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方剂 > 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桂枝附子汤

功能主治 治伤寒八九日不解,风湿相搏,身体烦疼。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活人书有芍药大枣。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伤寒论》桂枝附子汤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现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属于风寒湿邪而成者。
用法用量 上药五味,以水1800毫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备注 方中桂枝散风寒,通经络,附子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二药相配,散风寒湿邪而止痹痛;生姜、大枣调和营卫,甘草补脾和中。五味合用,共奏祛风除湿,媪经散寒之功。
摘录 《伤寒论》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三卷 >> 桂枝附子汤

主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抟,身体烦疼,不能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
桂枝四两 附子(炮)三枚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集注】程知曰:湿与风相抟,流入关节,身疼极重,而无头痛,呕,渴等证,脉浮虚者风也,涩者寒湿也。风在表者,散以桂,甘之辛甘。湿在经者,逐以附子辛热。姜,枣辛甘,行营卫通津液以和表。盖阳虚则湿不行,温经助阳散湿,多借附子之大力也。


《删补名医方论》卷(三) >> 桂枝附子汤

主冶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烦疼,不能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
桂枝(四两) 附子(炮,三枚) 甘(一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集注】程知曰∶湿与风相搏,流入关节,身疼极重,而无头痛、呕、渴等证,脉浮虚者风也,涩者寒湿也。风在表者,散以桂、甘之辛甘。湿在经者,逐以附子之辛热。姜、枣辛甘,行营卫通津液以和表。盖阳虚则湿不行,温经助阳散湿,多藉附子之大力也。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风湿证治 >> 桂枝附子汤

治风湿相搏,身体烦疼掣痛,不得屈伸,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
桂枝(去皮,四两) 白术 附子(炮去皮脐,各三两) 甘草(炙,三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盏半,姜五片,枣两个,煎七分,去滓,空心温服。或大便秘,则去桂;小便不利,悸气,加茯苓三两;痹,加防己四两;腹痛,加芍药四两。


《医学心悟》伤寒兼症 >> 桂枝附子汤

(即桂枝汤加附子,见太阳经证。
藿香正气散 (见伤暑)
保和汤 (见心痛。
补中益气汤 见类中。
二陈汤 (见中风。
槟榔散 (见香港脚)
四物汤 (见虚证。
泽兰汤 (见腰痛)


《伤寒寻源》桂枝附子汤

桂枝(四两去皮)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 生姜(三两切) 甘草(三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按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固属风湿相搏之候.然风湿相搏.有属湿温.有属寒湿.于何辨之.盖以证言.则呕而渴者属温.不呕不渴者属寒.以脉言.则实而数者属温.虚浮而涩者属寒.谛实此证此脉.便可主以桂枝附子汤而无疑也.
徐灵胎曰.此即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但彼桂枝用三两.附子用一枚.以治下后脉促胸满之证.此桂枝加一两.附子加二枚.以治风湿相搏身疼脉浮涩之证.一方而治病迥殊.方名亦异.分两之不可忽如此.义亦精矣.后人何得以古方轻于加减也.


《退思集类方歌注》理中汤类 >> 桂枝附子汤

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
桂枝(四两) 附子(三枚)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水六升,煮取二升,
枚,以治下后脉
彼编入《桂枝汤
此。)


《伤寒括要》太阳篇七十三方 >> 桂枝附子汤

桂枝 附子 大枣 生姜 甘草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痛烦.不能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 病至八九日.则邪多在里.身当不痛.今日数多.而身痛不能转侧者.湿也.经曰.风则浮虚.又曰.涩为寒湿.不呕不渴.里无邪热也.脉浮虚而涩.身有烦疼.则知风湿.但在经也.与桂枝附子汤.以散表中风湿.风在表者.散以桂枝之辛甘.湿在经者.逐以附子之辛热.姜枣同甘草.行营卫而通津液.以和其表也.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外感痉湿暍疟 >> 桂枝附子汤

桂枝 生姜 各三钱 红枣 六钱 炙草 附子 各三钱
治风湿相搏,身体疼痛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
风湿相搏,荣卫不通,故身痛不能转侧。不呕不渴,言无热也。脉浮虚而涩,言无阳也。桂草姜枣,补中气达肝阳,以调荣卫。附子补阳气也。若小便利,大便坚者,去桂枝加白术汤主之。因湿家木气不能疏泄,当小便不利,大便不坚。今尿利便坚,木气疏泄伤津,宜与附子桂枝汤内,加白术以补中土之津液,去桂枝之疏泄木气,以减少尿量,而润大便也。白术能去土湿,又能生津,乃白术之特长。凡湿病,大便溏者湿易去,大便坚者湿难去,最宜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