快然宣发,而郁于经也,其现证则面赤心烦,口渴手足抽搐,俱以清解散主之,或因风寒朿于表者,其现证则无汗头痛,身体疼痛,欬嗽喷悌,本方中加羌活,苏叶,白芷,以表发之,若兼形气虚弱者,其现证则面色浅淡,身体微热,匹肢微温,倦怠嗜卧,本方中加人参,黄耆,以托之。
(清解散)
防风荆芥牛蒡子炒生甘草升麻葛根桔梗黄连黄芩蝉蜕紫草茸川芎前胡山查木通连翘去心引加生姜灯心水煎服。
宽中透毒饮伤食宽中透毒饮,葛桔前青朴枳查,麦蝉翘蒡连荆草,便秘大黄木通加。
[注]
痘欲出,发热有现证,呕吐烦渴,大便酸臭,此兼伤食也,以宽中透毒饮主之,若更大便秘,小便赤涩,腹热闷痛者,此兼滞热也,本方中加大黄木通通利之。
(宽中透毒饮)
葛根桔梗前胡青皮厚朴姜炒枳壳麸炒南山查麦芽炒蝉蜕连翘去心牛蒡子炒研黄连荆芥穗甘草生引加生姜灯心水煎服。
《删补名医方论》:卷(三) >> 升麻葛根汤
治阳明表热下利,兼治痘疹初发。
升麻 葛根 芍药 甘草(炙)
上四味,水煎服。
【集注】柯琴曰∶此为阳明初病,解表和里之剂,可用以散表热,亦可用以治里虚,一方而两擅其长也。夫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是阳明之本证。仲景未尝立治表之方,见阳明初起,汗出多而恶寒者,便用桂枝汤;及无汗而恶寒者,则用葛根汤。证同太阳而称阳明者,是阳明之表病自太阳传来,故治仍同太阳也。此方治阳明自病,不用麻桂者,恐汗太过而亡津液,反致胃燥也。用升麻、葛根发胃脘之阳,以散肌肉之表热;芍药、甘草泻脾经之火,以解胃府之里热。有汗则发,无汗则止,功同桂枝,而已远干姜、桂,且不须啜稀粥以助阳也。胃实为阳明之里证,仲景用承气三方。然阳明初病,往往有移热于脾而下利者,《内经》所谓暴注下迫,皆属于热也。下利,正是胃热之兆,故太阳阳明合病,必自下利,仲景用葛根汤以发两阳之表热,即所以治里热也。此方即仿其义,去姜、桂之辛热,以升麻代麻黄,便是阳明表剂,而非太阳表剂矣。葛根禀性甘凉,可以散表实,协升麻以上升,则使清阳达上而浊阴下降。可知芍药收敛脾阴,甘草缓急和里,则下利自止。可知治里仍用表药者,以表实下利、而非里实故也。痘疹自里达表,出于少阴而发于太阳,初起则内外皆热,故亦宜于凉散耳。若无汗加麻黄,有汗加桂枝,渴热加石膏,咽痛加桔梗,头痛合芎芷散,头面肿合消毒饮,有少阳证加柴,芩,火盛加芩、连,凡邪在三阳,以此出入,无不利也。
《冯氏锦囊秘录》:伤风(儿科) >> 升麻葛根汤
治脾脏发咳,右胁痛,痛引肩背及阳明发痰等症。
升麻 白芍药 甘草(各二钱) 葛根(三钱) 水煎服。
右胁者脾胃之乡,肩者手阳明之脉,斑由胃热,胃主肌肉,升麻、葛根直入阳明而逐其邪热,佐以芍药,使以甘草,和其营,俾无伏匿之邪也。其治发斑,止宜于将出者,若已出而用之,重虚其表,反增斑烂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伤寒(附中暑) >> 升麻葛根汤
治大人、小儿时气温疫,头痛发热,肢体烦疼;及疮疹巳发及未发,疑二 之。
升麻 白芍药 甘草(炙,各十两) 葛根(十五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用水一盏半,煎取一中盏,去滓,稍热服,不计时候,日二、三服,以病气去,身清凉为度。小儿量力服之。
《医方考》:伤寒门第二 >> 升麻葛根汤
升麻 葛根 芍药(炒) 甘草等分
伤寒,目痛鼻干,不眠,无汗,恶寒发热者,阳明经证也,此方主之。
足阳明之脉,抵目挟鼻,故目痛鼻干。其不能眠者,阳明之经属于胃,胃受邪则不能安卧,此其受邪之初,犹未及乎狂也。无汗、恶寒、发热者,表有寒邪也。药之为性,辛者可使达表,轻者可使去实。升麻、葛根,辛轻者也,故用之达表而去实。寒邪之伤人也,气血为之壅滞,佐以芍药,用和血也。佐以甘草,用调气也。
《仁术便览》:小儿诸病 >> 升麻葛根汤
治大人小儿时气,瘟疫发热,肢体烦痛,及疮疹未发,疑似之间,最为
人参 紫苏 前胡 半夏 葛根 茯苓 枳壳 桔梗 陈皮 甘草 气盛去人参。咳嗽加桑白皮、杏仁。头痛,加羌活、川芎。姜水煎服。
《增订叶评伤暑全书》:治疫名方 >> 升麻葛根汤
治疫症无汗,发热口渴者。
升麻 葛根 芍药 甘草(各等分)
上水煎服。
《医方论》:发表之剂 >> 升麻葛根汤
升麻三钱 葛根 芍药二钱 甘草一钱(炙)
加姜煎。
此方用升麻、葛根以升散阳明。又恐升提太过,致人喘满,故用芍药、甘草,酸收甘缓以佐之。究竟互相牵制,不如独用葛根为君,加牛蒡、连翘、桔梗、薄荷等。斑疹、时疫,则加马勃、青黛等,未为不可也。
《汤头歌诀》:升麻葛根汤
钱氏(钱乙),再加芍药甘草是。(升麻三钱,葛根、芍药各二钱,炙草一钱。轻可去实,辛能达表,故用升药发散阳明表邪。阳邪盛则阴气虚,故加芍药敛阴和血。升麻、甘草升阳解毒,故亦治时疫。)阳明发热与头疼,无汗恶寒均堪倚。(及目痛鼻干、不得卧等症。)亦治时疫与阳斑,痘疹已出慎勿使。(恐升散重虚其表也。)
《时方歌括》:补可扶弱 >> 升麻葛根汤
治阳明表热下利.兼治痘疹初发.
钱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升麻三钱.葛根芍药各二钱.炙草一钱.)阳明发热兼头痛.(及目痛鼻干不得卧等症.)下利生斑疹痘良.
新订症同太阳.而目痛鼻干不眠称阳明者.是阳明自病.而非太阳转属也.此方仿仲景葛根汤.恶姜桂之辛热.大枣之甘壅而去之.以升麻代麻黄.便是阳明表剂.与太阳表剂迥别.葛根甘凉.生津去实.挟升麻.可以托散本经自病之肌热.并可以升提与太阳合病之自利也.然阳明下利.即是胃实谵语之兆.故以芍药之苦甘.合用以养津液.津液不干.则胃不实矣.至于疹痘.自里达表内外皆热之症.初起亦须凉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