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
《外治方》葛根
制法 | 共研为细末,密封包装,每袋40克。 |
功能主治 | 据报道,用本方治疗足癣及合并症238例,经3个疗程后,痊愈194例,显效26例,好转15例,总有效率为98.74%。 |
用法用量 | 每晚取药粉1袋,倒入盆中,加温水约3000毫升,搅匀,将患足浸于药水中20分钟,7日为1疗程。 |
摘录 | 《外治方》 |
《中药学》:第一章 解表药 >> 葛根
【药用】本品为豆科植物粉葛的根。
【性味与归经】甘、辛,平。入脾,胃经。
【功效】解表,透疹,生津,止泻。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发热、恶寒、无汗、项强等症。
葛根有发汗、退热作用,与柴胡等配伍可用于表热症;与麻黄、桂枝、芍药同用治风寒表症而见项背强、无汗、恶风者。
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
葛根有透发麻疹作用,因其兼有生津、止泻功能,所以麻疹发热口渴,或伴有腹泻等症,常与升麻等配合应用。
3.用于胃热口渴等症。
本品又能生津止渴,对热病口渴,或消渴等症,可配麦冬、天花粉等同用。
4.用于脾虚泄泻、湿热泻痢等症。
本品性能升发清阳,鼓舞脾胃阳气上升,有制止泄泻的作用,临床常配合党参、白朮等治疗脾虚泄泻;但又可配黄连、黄芩等,用于湿热泻痢等症。
【处方用名】生葛根、粉葛根(生用,用于解表、透疹、生津。)、煨葛根(用麸皮同炒至微黄色为度,用于止泻。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附药】葛花:药用粉葛的花。性味甘平。功能解酒毒,醒胃止渴。适用于饮酒过度,口渴,胃气受伤。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二钱,煎服。
【按语】1.葛根甘润性平而偏凉,有升散、退热、生津的功效。凡邪郁肌表,身热不退,不论口渴或不渴,有汗或无汗,都可应用。
2.根据前人经验,葛根可用治项背强的病候,近年来经临床实践,本品确有缓解肌肉痉挛的功效。
【方剂举例】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柴胡、葛根、石膏、羌活、白芷、黄芩、芍药、桔梗、甘草、生姜、大枣。治三阳合病。头痛发热、心烦不眠、目疼鼻干、四肢酸楚、脉微洪者。
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葛根、黄芩、黄连、甘草。治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中作渴、喘而汗出者。
葛根汤《伤寒论》:葛根、麻黄、甘草、芍药、桂枝、生姜、大枣。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又治太阳,阳明合病,自下利者。
《神农本草经》:草 >> 葛根
味甘平。
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葛谷,主下利,十岁已上。一名鸡齐根。生川谷。
《吴普》曰:葛根,神农甘,生太山(《御览》)。
《名医》曰:一名鹿藿,一名黄斤,生汶山,五月采根,暴干。
《雷公炮制药性解》:草部上 >> 葛根
味甘,性平无毒,入胃大肠二经。发伤寒之表邪,止胃虚之消渴,解中酒之奇毒,治往来之温疟,解野葛、巴豆、丹石、百药毒。
按∶葛根疗热解表,故入手足阳明,太阳初病未入阳明而头痛者,不可便服以发之,恐引贼入家也,又表虚多汗者禁用。
《千金翼方》:草部中品之上 >> 葛根
味甘,平,无毒。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疗伤寒中风,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痛,胁风痛。生根汁∶大寒,疗消渴,伤寒壮热;葛谷∶主下痢,十岁以上;白葛∶烧以粉疮,止痛断血;叶∶主金疮止血;花∶主消酒。一名鸡齐根,一名鹿藿,一名黄斤。生汶山川谷,五月采根,曝干。
《中药炮制》:第七章 植物类·根及根茎类 >> 葛根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干燥根。
『常用名』粉葛、甘葛。
『产地』江西、湖北、四川、湖南、广西等。
『采收季节』夏秋两季采挖。
『炮制方法』将原药洗净,冬春季用热水浸2小时,夏秋季用温水浸1小时,捞起滤干水份,放入缸内加盖润透取出,切成2分厚方块,晒干。若使药性温和,则用米汤汁炒,每斤药片用米汤汁4两,撒入药内拌匀,吸净后,投入锅内炒干,至深黄色或棕褐色为度。也可用麦麸炒法。
『用量』3~9克。
『贮存』装木箱内盖好,防潮及虫蛀。
《本草经集注》:草木中品 >> 葛根
味甘,平,无毒。主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治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治金疮,止痛,胁风痛。生根汁,大寒,治消渴,伤寒壮热。
葛谷∶主治下痢十岁以上。白葛,烧以粉疮,止痛断血。叶∶主金疮,止血。花∶主消酒。一名鸡齐根,一名鹿藿,一名黄斤。生汶山川谷。五月采根,曝干。(杀野葛、巴豆、百药毒。)
即今之葛根,人皆蒸食之。当取入土深大者,破而日干之。生者捣取汁饮之。解温病发热。其花并小豆花干末,服方寸匕,饮酒不知醉。南康、庐陵间最胜,多肉而少筋,甘美。
但为药用之,不及此间尔。五月五日日中时,取葛根为屑,治金疮断血为要药,亦治疟及疮,至?
