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香苏散
《医学心悟》卷二加味香苏散
制法 | 上锉一剂。 |
功能主治 | 发汗解表。治四时感冒,头痛项强,鼻塞流涕,身体疼痛,发热恶寒或恶风,无汗,舌苔薄白,脉浮者。 |
用法用量 | 水煎,温服,微覆似汗。
前证若头脑痛甚者,加羌活2.4克、葱白2根,自汗恶风者,加桂枝、白芍各3克;若在春夏之交,唯恐夹杂温暑之邪,不便用桂,加白术4.5克;若兼停食,胸膈痞闷,加山楂、麦芽、萝卜子各4.5克。若太阳本证未罢,更兼口渴溺涩者,此为膀胱腑证,加茯苓、木通各4.5克;喘嗽,加桔梗、前胡各4.5克、杏仁7枚;鼻衄或吐血,本方去生姜,加生地、赤芍、丹参、丹皮各4.5克;咽喉肿痛,加桔梗、牛蒡子各4.5克、薄荷1.5克;便秘,加萝卜子、枳壳;若兼四肢厥冷,口鼻气冷,是兼中寒也,加干姜、肉桂之类,虽有表证,其散药只用一二味,不必尽方;若挟暑气,加入知母、黄芩之类;干呕发热而咳,为表有水气,加半夏、茯苓;时行疫疠,加苍术1.2克;梅核气证,喉中如有物,吞不入,吐不出者,加桔梗、苏梗各2.4克;妇人经水适来,加当归、丹参;产后受风寒,加黑姜,当归,其散剂减去大半;若禀质极虚,不任发散者,更用补中兼散之法。 |
备注 | 方中苏叶、荆芥辛温芳香,发汗解表为君;防风,秦艽、蔓荆子祛风湿,除身痛、头痛为臣;香附、陈皮、川芎理气和血为佐;甘草和中,生姜辛散为使。配合成方,可使外感风寒得散,气血自和,其病自愈。 |
摘录 | 《医学心悟》卷二 |
《医略六书》卷二十八加味香苏散
制法 | 上药为散。 |
功能主治 | 治孕妇伤暑感冒,吐泻脉浮者。 |
用法用量 | 每次用9克,水煎,去滓温服。
转筋,加木瓜,胎动,加白术;挟热,加黄连、白术;挟寒,加白术、炮姜。 |
备注 | 妊娠先伤于暑,复感于风,风暑合邪,肝胃受病,故吐泻不已,胎动不安。香附调气解郁,苏叶理血疏风,藿香快胃祛暑,陈皮利气和中,砂仁醒脾安胎气,甘草缓中和胃气。为散水煎,使风暑并解,则肝胃调和,吐泻自止,胎孕自安。 |
摘录 | 《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
《准绳·伤寒》卷二引《拔粹》加味香苏散
制法 | 上锉散。 |
功能主治 | 解表。主 |
用法用量 | 每服4钱,水1盏半,煎1盏,加生姜3片,连根葱白2茎,同煎热服。 头痛,加川芎、白芷;头痛如斧劈,加石膏、连须葱头;偏正头风;加细辛、石膏、薄荷;太阳穴痛,加荆芥穗、石膏;伤风自汗,加桂枝;伤寒无汗,加麻黄(去节)、干姜;伤风恶寒,加苍术;伤风咳嗽不止,加半夏、杏仁(去皮尖);伤风胸膈痞塞,加制枳壳;伤风发热不退,加柴胡、黄芩;伤风鼻塞声重,咽膈不和,加苦梗、旋覆花;伤风痰涎壅盛,加白附子、天南星;伤风鼻内出血,加茅花;伤风气促不安,加大腹皮、桑白皮;伤风鼻塞不通、头昏,加羌活、荆芥;伤风不散,吐血不时,加生地黄;伤风不解,耳内出脓疼痛,加羌活、荆芥;伤风不解,咽喉肿痛,加苦梗;伤风中脘寒,不思饮食,加去白青皮、枳壳;伤风呕吐,恶心不止,加丁香、半夏;伤风头晕眼花颠倒,支持不住,加熟附子;伤风时作寒栗,加桂枝;伤风痰壅,呕恶不止。加白附子、旋覆花、半夏;伤风后,时时作虚热不退,加人参;伤风饮食不能消化,加缩砂仁、青皮;伤风1向不解,作潮热,白日至日中不退,日日如是,加地骨皮、柴胡、人参、庵(艹闾);初感风头痛作热,鼻塞声重,加羌活、川芎;感风腰疼,不能伸屈,加官桂、桃仁;感风浑身痛不止,加赤芍药、紫金皮;感风颈项强急,不能转头,加羌活、官桂;腹肚疼痛,加木香;腹肚疼刺不可忍,加姜黄。茱萸7粒;小腹疼痛无时,不可忍,加木香、姜、枣;妇人忽然大便痛肿。