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台秘要》卷九引《深师方》干姜汤
制法 |
上七味,切。 |
功能主治 |
治肺中有寒,咳逆上气。 |
用法用量 |
用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服。 |
注意 |
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生葱等。 |
摘录 |
《外台秘要》卷九引《深师方》 |
《圣济总录》卷七十七干姜汤
制法 |
上为粗末。 |
功能主治 |
积年痢,困笃,肠极滑。 |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七十七 |
《外台》卷九引《深师方》干姜汤
制法 |
上切。 |
功能主治 |
冷咳逆气。 |
用法用量 |
水8升,煮取2升7合,分3服。 |
注意 |
忌海藻、菘菜、生葱等。 |
摘录 |
《外台》卷九引《深师方》 |
《外台》卷八引《古今录验》干姜汤
功能主治 |
饮食辄噎。 |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以酒5升,水1斗,煮枣20枚,去滓,合煮取3升,分3服。 |
各家论述 |
《千金方衍义》:此因胃气之虚寒,不能运化水谷之精微,蕴酿而成本寒标热之病。非寒热补泻之兼投,何以解虚实反正之纠结。详方中人参、甘草、干姜、萸、桂以治本寒,石膏以化标热,半夏、栝楼一热一寒,分解脾湿上逆之痰饮于中,小麦、小豆开泄木邪内蕴之虚火于下,共襄洗涤之功。举世但知柴胡、白芍和解肝邪,木通、车前降泄火气,曷知谷菽有如此之妙用哉。 |
摘录 |
《外台》卷八引《古今录验》 |
《圣济总录》卷三十八干姜汤
制法 |
上药锉,如麻豆大。 |
功能主治 |
霍乱吐利,心腹疼痛,气逆,手足冷。 |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
《圣济总录》卷三十八干姜汤
别名 |
四正汤、四味回阳饮 |
制法 |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
功能主治 |
霍乱吐下,虚冷厥逆,元阳虚脱,危在顷刻者。 |
用法用量 |
四正汤(《圣济总录》卷一六二)、四味回阳饮(《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下甚者,加龙骨(捣研)2两;腹痛不止,加当归2两(切,焙)。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
《古今医彻》卷一干姜汤
功能主治 |
失血而呕逆肢冷。 |
用法用量 |
加大枣2个,水煎服。 |
摘录 |
《古今医彻》卷一 |
《圣济总录》卷三十八干姜汤
功能主治 |
霍乱,洞泄不止,脐上筑悸。 |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1日3次。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
《圣济总录》卷八十三干姜汤
制法 |
上为粗末。 |
功能主治 |
脚气攻心,呕逆闷绝,脚冷头痛。 |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1枣大(拍碎),大枣2枚(擘破),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八十三 |
《圣济总录》卷九十四干姜汤
制法 |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
功能主治 |
卒疝,绕脐腹卒暴疼痛。 |
用法用量 |
每服2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
《圣济总录》卷一六二干姜汤
制法 |
上锉,如麻豆大。 |
功能主治 |
产后霍乱吐利,四肢逆冷,虚烦。 |
用法用量 |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取8分,去滓。食前温服。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
《圣济总录》卷二十七干姜汤
制法 |
上药锉如麻豆大。 |
功能主治 |
伤寒食毒,头痛恶寒,心腹虚胀,大便泄利。 |
用法用量 |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
摘录 |
《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
方出《千金》卷十四,名见《圣济总录》卷四十三干姜汤
别名 |
干姜黄连汤 |
功能主治 |
小肠虚寒,痛下赤白,肠滑,肠中懊檂。腹中痛,里急后重,头偏痛,耳颊痛。 |
用法用量 |
干姜黄连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
摘录 |
方出《千金》卷十四,名见《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
《普济方》卷二一一干姜汤
制法 |
上为散。 |
功能主治 |
卒大注,及赤白滞下,困笃欲死,肠已滑。 |
用法用量 |
以水3升,煮取3合,去滓,纳阿胶,顿服。不愈更作服之。 |
摘录 |
《普济方》卷二一一 |
治饮食辄噎方(《集验》名半夏汤)。
干姜 石膏(各四两) 人参 桂心 栝蒌根(《集验》作桔梗各二两) 甘草(一两)半夏 小麦(各一升) 吴茱萸(二升) 赤小豆(三十粒)
上十味 咀,以酒五升,水一斗,煮枣二十枚,去滓合煮,取三升,分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