《新修本草》:卷第八 >> 葛根
味甘,平,无毒。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痛,胁风痛。生根汁,大寒,疗消渴,伤寒壮热。葛谷,主疗下痢十岁以上。白葛,烧以粉疮,止痛断血;叶,主金疮止血。花,主消酒。一名鸡齐根,一名鹿藿,一名黄斤。生汶山川谷。五月采根,曝干。
杀野葛、巴豆、百药毒。 即今之葛根,人皆蒸食之。当取入土深大者,破而晒干之。
生者捣取汁饮之,解温病发热。其花并小豆花干末,服方寸匕,饮酒不知醉。南康、庐陵间最胜,多肉而少筋,甘美。
但为药用之,不及此间尔。
五月五日日中时,取葛根为屑,疗金疮断血为要药,亦疗疟及疮,至良。
〔谨案〕葛谷,即是实尔,陶不言之。葛虽除毒,其根入土五、六寸以上者,名葛 , 颈也,服之令人吐,以有微毒也。根末之,主狗啮,并饮其汁良。蔓烧为灰,水服方寸匕,主喉痹。
《本草衍义》:卷九 >> 葛根
澧、鼎之间,冬月取生葛,以水中揉出粉,澄成垛,先煎汤使沸,后擘成块下汤中,良久,色如胶,其体甚韧,以蜜汤中拌食之。擦少生姜尤佳。大治中热、酒、渴病,多食行小便,亦能使人利。病酒及渴者,得之甚良。彼之人,又切入煮茶中以待宾,但甘而无益。
又将生葛根煮熟者,作果卖。虔、吉州、南安军亦如此卖。
《汤液本草》:草部 >> 葛根
气平,味甘。无毒。
阳明经引经药,足阳明经行经的药。
《象》云∶治脾虚而渴,除胃热,解酒毒,通行足阳明经之药,去皮用。
《心》云∶止渴升阳。
《珍》云∶益阳生津,勿多用,恐伤胃气。虚渴者,非此不能除。
《本草》云∶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痛,胁风痛。生根汁,寒,治消渴,伤寒壮热。花,主消酒。粉,味甘,大寒,主压丹石,去烦热,利大小便,止渴。小儿热秃,以葛根浸、捣汁饮之,良。
东垣云∶葛根甘平,温,世人初病太阳证,便服葛根升麻汤,非也。
朱奉议云∶头痛如欲破者,连须葱白汤饮之,又不已者,葛根葱白汤。
易老云∶用此以断太阳入阳明之路,非即太阳药也。故仲景治太阳、阳明合病,桂枝汤内加麻黄、葛根也。又有葛根、黄芩、黄连解肌汤,是知葛根非太阳药,即阳明药。
《食疗》云∶葛根蒸食之消毒,其粉亦甚妙。其粉以水调三合,能解鸩毒。
《衍义》云∶治中热酒渴病,多食行小便,亦能使人利。病酒及渴者,得之甚良。
易老又云∶太阳初病未入阳明,头痛者,不可便服葛根发之;若服之,是引贼破家也。
若头颅痛者,可服之。葛根汤,阳明自中风之仙药也。
《本草》又云∶杀野葛、巴豆百药毒。
《本草备要》:草部 >> 葛根
轻,宣,解肌,升阳,散火
辛甘性平,轻扬升发。入阴阳经,能鼓胃气上行,生津止渴(风药多燥,葛根独能止渴者,以能升胃气、入肺而生津耳)。兼入脾经,开腠发汗,解肌退热(脾主肌肉)。为治脾胃虚弱泄泻之圣药(经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葛根能升阳明清气)。
疗伤寒中风,阳明头痛(张元素曰∶头痛如破,乃阳明中风,可用葛根葱白汤;若太阳初病,未入阳明而头痛者,不可便服升葛汤发之,反引邪气入阳明也。仲景治太阳、阳明合病,桂枝汤加葛根麻黄;又有葛根黄芩黄连解肌汤,是用以断太阳入阳明之路,非太阳药也)。血痢温疟(丹溪曰∶治疟无汗要有汗,散邪为主,带补;有汗要无汗,扶正为主,带散。
若阳疟有汗,加参、 、白术以敛之,无汗加芩、葛、苍术以发之),肠风痘疹(能发痘疹。
丹溪曰∶凡斑疹已见红点,不可更服升葛汤,恐表虚反增斑烂也)。
又能起阴气,散郁火,解酒毒(葛花尤良),利二便,杀百药毒。多用反伤胃气(升散太过)。
生葛汁大寒,解温病大热,吐衄诸血。
《本草蒙筌》:草部中 >> 葛根
成藤蔓旋长。春初发叶,秋后采根。入土深者力洪,去皮用之效速。杀野葛巴豆百毒,入胃足阳明行经。疗伤寒发表解肌,治肺燥生津止渴。解酒毒卒中,却温疟往来。散外疮疹止疼,提中胃气除热。花消酒不醉。壳治痢实肠。生根汁乃大寒,专理天行时病。止热毒吐衄,去热燥消渴。
妇人热闷能苏,小儿热痞堪却。葛粉甘冷,醉后宜食。除烦热利大便,压丹石解鸠鸟毒。叶敷金疮捣烂。
蔓祛喉痹烧灰。
《医学入门》:治热门 >> 葛根
葛根甘平善解肌,阳明头额痛乃宜,呕渴疟痢酒毒解,痹风胁痛亦能医。
