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黄芩黄连汤
《伤寒论》葛根黄芩黄连汤
别名 | 葛根黄连汤(《医方类聚》卷五十四引《通真子伤寒括要》)、葛根黄连黄芩汤(《医方集解》)、干葛黄芩黄连汤(《伤寒大白》)、葛根芩连汤(《中国医学大辞典》)。 |
药理作用 | 1.抗心律失常作用 《吉林中医药》1986(6):30,本方水醇沉液可对抗乌头碱引起的大鼠心律失常、氯仿-肾上腺索引起的兔心律失常、氯化钙所致的大鼠心律失常、氯仿诱发的小鼠心律失常等。实验还表明,本方水醇沉液对实验动物正常,心律有明显的减退作用,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本方能拮抗异丙肾上腺素加快心律的作用。2.抗菌、降温作用 《中成药研究》1986(12):39,本方对五联疫苗所致发热家兔具有明显的降温作用。同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和痢疾杆菌,体内外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
功能主治 | 表里两解,清热止利。治外感表证未解,热邪入里,身热,下利臭秽,肛门有灼热感,心下痞,胸脘烦热,喘而汗出,口干而渴,苔黄,脉数。 |
用法用量 | 上药四味,以水800毫升,先煮葛根,减至600毫升,纳入诸药,煮取2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
备注 | 方中重用葛根,既能发表解肌,以解在表之邪,又能升清陌,止泻利,使表解里和。因里热已炽,故用黄芩、黄连以清里热,甘草协调诸药。共奏表里两解,清热止利之功。 |
摘录 | 《伤寒论》 |
《删补名医方论》:卷(六) >> 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半斤) 黄连(三两) 黄芩(三两) 甘草(炙,二两)
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二升,分温再服。
【集注】柯琴曰∶外热不除,是表不解,下利不止,是里不解,病因则同。一以微弱之脉而心下痞硬,是脉不足而证有余;一以脉促而喘,反汗自出,是脉有余而证不足,表里虚实,当从脉而辨证矣。弱脉见于数下后,则痞硬为虚。故用理中之辛甘温补,止利消痞硬,又加桂枝以解表。先煮四味后内桂枝,和中之力饶,而解肌之气锐,是于两解中寓权宜法也。桂枝证脉本缓,误下后而反促,阳气重,可知邪束于表,阳扰于内。故喘而汗出,利遂不止者,是暴注下迫,属于热也。故君气清质轻之葛根,以解肌而止利;佐苦寒清肃之芩连,以止汗而除喘;又加甘草以和中。先煮葛根后内诸药,解肌之力缓,而清中之气锐,又与补中逐邪者殊法矣。又曰∶上条脉证是阳虚,虽协热于外,而里则虚寒;下条脉证是阳盛,虽下利不止,而表里俱实。同一协热利,同是表里不解,而寒热虚实攻补不同。前方理中加桂枝,而冠桂枝于人参之上;后方泻心加葛根,而冠葛根于芩连之首。
不名理中泻心者,总为表未解故耳。补中亦能解表,凉中亦能散表,补中亦能散痞,凉中亦能止利。仲景制两解方,神化如此。
《医方考》:伤寒门第二 >> 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半斤) 黄芩(炒) 甘草(各二两) 黄连(三两)
太阳表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表证尚在,喘而汗出者,此方主之。
病在表而下之,则虚其里,阳邪乘虚而入,故协热而利不止;表有头疼,发热恶寒,故曰表证尚在;里有热邪,故喘而汗出。表证尚在,故用葛根、甘草之辛甘以解表;里有邪热,故
《退思集类方歌注》:葛根汤类 >> 葛根黄芩黄连汤
治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表未解,喘而汗出者。
葛根(八两) 甘草(二两) 黄芩 黄连(各三两) 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纳诸药,煮取
葛根黄芩黄连汤,甘草四般治二阳。(太阳误下,邪入阳明。)解表(葛根)清里(黄芩黄连)兼和胃(甘草),喘汗脉促利为良。(此条喘汗为轻,下利不止为重,故药亦先治其利。
但下利乃寒热虚实俱有之证。脉促急者,则为热邪无疑,表虽未解,则不当用桂枝之辛热,故用葛根之甘凉以解表。因喘汗而利,用芩、连之苦以坚阴。甘草不特和胃,且以和表里也。
若脉
《汤头歌诀》:葛根黄芩黄连汤
(仲景),甘草四般治二阳。(治太阳桂枝证,医误下之,邪入阳明,协热下利,脉促喘而汗出者,葛根八两,炙草、黄芩各二两,黄连三两。)解表清里兼和胃,喘汗自利保平康。(成无己曰∶邪在里,宜见阴脉,促为阳盛,知表未解也。病有汗出而喘者,为邪气外甚,今喘而汗出,为里热气逆,与此方散表邪、清里热。脉数而止曰促,用葛根者,专主阳明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