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黑锡丹
来源 |
丹阳慈济大师受神仙桑君方。 |
炮制 |
上用黑盏,或新铁铫内,如常法结黑锡、硫黄砂子,地上出火毒,研令极细,馀药并杵罗为细末,都一处和匀入研,自朝至暮,以黑光色为度,酒糊圆如梧桐子大。阴干,入布袋内,擦令光莹。 |
功能主治 |
治脾元久冷,上实下虚,胸中痰饮,或上攻头目彻痛,目瞪昏眩,及奔豚气上冲,胸腹连两胁,膨胀刺痛不可忍,气欲绝者;及阴阳气上下不升降,饮食不进,面黄羸瘦,肢体浮肿,五种水气,脚气上攻;及牙龈肿痛,满口生疮,齿欲落者,兼治脾寒心痛,冷汗不止;或卒暴中风,痰潮上膈,言语艰涩,神昏气乱,喉中痰响,状似瘫痪,曾用风药吊吐不出者,宜用此药百粒,煎姜、枣汤灌之,压下风涎,即时苏省,风涎自利。或触冒寒邪,霍乱吐泻,手足逆冷,唇口青黑;及男子阳事痿法,脚膝酸软,行步乏力,脐腹虚鸣,大便久滑及妇人血海久冷,白带自下,岁久无子,血气攻注头面四肢,并宜服之。兼疗膈胃烦壅,痰饮虚喘,百药不愈者。
常服克化饮食,养精神,生阳逐阴,消磨冷滞,除湿破癖,不动真气,使五脏安宁,六腑调畅,百病不侵。 |
用法用量 |
每服三、四十粒,空心姜盐汤或枣汤下,妇人艾醋汤下。 |
备注 |
歌曰:阴损阳衰实可伤,纵调荣卫亦难将。气羸血运痰生者,试听桑君为发扬。
又歌:夫妻合会功成四,铃子沉香一两赊。木附葫芦阳起破,桂茴肉豆等无差。梧桐酒糊精修炼,返者还童事可嘉。 |
摘录 |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引桑君方黑锡丹
别名 |
医门黑锡丹(《中药成方配本》)。 |
制法 |
上药于黑盏或新铁铫内,如常法结黑锡、硫黄砂子,地上出火毒,研令极细。余药并杵,罗为细末,都一处和匀入研,自朝至暮,以黑光色为度。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阴干入布袋内,擦令光莹。 |
功能主治 |
温壮下元,镇纳浮阳。治真阳不足,肾不纳气,浊阴上泛,上盛下虚,痰壅胸中,上气喘促,四肢厥逆,冷汗不止,舌淡苔白,脉沉微;奔豚,气从小腹上冲胸,胸胁脘腹胀痛,或寒疝腹痛,肠鸣滑泄,或男子阳痿精冷,女子血海虚寒,月经不调,带下清稀,不孕。 |
用法用量 |
每服30~40粒,空腹时用姜、盐汤或枣汤送下,妇人用艾、醋汤送下。 |
备注 |
方中黑锡镇摄浮阳,降逆平喘,硫黄温补命门,暖肾消寒,均为君药;附子、肉桂温肾助阳,引火归原,使虚阳复归肾中,阳起石、破故纸、葫芦巴温命门,除冷气,能接纳下归之虚阳,并为臣药;茴香、沉香、肉豆蔻,温中调气,降逆除痰,兼能暖肾,为佐药;然而,又恐诸药温燥太过,故用一味苦寒之川楝子,既能监制诸药,又有疏利肝气之用。配合成方,共奏温壮元阳,镇纳浮阳之功。 |
摘录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引桑君方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黑锡丹
制法 |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治阴阳不升降,上热下冷,头目眩晕,病至危笃;或服暖药,僭上愈甚者。 |
用法用量 |
每服30~100丸,空腹时,浓煎人参、茯苓、姜、枣汤吞下。 |
摘录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一五四黑锡丹
别名 |
黑铅丹(《成方切用》卷六)、二味黑锡丹(《饲鹤亭集方》)。 |
制法 |
上药将铅熔化,渐人硫黄,候结成片,倾地上出火毒,研至无声为度。 |
功能主治 |
镇纳浮阳,降逆平喘。治虚阳上越,头晕头痛,目眩耳鸣,或阴火逆冲,真阳暴脱,气喘痰升,虚火上炎,口舌生疮。 |
摘录 |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一五四 |