葛,革也,藤也可为 络也。无毒。浮而微降,阳中阴也,足阳明经药。善解肌发汗,目痛鼻干,身前大热,烦闷欲狂,头额痛者阳明证也,可及时用之。若太阳穴痛而用此,是引邪传入阳明也。止呕吐干呕不息,生津止渴者,能升胃气,除胃热故也。胃虚者少用。治热毒血痢,温疟往来,解酒毒、诸菜毒、诸药毒、野葛巴豆毒。诸风 痹,风胁痛用之,胃阳升而邪自散也。兼通小便,排脓破血止血,故金疮家亦用之,着箭毒,敷蛇虫咬,亦验。五月采入土深者,去皮晒干用。生根汁大寒,治天行时病,壮热烦渴,热毒吐血,及妊娠热病心闷,小儿胎热;叶主金疮止血;葛壳,主下痢,十岁以上;花主消酒,并小豆花干末服方寸匕,饮酒不知醉;葛粉甘寒,主压丹石,解鸠毒,水调三合,去烦热,利大小便,止渴。取粉以冬月采生葛,于水中揉出粉,澄成片,擘块,下沸汤中,以蜜生拌食,酒客渴炒。又一种野葛,不可缉者,有毒,堕胎杀人。
《证类本草》:葛根
(葛根_图缺)
味甘,平,无毒。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痛胁风痛。
生根汁 大寒。疗消渴,伤寒壮热。
葛壳 主下痢十岁以上。
叶 主金疮止血。
花 主消酒。一名鸡齐根,一名鹿藿,一名黄斤。生汶山川谷。五月采根,曝干。
(杀野葛陶隐居云∶即今之葛根。人皆蒸食之。当取入土深大者,破而日干之。生者捣取汁饮之,解温病发热。其花并小豆花干末,服方寸匕,饮酒不知醉。南康、庐陵间最胜,多肉而少筋,甘美,但为药用之,不及此间尔。五月五日日中时,取葛根为屑,疗金疮、断血为要药。亦疗疟及疮,至良。唐本注云∶葛壳。即是实尔,陶不言之。葛虽除毒,其根入土五、六寸以上者,名葛 (音豆)。 ,颈也。服之令人吐,以有微毒也。根,末之,主 狗啮,并饮其汁良。蔓,烧为灰,水服方寸匕,主喉痹。今按陈藏器本草云∶葛根生者破血,合疮,堕胎,解酒毒,身热赤,酒黄,小便赤涩。可断谷不饥,根堪作粉。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干葛,臣。能治天行,上气呕逆,开胃下食。主解酒毒,止烦渴。熬屑治金疮,治时疾,解热。
日华子云∶葛,冷,治胸膈热,心烦闷,热狂,止血痢,通小肠,排脓破血,敷蛇虫啮,解毒箭。干者力同。
图经曰∶葛根,生汶山川谷,今处处有之,江浙尤多。春生苗,引藤蔓,长一、二丈,紫色。
叶颇似楸叶而青,七月着花似豌豆花,不结实。根形如手臂,紫黑色。五月五日午时采根。
曝干。以入土深者为佳,今人多以作粉食之,甚益人。下品有葛粉条,即谓此也,古方多用根。张仲景治伤寒,有葛根及加半夏、葛根黄芩黄连汤,以其主大热、解肌、开腠理故也。
葛洪治 (古对切)腰痛,取生根嚼之,咽其汁,多益佳。叶主金刃疮。山行伤刺血出,卒不可得药,但挪叶敷之,甚效。《正元广利方》∶金创中风痉欲死者,取生根四大两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四服;口噤者灌下即瘥。
食疗葛根,蒸食之,消酒毒。其粉亦甚妙。圣惠方∶治时气头痛壮热。用生葛根净洗,捣取汁一大盏,豉一合,煎至六分,去豉,不计时候,分作二服,汗出即瘥。未汗再服。若心热,加栀子仁十枚同煎,去滓服。又方∶治小儿热渴久不止。用葛根半两细锉,水一中盏,煎取六分,去滓,频温服。外台秘要∶治伤筋绝,捣葛根汁饮之。葛白屑熬令黄,敷疮止血。千金方∶酒醉不醒,捣葛根汁饮一、二升,便醒。肘后方∶治卒干呕不息,捣葛根,绞取汁,服一升,瘥。又方∶治金疮中风痉欲死。捣生葛根一斤, 咀,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取一升服。若干者,捣末,温酒调三指撮。若口 不开,但多服竹沥;又方∶服生葛根,自愈。食亦妙。又方∶服药失度,心中苦烦。饮生葛根汁,大良。无生者,捣干葛末,水服五合。亦可煮服之。又方∶食诸菜中毒,发狂烦闷,吐下欲死。煮葛根汁饮之。梅师方∶治金中经脉,伤及诸大脉皆血出,多不可止,血冷则杀人。用生葛根一斤锉,以水九升,煎取三升,分作三服。又方∶治虎伤人疮。取生葛根煮浓汁,洗疮。兼捣葛末,水服方寸匕,日夜五、六服。又方∶治伤寒初患二、三日,头痛壮热。葛根五两,香豉一升细锉,以童子小便六升,煎取二升,分作三服,取汗。触风,食葱豉粥。又方∶治热毒下血,或因吃热物发动。用生葛根二斤,捣取汁一升,并藕汁一升,相和服。广利方∶治心热吐血不止,生葛根汁半大升,顿服,立瘥。伤寒类要∶治伤寒有数种,庸人不能分别,今取一药兼治。天行病,若初觉头痛,内热,脉洪,起至二日。取葛根四两,水三升,肉纳一升,煮取半升服。捣生根汁尤佳。又方∶治妊娠热病心闷。取葛根汁二升,分作三服。
衍义曰∶葛根,澧、鼎之间,冬月取生葛,以水中揉出粉,澄成垛,先煎汤使沸,后擘成块下汤中,良久,色如胶,其体甚韧,以蜜汤中拌食之。擦少生姜尤佳。大治中热,酒、渴疾。