不能下地,加木香,木瓜、茱萸;妇人被气所苦,胸膈痞疼,胁肋刺痛,小便急疼,加木香、枳壳;妇女被气疼所苦,加木香、缩砂仁;脾胃不和,中脘不快,加谷芽、神曲;伤食吐呕,泄泻腹痛,加干姜、木香;心卒痛者,加延胡索酒1盏;饮酒太过,忽遍身发疸,或两目昏黄,加山茵陈、山栀子;中酒吐恶,加乌梅、丁香;妇人经水将行,先作寒热,加苏木、红花;妇人产后作虚热不退,烦渴,加人参、地黄;产后发热不退,加人参、黄耆,产后腰疼不已,加当归、官桂;冷嗽不已,加干姜、五味子、杏仁;脾寒,加良姜、青皮、草果;脚气,加木香、木瓜、牛膝、紫金皮、茱萸、川楝子;感风寒发热头疼,加不换金正气散;感寒头痛,壮热恶寒,身痛不能转动,加生料五积散;饮食不下,欲吐不吐,加丁香、萝卜子;感寒头痛,发热身疼,分阴阳,加败毒、石膏;妇人产后风,脚手疼痛,生料五积散、人参败毒散加木瓜、不换金正气散加生地黄、川芎。 |
摘录 | 《准绳·伤寒》卷二引《拔粹》 |
《保命歌括》卷十六加味香苏散
功能主治 | 小肠气,肾核胀痛。 |
用法用量 | 上作1服。酒、水各1盏,加连须葱白5根,煎服。 |
摘录 | 《保命歌括》卷十六 |
《玉案》卷六加味香苏散
功能主治 | 伤风,头疼身热,鼻塞气粗,喷嚏呵欠,呻吟不绝,见风便怕,洒淅微寒。 |
用法用量 | 加葱头10个,生姜3片,水煎服。以被覆取汗为度。 |
摘录 | 《玉案》卷六 |
《奇效良方》卷三十九加味香苏散
功能主治 | 腿脚疼,足面赤肿,步履艰辛。 |
摘录 | 《奇效良方》卷三十九 |
《普济方》卷七十四引《德生堂方》加味香苏散
功能主治 | 时行赤眼,暴发赤肿,怕日羞明,疼痛难忍。 |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1钟半,灯草20茎,同煎8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
摘录 | 《普济方》卷七十四引《德生堂方》 |
《医学心悟》:太阳经证 >> 加味香苏散
有汗不得服麻黄,无汗不得服桂枝。今用此方以代前二方之用,药稳而效亦医门之良法也。不论冬月正伤寒,及春、夏、秋三时感冒,皆可取效。其麻黄汤,若在温热之时,则不可妄用。又体虚气弱,腠理空疏者,亦不可用。其桂枝汤,乃治太阳经中风自汗之证,若里热自汗者,误用之,则危殆立至。又暑风证,有用白虎汤加桂枝者,桂枝微、石膏重,不相妨也。更有春温、夏热之证,自里达表,其症不恶寒而口湿,则不可用桂,宜另用柴葛解肌之类,或以本方加柴葛及清凉之味。大凡一切用药,必须相天时,审地利,观风气,看体质,辨经络,问旧疾,的确对证方为良剂。
紫苏叶(一钱五分) 陈皮 香附(各一钱二分) 甘草(炙,七分) 荆芥 秦艽 防风 蔓荆子(各一钱) 川芎(五分) 生姜(三片上锉一剂,水煎温服,微覆似汗。
前症若头脑痛甚者,加羌活八分,葱白二根;自汗恶风者,加桂枝、白芍各一钱,若在春夏之交,惟恐夹杂温暑之邪,不便用桂,加白术一钱五分;若兼停食,胸膈痞闷,加山楂、麦芽、卜子各一钱五分;若太阳本证未罢,更兼口渴溺涩者,此为膀胱腑证,加茯苓、木通各一钱五分;喘嗽,加桔梗、前胡一钱五分,杏仁七枚;鼻衄,或吐血,本方去生姜,加生地、赤芍、丹参、丹皮各一钱五分;咽喉肿痛加桔梗、蒡子各一钱五分,薄荷五分;便秘加卜子、枳壳。若兼四肢厥冷,口鼻气冷,是兼中寒也,加干姜、肉桂之类,虽有表证,其散药只用一二味,不必尽方;若挟暑气,加入知母、黄芩之类;干呕发热而咳,为表有水气,加半夏、茯苓各一钱五分;时行疫疠,加苍术四分;梅核气症,喉中如有物,吞不入,吐不出者,加桔梗、苏梗各八分;妇人经水适来,加当归、丹参;产后受风寒,加黑姜、当归,其散剂减去大半。若禀质极虚,不任发散者,更用补中兼散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