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入门》卷七固肠丸
制法 |
上药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治脾胃虚弱,脏腑停寒,脐腹疠痛,下利滑数,肌肉消瘦,饮食不下。 |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粟米饮下。 |
摘录 |
《医学入门》卷七 |
《丹溪心法》卷五固肠丸
制法 |
上为末,粥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燥湿,去脾胃陈积。主湿气下利,大便下血,白带。 |
用法用量 |
每服100丸,空心白汤送下。 |
摘录 |
《丹溪心法》卷五 |
《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瑞竹堂方》固肠丸
制法 |
上为细末,粳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下痢,泄泻。 |
用法用量 |
每服70-80丸,空心米饮汤送下。 服药后觉热,去附子,加茱萸1面,黄连1两。 |
摘录 |
《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瑞竹堂方》 |
《圣济总录》卷一七八固肠丸
制法 |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
功能主治 |
小儿脏腑虚滑,泻血腹痛。 |
用法用量 |
1-2岁儿每服10丸,乳香汤送下,1日2次。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
《卫生总微》卷十一固肠丸
制法 |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
功能主治 |
小儿赤白下痢,多日不愈,渐成羸瘦。 |
用法用量 |
每服10丸,乳食前米饮送下。 |
摘录 |
《卫生总微》卷十一 |
《杨氏家藏方》卷十八固肠丸
制法 |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
功能主治 |
小儿脏寒泄泻,色多青白,腹痛不食。 |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乳食前温米饮送下。 |
摘录 |
《杨氏家藏方》卷十八 |
《魏氏家藏方》卷七固肠丸
制法 |
上为细末,糯米粉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泻痢。 |
用法用量 |
每服100丸,空心、食前盐饭饮送下。 |
摘录 |
《魏氏家藏方》卷七 |
《魏氏家藏方》卷七固肠丸
制法 |
上为细末,蒸饼糊为丸,如绿豆大。 |
功能主治 |
脏腑滑泄。 |
用法用量 |
每服50丸,食前干木瓜、紫苏汤送下。 |
摘录 |
《魏氏家藏方》卷七 |
《朱氏集验方》卷六引曾太医方固肠丸
制法 |
上药用水2碗煮干,晒,研为末,面糊为丸。 |
功能主治 |
泄泻。 |
用法用量 |
每服100丸,米饮送下。 |
摘录 |
《朱氏集验方》卷六引曾太医方 |
《御药院方》卷十一固肠丸
制法 |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
功能主治 |
小儿脾胃不和,肠滑泄泻。 |
用法用量 |
每服30-50丸,乳食前煎草节汤送下。 |
摘录 |
《御药院方》卷十一 |
《痢疟纂要》卷十四固肠丸
制法 |
上为末,面糊为丸。 |
功能主治 |
脏腑频泄。 |
用法用量 |
方中赤石脂、干姜、砂仁用量原缺。 |
摘录 |
《痢疟纂要》卷十四 |
《丹溪心法》卷五固肠丸
制法 |
上为末,酒糊为丸。 |
功能主治 |
燥湿,祛脾胃陈积。主湿气下利,大便下血,白带。 |
用法用量 |
《保命歌括》本方用法: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陈米饮送下。 |
摘录 |
《丹溪心法》卷五 |
《万氏家妙方》卷一固肠丸
制法 |
以阿胶烊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水泻不止。 |
用法用量 |
每服100丸,空心米饮送下。 |
摘录 |
《万氏家妙方》卷一 |
《回春》卷七固肠丸
制法 |
共化一处为丸,如黄豆大。 |
功能主治 |
赤白痢,日久不止。 |
用法用量 |
每次空心服3丸,赤痢,甘草煎汤送下;白痢,干姜煎汤送下;赤白痢,甘草、干姜煎汤送下。 |
摘录 |
《回春》卷七 |
《准绳·女科》卷三固肠丸
制法 |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久泻不止。 |
用法用量 |
每服40丸,米饮送下。 |
摘录 |
《准绳·女科》卷三 |
《杏苑》卷四固肠丸
制法 |
上为细末,粟米饮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泄泻滑脱不禁。 |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食前米汤送下。 |
摘录 |
《杏苑》卷四 |
《医方类聚》卷一三九引《济生续方》固肠丸
制法 |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功能主治 |
大肠久冷,滑泄不禁。 |
用法用量 |
每服70丸,食前陈米饮送下。 |
摘录 |
《医方类聚》卷一三九引《济生续方》 |
治脏腑滑泄,昼夜无度。
吴茱萸(拣净) 黄连(去须) 罂粟壳(炙,去穣蒂)
上三味等分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空心食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