多食行小便,亦能使人利。病酒及渴者,得之甚良。彼之人又切入煮茶中以待宾,但甘而无益。又将生葛根煮熟者,作果卖。虔、吉州、南安军亦如此卖。
《顾松园医镜》:草部 >> 葛根
〔辛甘平,入胃经。〕主阳明之风寒,〔邪在太阳,未入阳明,误服之是引贼入室矣。
〕善解肌而出汗,〔轻扬开腠,为阳明解肌之要药,以胃主肌肉故也。〕头痛壮热随停,目痛鼻干可疗。〔额颅痛属阳明,胃主肌肉,故大热目痛鼻干,皆阳明经症,汗出则邪自散而安。〕止泻痢,〔以其能鼓舞胃气上行也。〕散郁火,〔火郁则发之也。〕解酒毒,〔蒸热用葛花更佳。〕发斑疹。〔开腠解肌之功,已见者则勿用。〕上盛下虚之人,虽有脾胃病亦不宜用。。
《本草求真》:散热 >> 葛根
(蔓草)入胃升阳解肌退热生津
葛根(专入胃。兼入脾)。辛甘性平。轻扬升发。能入足扬明胃经鼓其胃气上行。生津止渴。(汪昂曰。风药多燥。葛根独能止渴者。以其能升胃气入肺而生津耳。)兼入脾经开腠发汗。(脾主肌肉。)解肌退热。缘伤寒太阳病罢。传入阳明。则头循经而痛。胃被寒蔽。而气不得上升。入肺则渴。胃主肌肉。气不宣通则热。故当用此以治。俾其气升津生。肌解热退。(因其体轻故解肌。因其气升故生津。)而无复传之势矣!(时珍曰。本草十剂云。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盖麻黄乃太阳经药。兼入肺经。肺主皮毛。葛根乃阳明经药。兼入脾经。脾主肌肉。所以二味药皆轻扬发散。而所入迥然不同也。绣曰。麻黄入肺而不入脾。因其中空象肺之故。葛根入脾而不入肺。因其体轻蔓延。周身通达象肌之故。)但葛根一味。必其于头额侠之处(阳明经行于面额)。痛如刀劈。方谓邪传阳明。其药可用。(张元素曰。头颅痛如刀破。乃阳明中风。可用葛根葱白汤。)若使未入阳明。又是引邪内入。不可用也。即邪在于太阳而略见于阳明。则以方来之阳明为重。故必用葛根以绝其路。(仲景治太阳阳明合病桂枝汤加葛根麻黄。又有葛根黄芩黄连解肌汤。是用以断太阳阳明之路。非太阳药也。)若使阳明症备。而止兼有太阳。则又以未罢之太阳为重。故又不用葛根。且阳明主肌肉者也。而用干葛大开肌肉。则津液尽从外泄。恐胃愈燥而阴立亡。至于疹痘未发。则可用此升提。酒醉则可用此解酲。火郁则可用此升散。但亦须审中病辄止。(如丹溪云。治疟无汗要有汗。散邪为主带补。有汗要无汗。扶正为主带散。若阳疟有汗。加参耆以敛之。无汗加芩葛苍术以发之。)不可过用。以致胃气有伤也。(如丹溪云。斑疹已见红点。不可更服升葛汤。恐表虚反增斑烂。)
《本草新编》:葛根
葛根,味甘,气平,体轻上行,浮而微降,阳中阴也,无毒。入胃足阴明,疗伤寒,发表肌热。又入脾,解燥,生津止渴。解酒毒卒中,却温疟往来寒热,散疮疹止疼,提气,除热蒸。
虽君药而切戒过用,恐耗散人真气也。
或问葛根解寒伤营之圣药,何以有时用之以解营中寒邪,而风邪不肯散,得毋葛根非解营之圣药耶?夫葛根实解寒伤营之圣药也。因人多用,反致伤营之正气,正气伤,而寒邪欺正气之弱,不肯外泄,反致无功。盖葛根轻浮,少用则浮而外散,多用则沉而内降矣。
或问葛根解肌表之邪,何以仲景张公用之于葛根汤中,以入阳明耶?曰∶葛根原是阳明之药,少用则散肌中之风,多用则解胃中之热,一物而可以两用也。况寒邪由营以入腑,邪入胃中,而未必尽入胃也,半入于胃,而半留于营。用葛根,则营卫不两解乎,此葛根汤所以用葛根也。
或问用葛根以退胃中之邪热,而胃之热不能去,胃之邪不能解,必用石膏白虎汤而后解,似乎葛根非阳明之药也。不知葛根止能退阳明初入之邪,不能退阳明变热之邪,变热之邪,必须用石膏,而不可用葛根,非葛根不是阳明之药也。
或问葛根解肺之燥,何以又入胃中,以解肌中之热,得毋有误乎?非误也。葛根体轻则入肺,下降则入胃,又何疑焉。惟是解胃中之热,即所以解肺中之燥,不可不知其义也。伤寒肺燥者,邪入于胃也。胃热则火炽,火炽则金燥,胃本生肺,过燥,则生肺者转克肺矣。葛根解胃中之热,热解而火息,火息而土之气生,土之气生而金之气亦生,金之气生而肺之燥自解。用一葛根,肺与胃已两治之矣,不必解胃中之热,又去解肺中之燥也。
或问葛根发表除热,而表不能发,热不能除者,何故?此不善用葛根之故也。葛根轻清,少用则遂其性而上行,多用则违其性而下降。夫风邪在外,宜引而外出,不宜引而内入。火邪炎上,宜引而上散,不宜引而下散,乃不少用以遂其性,反多用以违其性,自然风邪不外出而内入,火邪不上散而下攻矣,欲其发表除热得乎,此葛根所以宜善用也。
或疑葛根发表解肌热,与麻黄功用相同,何以麻黄在亡阳之列,而葛根独不之戒耶?盖葛根未尝不能亡阳,但较麻黄则少轻耳,不然,亦何必劝人少用,而不可多用乎哉!