《杨氏家藏方》卷九黑锡丹
别名 |
黑锡丸、乌金丸 |
制法 |
上为细末,却将黑锡末一处和匀,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上实下虚,真元衰败,阳气耗损,阴气独盛,上喘气促,泄泻呕逆,自汗心忡,小便频数,一切虚寒。 |
用法用量 |
黑锡丸(《普济方》卷一二○)、乌金丸(《普济方》卷一二○)。 |
摘录 |
《杨氏家藏方》卷九 |
《镐京直指》黑锡丹
功能主治 |
摄纳肾气。主痰迷神倦,喘促脉弱,肾阳不纳,防见头汗,乃孤阳上脱之虞。 |
摘录 |
《镐京直指》 |
《朱氏集验方》卷八黑锡丹
制法 |
上用新铁铫内,如常法结黑锡、硫黄沙子,地上出火毒,自朝至暮,研令极细,余药并柠罗为细末,一处和停入研,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阴干,入布袋内擦令光莹。 |
功能主治 |
调治荣卫,升降阴阳,补损益虚,回阳返阴。主丈夫元脏虚冷,真阳不固,三焦不和,上热下冷,耳内虚鸣,腰背疼痛,心气虚乏,饮食无味,膀胱久冷,夜多小便;妇人月事愆期,血海久冷,恶露不止,赤白带下;及阴毒伤寒,四肢厥冷,不省人事。 |
用法用量 |
每服50-70丸,空心姜盐汤或枣汤送下;妇人艾醋汤下;如一切冷疾,盐酒、盐汤空心下30-40丸;急用,枣汤吞100-200粒,即便回阳。 |
摘录 |
《朱氏集验方》卷八 |
《医部全录》卷一五四黑锡丹
别名 |
二味黑锡丹、黑铅丹 |
制法 |
上将铅熔化,渐入硫黄,候结成片,倾地上出火毒,研至无声为度。 |
功能主治 |
口疮。阴阳不升降,上盛下虚,头目眩晕。 |
用法用量 |
二味黑锡丹(《饲鹤亭集方》)、黑铅丹(《成方切用》)。 |
摘录 |
《医部全录》卷一五四 |
《辨证录》卷下黑锡丹
制法 |
上为细末,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阴干,用青布袋盛,擦光如银亮收住。 |
功能主治 |
中风痉症,痰鸣气喘。 |
用法用量 |
每服49丸或32丸,淡姜汤送下。 |
摘录 |
《辨证录》卷下 |
《普济方》卷三七七黑锡丹
制法 |
上同研匀,滴水为丸,如黍米大。 |
功能主治 |
癫痫及诸痫,胞络涎盛。 |
用法用量 |
每服10丸,煎竹叶汤送下。 |
摘录 |
《普济方》卷三七七 |
《局方》卷五(吴直阁增诸家名方)引桑君方黑锡丹
别名 |
医门黑锡丹 |
制法 |
上用黑盏,或新铁铫内,如常法结黑锡、硫黄沙子,地上出火毒,研令极细,余药并传杵罗为细末,都一处和匀入研,自朝至暮,以黑光色为度,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阴干,入布袋内,擦令光莹。 |
功能主治 |
克化饮食,养精神,生阳逐阴,消磨冷滞,除湿破痛,安宁五脏,调畅六腑。升降阴阳,补虚益元,坠痰。主脾元久冷,上实下虚,胸中痰饮,或上攻头目彻痛,目瞪昏眩;及奔豚气上冲,胸腹连两胁,膨胀刺痛不可忍,气欲绝者;及阴阳气上下不升降,饮食不进,面黄羸瘦,肢体浮肿,五种水气,脚气上冲;及牙龈肿痛,满口生疮,齿欲落者;兼治脾寒心痛,冷汗不止;或卒暴中风,痰潮上膈,言语艰涩,神昏气乱,喉中痰响,状似瘫痪,曾用风药吊吐不出者;或触冒寒邪,霍乱吐泻,手足逆冷,唇口青黑;及男子阳事痿怯,脚膝酸软,行步乏力,脐腹虚鸣,大便久滑;及妇人血海久冷,白带自下,岁久无子,血气攻注头面四肢;兼疗膈胃烦壅,痰饮虚喘,百药不愈者。真元虚惫,阳气不固,阴气逆冲,三焦不和,冷气刺痛,饮食无味,腰背沉重,膀胱久冷,夜多小便;及阴证阴毒,不省人事。 |
用法用量 |
医门黑锡丹(《中药成方配本》)。《普济方》引《海上方》无阳起石,有巴戟天;《普济方》引《如宜方》无木香。 |
各家论述 |
