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加人参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白虎加人参汤
别名 | 化斑汤 |
功能主治 | 治伤寒发斑,口燥烦渴。 |
用法用量 | 上作一服,水二钟,粳米一百粒,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
摘录 |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
《伤寒论》白虎加人参汤
别名 | 人参白虎汤(《玉机微义》卷九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功能主治 | 清热泻火,益气生津。伤寒或温病,里热盛而气阴不足,发热,烦渴,口舌干燥,汗多,脉大无力;暑病津气两伤,汗出恶寒,身热而渴。 |
用法用量 | 上五味,以水1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分服。 |
备注 | 本方所治为气分热盛而津气不足之证,故在白虎汤清热生津的基础上,加人参以益气生津。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谓此方"以生山药代粳米,则其方愈稳妥,见效亦愈速"。 |
摘录 | 《伤寒论》 |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六卷 >> 白虎加人参汤
治太阳中热,汗出恶寒,身热而渴者,暍是也。
石膏一斤 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右五味,以水如前煮服法。
【集注】赵良曰:汗出恶寒,身热而不渴者,中风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者,中暍也。其证相似,独以渴不渴为辨。然伤寒,中风,皆有背微恶寒,与时时恶风而渴者,亦以白虎人参汤治之。盖为火烁肺金,肺主气者也;肺伤则卫气虚,卫虚则表不足,由是汗出身热恶寒。『内经』曰: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膈消则渴,皆相火伤肺所致,可知其要在救肺也。石膏能治三焦火热,功多于清肺,退肺中之火,故用为君。知母亦就肺中泻心火,滋水之源,人参生津益所伤之气而为臣。粳米,甘草补土以资金为佐也。
《删补名医方论》:卷(六) >> 白虎加人参汤
治太阳中热,汗出恶寒,身热而渴者, 是也。
石膏(一斤) 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上五味,以水如前煮服法。
【集注】赵良曰∶汗出恶寒,身热而不渴者,中风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者,中也。其证相似,独以渴不渴为辨。然伤寒、中风,皆有背微恶寒与时时恶风而渴者,亦以白虎人参汤治之。盖为火烁肺金,肺主气者也。肺伤则卫气虚,卫虚则表不足,由是汗出身热恶寒。《内经》曰∶斛移热于肺,传为膈消。膈消则渴,皆相火伤肺所致,可知其要在救肺也。石膏能治三焦火热,功多于清肺,退肺中之火,故用为君。知母亦就肺中泻心火,滋水之源,人参生津益所伤之气而为臣。粳米、甘草补土以资金为佐也。
《伤寒寻源》:白虎加人参汤
白虎汤原方.加人参三两.煮服同前法.
白虎.西方金神也.主治在肺.并非专属阳明.兹之加人参者.则治在阳明胃矣.按经文于白虎汤证.并无一言及渴.而加人参方中.或曰口燥渴.或曰大烦渴.或曰渴欲饮水数升.此多得之汗吐下后.内热未除.胃液垂涸.故加入人参于白虎汤中.是移清金涤热之功.转而为益胃滋干之用.庶几泻子实而补母虚.两收其利.
再按白虎汤证主散邪涤热.故不宜加入人参.留恋邪气.此加人参.用以救垂尽之胃气.故宜人参益胃.而白虎乃得协成其清热止渴之用.
古圣立方.一药岂轻加哉.
《退思集类方歌注》:白虎汤类 >> 白虎加人参汤
治伤寒服桂枝汤后,大汗出,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并治太阳中 ,汗出恶寒,身热烦渴,及火热伤肺,传为膈消,最良。
白虎汤原方加人参三两,煮服同前法。
白虎汤清气分火,(白虎汤清阳明气分之热邪,调胃承气汤导阳明血分热邪。)石膏知母甘草佐,再加粳米煮成汤,(石膏清火,知母滋阴,甘草缓阳明之津气。因石膏性重,知母性滑,恐其疾趋于下,另设煎法,以米熟汤成,俾辛寒重滑之性,得粳米、甘草,载之于上,逗留阳明,而成清肃肺胃之功。)止渴除烦功用播。汗多热盛最相宜,(汗多热盛,是白虎之的证。)无汗恶寒大不妥。(无汗恶寒,是白虎之大禁。)脉滑洪长舌燥干,阳明邪热之为祸。纵使肢寒亦用清,此名热厥医休左。(脉滑而四肢厥冷,内有烦渴谵语等见证,此谓热厥,治宜清解,误用热药则死。)病久津枯胃火焚,原方加入人参可,(名白虎加人参汤)补虚清火以生津,(白虎加参,功用若此。)中暑膈消力能荷。(中暑即中 , 者暑热之气也。膈
《伤寒括要》:太阳篇七十三方 >> 白虎加人参汤
知母 石膏 甘草 粳米 人参
主太阳中 .发热恶寒.脉微弱.手足逆冷而渴者.白虎加人参汤.又曰.身无大热.
口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渴者.
宜麻黄汤.渴者宜五苓散.并非白虎所宜也.惟大渴饮水.无表症者.乃可与白虎.加人参以除里热.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外感痉湿暍疟 >> 白虎加人参汤
生石膏 八钱 知母 四钱 炙甘草 三钱 粳米 四钱 人参 五钱
治暍病。感冒风寒,身热而渴,汗出恶风者。
暍病即暑病。内热蒸发则汗出。内燥热则外恶寒。暑伤肺气,津液枯燥,则身热而渴。白虎养中气清肺燥,加人参益气生津也。暑病之脉甚虚,身热又复恶寒,内气必有燥结。石膏善清暑热,最开燥结。凡用石膏之病,必有燥热在肺之证。恶寒而渴是也。暑脉虽虚,而用石膏之脉,必重按滑而有力。最宜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