或疑葛根散邪而不补正,今人用之者甚多矣,未见其害人也。曰∶葛根耗人元气,原在无形。天下有形之损,其损小。无形之损,其损大,不可不知也。
或问葛根轻清之味,耗人之元气,亦必不甚,安有损于无形者大乎?夫元气甚微,损伤于无形,从何而知其非大耶?大凡气之重者可防,味浓者可辨。葛根之味则淡也,气则微也,宜乎世不用信之,然药实闻诸异人之言,故告世共知之,诚以淡之中而有危,微微之内而有死法,杀人于气味之外耳。
《本经逢原》:蔓草部 >> 葛根
甘平,无毒。色白者良。入阳明。表药生用。胃热烦渴,煨熟用。
《本经》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阳气,解诸毒。
发明 葛根性升属阳,能鼓午胃中清阳之气,故《本经》主消渴、身热、呕吐,使胃气敷布,诸痹自开。其言起阳气、解诸毒者,胃气升发,诸邪毒自不能留而解散矣。葛根乃阳明经之专药,治头额痛,眉棱骨痛,天行热气呕逆,发散解肌,开胃止渴,宣斑发痘。若太阳经初病头脑痛而不渴者,邪尚未入阳明不可便用,恐引邪内入也。仲景治太阳、阳明合病,自利反不利,但呕者俱用葛根汤。太阳病下之遂利不止,喘汗脉促者,葛根黄芩黄连汤,此皆随二经表里寒热轻重而为处方。按证施治,靡不应手神效。又葛根葱白汤为阳明头痛仙药。斑疹已见点不可用葛根、升麻,恐表虚反增斑烂也;又葛根轻浮,生用则升阳生津,熟用则鼓午胃气,故治胃虚作渴,七味白术散用之。又清暑益气汤兼黄 用者,以暑伤阳明,额颅必胀,非此不能开发也。花能解酒毒,葛花解醒汤用之,必兼人参,但无酒毒者不可服,服之损人天元,以大开肌肉而发泄伤津也。
《本草从新》:蔓草类 >> 葛根
轻、宣、解肌、升阳散火.
辛甘性平.轻扬升发.入阳明经.能鼓胃气上行.生津止渴.(风药多燥、葛根独能止渴者、以其升胃气入肺而生津尔.)兼入脾经.开腠发汗.解肌退热.(脾主肌肉.)为治清气下陷泄泻之圣药.(经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葛根能升阳明清气.)疗伤寒中风.阳明头痛.(元素曰∶头痛如破、乃阳明中风、可用葛根葱白汤、若太阳初病、未入阳明而头痛者、不可便服升葛汤发之、反引邪气入阳明也、仲景治太阳阳明合病、桂枝汤加葛根麻黄、又有葛根黄芩黄连解肌汤、是用以断太阳入阳明之路、非太阳药也.)血痢温疟.(丹溪曰∶凡治疟、无汗要有汗、散邪为主、带补、有汗要无汗、扶正为主、带散、若阳疟有汗、加参 白术以敛之、无汗、加柴葛苍术以发之.)肠风痘疹.(能发痘疹、丹溪曰∶凡斑疹已见红点、不可更服升葛汤、恐表虚反增斑烂也.)又能起阴气.散郁火.解酒毒.(葛花尤良.)利二便.杀百药毒.上盛下虚之人.虽有脾胃病.亦不宜服.即当用者.亦宜少用.多则反伤胃气.以其升散太过也.(夏月表虚汗多、尤忌.)生葛汁大寒.解温病大热.吐衄诸血.
《得配本草》:草部(蔓草类三十七种) >> 葛根
甘、辛,凉。入阳明,兼入足太阴经气分。少用,鼓胃生津止渴。多用,解肌发表退热。
治阳明头痛,烦热呕逆,解酒毒,治温疟。得葱白,治阳明头痛。佐健脾药,有醒脾之功。佐粟米,治热渴虚烦。同升、柴,有散火之力。(阳气郁于脾胃者,状如表症,而饮食如常。)
生葛汁解温病,并治大热吐衄。(如无鲜者,滚水泡绞汁冲服。)多用伤胃气。(升散太过。)
太阳病初起勿用。(误用引贼破家。)表虚多汗,痘疹见点后,俱不宜用。花辛、甘,入足阳明经。消酒积,去肠风。
因酒已成弱者禁用。
《本草思辨录》:葛根
葛根与栝蒌根,本经皆主消渴。而葛根起阴气,栝蒌根不言起阴气。张隐庵以栝蒌蔓延,结实之时,根粉尽消,结实既成,根复成粉。又凡草木根 ,性必上行,遂谓栝蒌根能起阴气上滋。邹氏亦韪之。愚窃以为不然,用葛根者皆知为升阳明之药,栝蒌根无用之为升者。虽凡根皆寓有升意,而用根之药不尽属能升,且以粉消为升,则有粉方掘,正在升力已退之时。盖其所以主消渴者,为其性濡润而味苦寒,皮黄肉白,能劫肺胃之热,润肺胃之燥耳。别名天花瑞雪,亦正取寒润下降之意。葛根则异乎是矣,味甘平,为阳明之正药。内色洁白,则能由胃入肺。外色紫黑,则又由肺达太阳。味甘兼辛,则擅发散之长,层递而升,复横溢而散。升则升胃津以滋肺,散则散表邪以解肌。故栝蒌根治身热,是以寒胜热;葛根治身热,是以辛散热。栝蒌根止渴,是增益其所无;葛根止渴,是挹彼以注兹。用葛根而过,有竭葛根汤以桂枝汤加麻黄,讵不足发太阳之邪,而犹必重用葛根者,盖麻桂二方之证,均无项背强KT KT ,太阳病而至项背不柔,则风寒已化热烁液,将入阳明,麻桂皆燥药,未足专任,能入阳明起阴气,滑泽其骨节,而又能化肌表之热者,舍葛根奚属。此葛根所以为一方之冠凡寒阻于经,欲化未化而有表热之证,葛根能外达而解之。若已化热入里,或其热不应外解