《成方便读》:欲补真阳之火,必先回护真阴,故硫黄、黑铅二味,皆能入肾,一补火而一补水,以之同炒,使之水火交恋,阴阳互根之意;而后一派补肾壮阳之药,暖下焦逐寒湿,真阳返本,阴液无伤;寒则气滞,故以木香理之;虚则气泄,故以肉果固之;用川楝者,以肝肾同居下焦,肝有内火相寄,虽寒盛于下,恐肝家内郁之火不净耳。故此方治寒疝一证,亦甚得宜。 |
摘录 |
《局方》卷五(吴直阁增诸家名方)引桑君方 |
治阴阳不升降,上热下冷,头目眩晕,病至危笃,或服暖药,僭上愈甚者,当服此药。(已经增损)
硫黄(二两,椎如皂荚子大,候铅成汁入硫黄在内,勿令焰起,候硫黄化倾出于九重纸,纳入一地坑以碗盖火出) 川楝子 黑铅(不夹锡者,先熔成汁。各二两) 阳起石( ) 木香沉香 青皮(炒,各半两) 肉豆蔻(一两) 茴香(炒) 官桂(去皮不见火) 附子(炮去皮脐)葫芦巴(炒) 破故纸(炒,各一两) 乌药(去木锉,一分)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至一百丸,浓煎人参茯苓姜枣汤吞下,食前服。
(丹阳慈济大师受神仙桑君方) 治脾元久冷,上实下虚,胸中痰 目瞪昏眩,及奔豚气上冲,胸腹连两胁,膨胀刺痛不可忍,气欲绝者 饮食不进,面黄羸瘦,肢体浮肿,五种水气,香港脚上攻;及牙龈肿 兼治脾寒心痛,冷汗不止;或卒暴中风,痰潮上膈,言语艰涩,瘫痪,曾用风药吊吐不出者,宜用此药百粒,煎姜、枣汤灌之,自利。或触冒寒邪,霍乱吐泻,手足逆冷,唇口青黑;及男子阳 力,脐腹虚鸣,大便久滑;及妇人血海久冷,白带自下,岁久无 宜服之。兼疗膈胃烦壅,痰饮虚喘,百药不愈者。常服克化饮食 冷滞,除湿破癖,不动真气,使五脏安宁,六腑调畅,百病不侵 歌曰︰阴损阳衰实可伤,纵调荣卫亦难将。气羸血运痰生者,试听桑君为发扬。又歌︰ 夫妻合会功成四,铃子沉香一两赊。木附葫芦阳起破,桂茴肉豆等无差。梧桐酒糊精修炼,返老还童事可嘉。
沉香(镑) 附子(炮,去皮、脐) 葫芦巴(酒浸,炒) 阳起石(研细水飞) 茴 香(舶上 香(各一两) 肉桂(去皮,只须半两) 黑锡(去滓称) 硫黄(透明者结砂子,各二两) 上用黑盏,或新铁铫内,如常法结黑锡、硫黄砂子,地上出火毒,研令极细,余药并杵 罗为细末,都一处和匀入研,自朝至暮,以黑光色为度,酒糊丸如梧桐子大。阴干,入布袋 内,擦令光莹。每服三、四十粒,空心姜盐汤或枣汤下,妇人艾醋汤下。
治瘴病上热下寒.升降阴阳.及治痰气壅塞.上盛下虚.心火炎炽.肾水枯竭.及妇人血海久冷.无子赤白带下.属虚寒者并治之.
黑锡(二两) 硫黄(二两) 肉桂(五钱) 沉香 附子(炮去皮脐)故纸(炒) 小茴(炒) 木香 胡芦巴(酒浸炒) 肉蔻(面煨) 阳起石(研细水飞)金铃子(蒸去皮核各二两)
上用新铁铫.如常法.结黑硫砂于地上.出火毒候冷研极细末.余药并末同研.自朝至暮.以黑光为度.酒面糊丸.梧桐子大.阴干入布袋内.擦令光莹.每服三五十丸.盐汤下.或枣汤.妇人艾叶汤下.瘴病上热下寒.是方硫黄之大热.能助真火.佐以黑铅之至阴.能治阴盛格阳之病.木香能理诸气.肉蔻能下诸气.沉香能降诸气.加以故纸.小茴.胡芦巴.引阳气入肾.肉桂能保肾.附子导热气下行入肾.若阳起石.能补肾添精.直高巅之上.引阳气下达肾经.共为温补下元.镇固阳气与瘴病为宜也.
治脾元久冷.上实下虚.胸中痰饮.或上攻头目.及奔豚上气.两脚膨胀.并阴阳气不升镇纳浮阳黑锡丹.硫黄入锡结成团.葫芦故纸茴沉木.桂附金铃肉蔻丸.(黑锡硫黄各三两同炒结砂研至无声为度.胡芦巴沉香熟附子肉桂各半两.茴香破故纸肉豆蔻金铃子去核木香各一两.研末酒煮.曲糊为丸梧子大.阴干.以布袋擦令光莹.每服四十丸.姜汤下.)
陈修园曰.此方一派辛温之中.杂以金铃子之苦寒为导.妙不可言.
喻嘉言曰.凡遇阴火逆冲.真阳暴脱.气喘痰鸣之急证.舍此丹别无方法.即痘疹各种坏症.服之无不回生.予每用小囊.佩带随身.恐遇急症不及取药.且欲吾身元气温养其药.借手效灵.厥功历历可纪.
徐灵胎曰.镇纳元气.为治喘必备之药.当蓄在平时.非一时所能骤合也.既备此丹.如灵砂丹养正丹之类.可不再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