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胃丸
《千金翼》卷十五和胃丸
制法 | 上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调六腑,安五脏,导达肠胃,令人能食。主胃痛,悁烦噫逆,胸中气满,腹胁下邪气寒壮积聚,大小便乍难。并主女人绝产。 |
用法用量 | 每服5丸,空腹酒送下,稍加至10丸,1日3次。 |
摘录 | 《千金翼》卷十五 |
《圣济总录》卷四十六和胃丸
制法 | 上为末,炼蜜和杵三二百下,为丸如樱桃大。 |
功能主治 | 脾胃冷热不和,不能饮食,胸膈满闷,痰唾吐逆,及一切气疾。 |
用法用量 | 每服1丸,盐汤嚼下,空心服。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和胃丸
制法 | 上药先将半夏、牵牛、生姜于银石器内慢火煮,候水尽,焙干,与人参等药同杵为末,用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胃寒肠热,腹胀泄利。 |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空心食前用生姜米饮送下。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
《永类钤方》卷二十一和胃丸
制法 | 上为末,姜汁糊丸,如小豆大。 |
功能主治 | 小儿吐泻,有痰,不思饮食,困顿欲生风。 |
用法用量 | 每服3岁30丸,空心生姜汤送下。 |
摘录 | 《永类钤方》卷二十一 |
《普济方》卷一三七和胃丸
制法 | 上为末,入巴豆,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阳明病,内有停水,心下痛而呕吐,腹胁满者。 |
用法用量 | 每服2丸,白饮送下。 |
摘录 | 《普济方》卷一三七 |
《圣济总录》卷四十五和胃丸
制法 | 上为末,酒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脾胃虚冷,食即呕逆,水谷不化,或时泄利。 |
用法用量 | 每服15-20丸,温生姜枣汤送下,米饮亦得,不拘时候。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
《局方》卷三和胃丸
制法 | 上为细末,蜜为丸,如小豆大。 |
功能主治 | 温和脾胃,调进饮食。主脾胃不和,中脘气痞,心腹胀闷,不思饮食,呕吐痰逆,噫气吞酸,面色萎黄,肌肉消瘦,腹胁刺痛,便利不调,少力嗜卧,体重节痛;及虚劳脾胃虚弱,饮食不化,心腹痞满。 |
用法用量 | 每服20丸,加至30丸,微嚼破,温水送下,不拘时候。老幼气弱皆可常服。 |
摘录 | 《局方》卷三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一切气(附脾胃、积聚) >> 和胃丸
治脾胃不和,中脘气痞,心腹胀闷,不思饮食,呕吐痰逆,噫气吞酸,面色萎 消瘦,腹胁刺痛,便利不调,少力嗜卧,体重节痛,及治虚劳,脾胃虚弱,饮食不 痞满,并宜服之。此药老幼气弱皆可常服,能温和脾胃,调进饮食。
浓朴(去粗皮,锉碎,以生姜二两,研烂,同炒) 半夏(一半汤洗,晒干,微炒;一半 放鳖 炒) 肉桂( 参(各三两) 陈皮( 药甘草(炒,各一两) 干 ..
上为细末,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微嚼破,温水下,不计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