《本草崇原》:葛根
气味甘辛平,无毒。主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葛处处有之,江浙尤多,春生苗,延引藤蔓,其根大如手臂,外色紫黑,内色洁白,可作粉食,其花红紫,结实如黄豆荚,其仁如梅核,生嚼腥气。《本经》所谓葛谷者是也。)
葛根延引藤蔓,则主经脉,甘辛粉白,则入阳明,皮黑花红,则合太阳,故葛根为宣达阳明中土之气,而外合于太阳经脉之药也。主治消渴身大热者,从胃府而宣达水谷之津,则消渴自止,从经脉而调和肌表之气,则大热自除。治呕吐者,和阳明之胃气也,治诸痹者,和太阳之经脉也。起阴气者,藤引蔓延,从下而上也,解诸毒者,气味甘辛,和于中而散于外也。
元人张元素曰∶葛根为阳明仙药,若太阳初病,未入阳明,而头痛者,不可便用升麻、葛根,用之反引邪入阳明,为引贼破家也。愚按∶仲祖《伤寒论》方有葛根汤,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又治太阳与阳明合病。若阳明本病,只有白虎、承气诸汤,并无葛根汤证,况葛根主宣通经脉之正气以散邪,岂反引邪内入耶。前人学不明经,屡为异说。李时珍一概收录,不加辩证,学人看本草发明,当合经论参究,庶不为前人所误。
(卢子由曰∶《本经》痹字与风寒湿相合之痹不同,如消渴、身热、呕吐及阴气不起,与诸毒皆痹也,故云诸痹。)
《本草便读》:蔓草类 >> 葛根
葛根(图缺)
解阳明肌表之邪.甘凉无毒.鼓胃气升腾而上.津液资生.若云火郁发之.用其升散.或治痘疹不起.赖以宣疏.治泻则煨熟用之.又主两阳合邪之下利.解酒则葛花为最.因有解表利便之功能.孕妇固当忌投.有故亦能无殒.(葛根甘凉入胃.其根寓升发之意.故能解散阳明肌表之邪.凡一切风温热病.邪郁于表.热势内蒸.以致无汗口渴者.最为相宜.然毕竟气凉之品.如风寒在表.以及内不热而恶寒者.似又不宜也.煨熟则散性全无.即由胃入肠.不行阳明之表.但入阳明之里.升清为用.亦如升麻之煨熟即升而不散.可以浓肠止泻耳.)
《本草经解》:葛根
气平.味甘辛.无毒.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葛根气平.禀天秋平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辛无毒.得地金土之味.入足阳明经燥金胃.气味轻清.阳也.其主消渴者.葛根辛甘.升腾胃气.气上则津液生也.其主身大热者.葛根气平.平为秋气.秋气能解大热也.脾有湿热.则壅而呕吐.葛根辛甘.升发胃阳.胃阳鼓动.则湿热下行而呕吐止矣.诸痹皆起于气血不流通.葛根辛甘和散.气血活.诸痹自愈也.阴者从阳者也.人生阴气.脾为之原.脾与胃合.辛甘入胃.鼓动胃阳.阳健则脾阴亦起也.甘者土之冲味.平者金之和气.所以解诸毒也.葛谷气平味甘.入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阴中阳也.阴中之阳为少阳.清轻上达.能引胃气上升.所以主下痢十岁以上.阳陷之症也.
【制方】
葛根同香薷、生地.煎服.可以预防热病.同白芍、甘草、山药、白茯、焦米.治痢血不止.葛根一味.治中毒.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中品之上 >> 葛根
味甘,平,无毒。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痛,胁风痛。生根汁∶大寒。疗消渴,伤寒壮葛谷∶主下痢十岁以上。叶∶主金疮止血。花∶主消酒。《药性论》云∶臣。治天行上气呕逆,开胃下食,主解酒毒,止烦渴,治金疮,治时疾,解热。日华子云∶冷。治胸膈烦闷,热狂,止血痢,通小肠,排脓破血,敷蛇虫啮,解箭毒。陈藏器云∶生,破血堕胎,解酒毒。杀∶野葛、巴豆、百药毒。
《名医别录》:卷第二 >> 葛根
无毒.主治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痛,胁风痛.生根汁,大寒,治消渴,伤寒壮热.一名鹿藿,一名黄斤.生汶
《本经》原文∶葛根,味甘,平.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葛谷,主下利十岁以上
《本草分经》:足阳明胃 >> 葛根
辛甘平,入胃兼入脾,能升胃气上行入肺而生津止渴,发汗解肌,散火郁,解酒毒药毒,治清气下陷泄泻、伤寒疟痢,太阳初病勿用,恐引邪入阳明也。升散太过上盛下虚者慎之。葛花解酒毒尤良。生葛汁大寒,解温病大热,治吐衄。
《本草择要纲目》:葛根
【气味】
甘辛平无毒.升也阳也.为阳明经行经之药.
