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地龙
《中华本草》抓地龙
拼音 | Zhuā Dì Lónɡ |
别名 | 山文竹、糙叶天冬、毛叶天冬、霸天王、寄马桩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攀援天门冬的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paragusbrachyphylusTurcz.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煮沸约30min,捞出,剥除外皮,晒干或鲜用。 |
原形态 | 攀援天冬,攀援植物。块根呈近圆柱形,肉质,直径7-15mm。茎有分枝,表面平滑无毛,长约20-100cm,分枝具纵凸纹,常见有软骨质齿。叶状枝每4-10枚组成簇,呈扁平圆柱形,略有几条棱,伸直或呈弧状弯曲,长4-20mm,直径约0.5mm,有软骨质齿,或不明显;叶呈鳞片状,基部有刺状短距,长l-2mm,有时距不明显。花呈淡紫褐色,常每2-4朵腋生;花梗长3-6mm,关节位于近中部;雄花花被长7mm,花丝中部以下贴生于花被片上;雌花较小,花被长约3mm。浆果熟时红色,直径6-7mm,通常含种子4-5颗。花期5-6月,果期8月。 |
生境分部 | 生态环境:生于中低山的山坡。灌木丛中或田野、村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和宁夏等地。 |
性状 | 性状鉴别:块根长梭状,肉质,肥厚,长达10cm以上,直径7-12mm,表面有细纵纹及深浅不一沟纹,黄白色至棕黄色。质柔韧,有粘性;气微,味淡。 |
药理作用 | 0.25%根的水浸液,对致乏库蚊孑孓有杀死作用,杀死率为98%。 |
性味 | 味苦;微辛;性温 |
功能主治 | 祛风湿;止痒。主风湿痹痛;湿疹;皮肤瘙痒;毒肿疮疡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9g。外用:适量,捣敷。 |
摘录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