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方剂 > 清胃散

清胃散

《脾胃论》卷下清胃散

功能主治 清胃凉血。治胃中积热,上下牙痛不可忍,牵引头部,满面发热,其齿喜寒恶热;或牙龈红肿,溃烂出血;或唇口腮颊肿痛,口气臭热,口舌干燥,舌红苔黄,脉滑大而数。现用于三叉神经痛、口腔炎、牙周炎属于胃火上炎者。
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都作一服。用水23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冷服。
备注 方中黄连苦寒泻火,以清胃中积热;生地、丹皮滋阴凉血清热;当归养血和血;升麻散火解毒,兼为阳明引经之药。五药配合,共奏清胃凉血之功。
摘录 《脾胃论》卷下

《医宗金鉴》卷五十一清胃散

功能主治 清胃泻火。治小儿热蓄于胃,牙根肿如水泡,胀痛难忍,名曰重龈。
用法用量 用灯心为引,水煎服。
摘录 《医宗金鉴》卷五十一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清胃散

功能主治 治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共为极细末,上患处。
摘录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正体类要》方药 >> 清胃散

治血伤火盛,或胃经湿热,唇口肿痛,牙龈溃烂,或发热恶寒等症。
生地黄(五分) 升麻(一钱) 牡丹皮(五分) 当归(酒洗,五分) 黄连(五分)
用水煎服。如痛未止,黄芩、石膏、大黄之类,皆可量加。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四卷 >> 清胃散

治胃经湿热,齿龈肿痛,或牵引头脑,或面发热。
升麻 甘草 生地黄 川黄连 牡丹皮 当归 水煎服。
【集注】罗谦甫曰:阳明胃多气多血,又两阳合明为热盛,是以邪入而为病常实。若大渴,舌胎,烦躁,此伤气分,热聚胃腑,燥其津液,白虎汤主之。若醇饮肥厚炙??过用,以致湿热壅于胃腑,逆于经络,而为是病,此伤血分,治宜清胃。方中以生地益阴凉血为君,佐之以丹皮,去蒸而疏其滞。以黄连清热燥湿为臣,佐之以当归,入血而循其经。仍用升麻之辛凉,为本经捷使引诸药直达血所,则咽喉不清,齿龈肿痛等证,廓然俱清矣。


《删补名医方论》卷(四) >> 清胃散

治胃经湿热,齿龈肿痛,或牵引头脑,或面发热。
升麻 甘草 生地黄 川黄连 牡丹皮 当归
水煎服。
【集注】罗谦甫曰∶阳明胃多气多血,又两阳合明为热盛,是以邪入而为病常实。若大渴、舌苔、烦躁,此伤气分,热聚胃府,燥其津液,白虎汤主之。若醇饮肥浓炙爆过用,以致湿热壅于胃府,逆于经络,而为是病,此伤血分,治宜清胃。方中以生地益阴凉血为君,佐之以丹皮,去蒸而疏其滞。以黄连清热燥湿为臣,佐之以当归,入血而循其经。仍用升麻之辛凉,为本经捷使引诸药直达血所,则咽喉不清,齿龈肿痛等证,廓然俱清矣。


《冯氏锦囊秘录》儿科唇口病 >> 清胃散

治舒舌弄舌。
防风 黄芩 天花粉 浓朴(姜炙) 石膏 枳壳 黄连 陈皮 甘草 水煎服。


《医学心悟》咽喉(口舌齿唇) >> 清胃散

升麻(一钱) 生地(二钱) 黄连 连翘 丹皮(各一钱
水煎服。


《外科理例》附方 >> 清胃散

治胃经湿热。牙齿或牙龈肿痛。或牵引头脑。或面发热。
归身(酒拌一钱) 黄连 生地黄(酒拌各一钱) 牡丹皮(钱半) 升麻(二钱)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服。


《仁术便览》牙齿 >> 清胃散

治胃经有热,牙齿疼痛,或牙根肿痛,或牵引头脑,或面上发热,或面肿。
归身(酒洗) 黄连 生地(酒洗,各一钱) 牡丹皮(一钱半) 升麻(二钱) 加石膏、白芷
一方 治阴虚郁热,牙出鲜血。
川芎 芍药 当归 生地 牛膝 香附 生甘草 侧柏叶 水煎服。
一方 牙根臭烂出水,芥菜根烧存性,为末敷,立愈。栀子皮烧灰敷亦好。治牙疳。


《脾胃论》清胃散

治因服补胃热药,而致上下牙痛不可忍,牵引头脑满热,发大痛,此足阳明别络入脑也。喜寒恶热,此阳明经中热盛而作也。
真生地黄 当归身(以上各三分) 牡丹皮(半钱) 黄连(拣净,六分,如黄连不好,更加二分;如夏月倍之。大抵黄连临时,增减无定) 升麻(一钱)
上为细末。都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渣,放冷服之。


《医方论》泻火之剂 >> 清胃散

生地 丹皮 黄连 当归 升麻
凉血解热,升阳散火。胃气清,则诸病自除矣。


《汤头歌诀》清胃散

(东垣)用升麻(黄)连,当归生地牡丹全。或益石膏平胃热,口疮吐衄(口血、鼻血)及牙宣(齿龈出血。黄连泻心火,亦泻脾火,丹皮、生地平血热,当归引血归经,石膏泻阴阳之火,升麻升阳明之清。昂按∶古人治血,多用升麻。然上升之药,终不可轻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