【主治】
消渴身大热.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其气轻浮.鼓舞胃气上行.朱氏云.凡头痛如破.投以莲须葱白汤而不已者.以葛根葱白汤主之.似乎葛根又为太阳之药.不知仲景之治太阳阳明合病.桂枝汤内加麻黄葛根.又有葛根黄连黄芩解肌汤.是因此以是断太阳入阳明之路.非即太阳药也.虽然葛根固能断太阳入阳明之路.孰知太阳初病未入阳明而头痛者.不可便服升麻葛根之发剂.反能引邪气入阳明为引贼破家之害欤.又仲景治伤寒有葛根汤.以主大热解肌发腠理.若 痘之症葛根汤亦为对剂.孰知 痘已见红点.则不可复用升麻葛根汤.致重虚其表.而增 烂之患也.又或谓葛根为治脾虚作渴之仙药.复云不可多用.多用则恐伤其胃气何也.孰知脾者津液之府.脾气不伸.则津液耗竭.得葛根以升发其阳.则脾得所生.若误认为脾药而过发不已.则胃气何得无伤乎.
《本草害利》:凉胃 >> 葛根
〔害〕伤寒头痛,兼项强腰脊痛,及遍身骨疼者,是太阳病也。邪未入阳明,故无渴症,不宜服。误服则邪气反引入阳明,为引盗入门也。斑疹已见红点,不宜用,恐表虚反增斑烂也。五劳七伤,上盛下虚之人,暑月虽有脾胃病,亦不宜服,当用亦宜少用,多则反伤胃气,以其升散太过也。夏月表虚汗多尤忌。
葛根风药也。风药皆燥,本经言其生津止渴,生乃升字笔误,非葛根独能止渴,以其升胃气入肺,能生津尔。设非清阳下陷,而火炎津耗之渴,误服此药,则火借风威,燎原莫遏。即非阴虚火炎之证,凡胃津不足而渴者,亦当忌之。
张司农《治暑全书》序云∶柴胡劫肝阴,葛根竭胃汁。二语可谓开千古之群蒙也。故凡汗多勿用,前人已论及之。无汗亦勿用。
愚谓阳明胃经多血之所,火病燥热,无汗烦渴,胃液已伤,汗乃血液所化,夺汗则无血之戒,用者审之。
〔利〕甘辛平,入胃、大肠二经。轻宣解肌,发汗升阳,生用能堕胎,蒸熟散郁火,化酒毒,止血痢。能舞胃气上行,治虚泻之圣药。
鲜葛根汁大寒,治温病火热,吐衄诸血。
葛花,解酒毒尤良,酒毒湿甚而为毒也。
葛壳(即子也)甘平。治下痢,解酒毒。叶,止金疮血出。蔓,消痈肿喉痹。
〔修治〕五月采根曝干。生用或蒸热用,以入土深者为佳。今人多作粉食。七月采花晒干,八、九月采子曝干,冬月掘取生根,捣烂入水中,揉出澄粉,名玉露霜。
《本草撮要》:草部 >> 葛根
味甘辛.入足太阴阳明经.功专升胃气.散胃中郁热.得香豉治伤寒头痛.得粟米治小儿热渴.得葱白治头痛如破神效.开腠发汗.解肌退热.为脾胃虚弱泄泻之圣药.葛花解酒毒尤良.生葛汁大寒.解温病大热吐衄诸血.凡斑痘已见点忌用.
《药鉴》:葛根
气平,味甘,气味俱薄,无毒,升也,阳中之阴也。发伤寒之表邪,止胃虚之消渴。解中酒之苛毒,治往来之温疟。能住头疼,善疏疮疹。入柴胡疗肌表,功为第一。同升麻通毛窍,效实无双。其汁寒凉,专理天行时疫,且止热毒吐衄。其粉甘冷,善解酒后烦热,更利二便燥结。花能醒酒不醉,壳能治痢实肠,诚阳明圣药也。痘疮不起者,予用之立起,何哉?
盖因肌肉实,腠理密,不得通畅,故痘出不快耳,今得葛根一疗解,一疏通,此肌肉畅而腠理开,其痘立起矣。孕妇所忌。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主治指掌 >> 葛根
臣 制野葛巴豆白药
葛根,味甘平,性寒无毒。可升可降,阳中之阴也。其用有四∶发伤寒之表邪;止胃虚之消渴;解酒中之奇毒;治往来之温疟。
《药征》:葛根
主治项背强也。旁治喘而汗出。
【考证】
葛根黄连黄芩汤证曰∶喘而汗出。(说在互考中)
以上一方,葛根半斤。
葛根汤证曰∶项背强。
葛根加半夏汤,证不具也。(说在互考中)
桂枝加葛根汤证曰∶项背强。
以上三方,葛根皆四两。
为则曰∶葛根主治项背强急也。葛根汤及桂枝加葛根汤,皆足以征焉。
【互考】
葛根黄连黄芩汤,其用葛根最多,而无项背强急之证,盖阙文也。施诸下利喘而汗出者,终葛根加半夏汤条曰∶太阳与阳明合病,此须疾医之言也,不取焉。葛根汤证而呕者,此方即主之也。
【品考】
葛根 和、汉无异种。药铺所谓生干者,是为良也。锉用。
《本草乘雅半偈》:葛根
(本经中品)
合葛根、石膏、麻黄三种,则知仲景处方大局。仲景为立方祖,三种为诸方始也。
【气味】甘辛平,无毒。
【主治】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核】曰∶鹿食九草,此其一也。出闽、广、江、浙,所在有之。有野生,有家种。春生苗,引藤延蔓,长二三丈,取治 ,各以地土之宜,以别精粗美恶耳。叶有三尖,似枫叶而长,色青翠,七月开花成穗,累累相缀,紫粉色,似豌豆花,结实似小黄豆,荚上有毛,荚中之子,绿色而扁,似盐梅核,生嚼腥气,即本经所谓葛谷也。根大如臂,外紫内白,长八九尺,以入土最深者良。五月五日,采根曝干,杀野葛、巴豆、百药毒。
先人云∶外阳内阴,有三阴渐长,化炎热为清凉之象。
【 】曰∶读本经主治,合仲景葛根汤法,此从阳明中治之气化药也。谓阳明之上,燥化主之,不从本气之四气,标阳之二阳,从乎中见太阴之湿化者,如消渴身大热,及阖逆,或热逆之呕吐,与邪郁,或热郁之诸毒,此正中见之阴气勿起,致令阳明之上,燥涸殆甚。
葛藤延蔓显明,葛根阴润在中。具备阳明上中下之全体者,无出其右。故能从乎中治,以撤诸痹,痹撤则中见上下,各各从令,此以化合化,亦以化逆化也。假以治本,偏于风盛,以风木必动脾土之湿化,使脾土营运,风斯息矣。亦不必另配甲己,方始化合,亦不必转生子金,以复母仇,即本有辛味可作甲,兼甘可作己,湿化亦己,形似肌腠亦己也。白色可作金,味辛亦金,腥臭亦金,藤络坚劲亦金也。假以治标,偏于二阳,二阳即阳明也。论部署,己深入首太阳之次阳明,论形层,己深入一肤二皮之肌分,若邪停太阳之部署,亦必太阳之阳明,若邪停太阳之形层,亦必太阳之肌分,即正阳阳明,亦属外证延蔓之邪,非内证坚凝之实,但体性阴润,或寒本湿本主气,及寒化标阴专令者,所当避忌,或邪在部署之首,而非风木本盛,或邪在形层之肤,未成转热之势,未有不致寇至者。世人不但目为轻浅,且以之从治严寒,恐非所宜也。
(本经痹字,与风寒湿相合之痹不同,如消渴身热呕吐,及阴气不起,与诸毒皆痹也,故云(显明即阳明,在中即中见。)
(化合化者,中见之湿化,在上之燥化也。)
《本草图经》:葛根
葛根(图缺),生汶山川谷,今处处有之,江浙尤多。春生苗,引藤蔓,长一、二丈,紫色;叶颇似楸叶而青;七月着花,似豌豆花,不结实;根形如手臂,紫黑色。五月五日午时采根,曝干。似入土深者为佳。今人多以作粉食之,甚益人。下品有葛粉条,即谓此也。古方多用根。
张仲景治伤寒,有葛根及加半夏葛根黄芩黄连汤,以其主大热解肌,开腠理故也。葛洪治(古对切)腰痛,取生根嚼之,咽其汁,多益佳。叶主金刃疮,山行伤刺血出,卒不可得药,但叶敷之,甚效。《正元广利方》金创、中风、痉,欲死者,取生根四大两,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四服。口噤者,灌下,即瘥。
《药笼小品》:葛根
辛甘。
轻扬升发,入阳明经。
能助胃气,上行生津,止渴开肌,发汗退热,为治清气下陷泄泻之圣药。血痢温疟,肠风痘疹凡斑疹已见红点,不可更服。
上盛下虚之人须斟酌用之。
葛花解酒毒。
欲缓其性,可煨用。
《长沙药解》:葛根
【本经】味甘平。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葛谷,主下利,十岁已上。一名鸡齐根。生川谷。
味甘、辛,性凉,入足阳明胃经。解经气之壅遏,清胃腑之燥热,达郁迫而止利,降冲逆而定喘。
《伤寒》葛根汤,葛根四两,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各二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二两。治伤寒太阳阳明合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阳明胃经,自头走足,行身之前。背者,胸之腑也,《素问》语。太阳经病不解,内侵阳明,阳明郁遏,不得顺降,冲逆胸膈,胸膈莫容,遂后壅于项背,故项背强直,几几不柔。寒闭皮毛,故无汗恶风。姜、甘、大枣,利中宫而补土,桂枝、芍药,达凝郁而泻热,麻黄散太阳之寒,葛根解阳明之郁也。治太阳与阳明合病,自下利者。以经气郁遏,则腑气壅迫,不能容受,未消之食,必至上呕,已化之谷,必至下利。麻黄发表而泻郁遏,葛根疏里而达壅迫也。又治太阳病,欲做刚痉,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者。以过汗亡津,筋脉不柔,复感寒邪,闭其皮毛,则病刚痉。足阳明脉循上齿,手阳明脉循下齿,筋脉燥急,故口噤不开。麻黄泻闭而散寒,葛根降逆而润燥也。
桂枝加葛根汤,桂枝三两,芍药、甘草各二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三两,葛根四两。煎服。治太阳阳明合病,项背强几几,汗出恶风者。风泄皮毛,故汗出恶风。桂、芍泻太阳而达营郁,葛根解阳明而降气逆也。
葛根黄连黄芩汤,葛根半斤,黄连一两,黄芩二两,甘草二两。治太阳中风,下后,下利脉促,喘而汗出者。以下伤中气,脾陷为利,胃逆为喘。上热郁生,窍开汗出。连、芩清君相之火,葛根降阳明之逆也。
《金匮》竹叶汤方在竹叶。用之治产后中风,发热面赤,喘而头痛。以胃气上逆,肺郁生热,故气喘头痛而发热面赤,葛根清胃而降逆也。
奔豚汤方在甘李根白皮。用之治奔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以风木勃发,则生烦躁,生葛清风而润燥,泻热而除烦也。
葛根辛凉下达,除烦泻热,降阳明经腑之郁。经腑条畅,上脘之气不逆,则下脘之气不陷,故呕泄皆医。生津止渴,清金润燥,解阳明郁火,功力尤胜。
作粉最佳。鲜者,取汁用,甚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