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剑蕨
《中华本草》中华剑蕨
拼音 | Zhōnɡ Huá Jiàn Jué |
出处 |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剑蕨科植物中华剑蕨的根茎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oxogramme chinensis Ching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去年与须根,洗净,晒干;或全草洗净晒干。 |
原形态 | 植株高8-18cm。根茎细长,横生,密被褐棕色、披针形鳞片。叶近生,具短柄;叶片肉质,线状披针形,长5-17cm, 中部宽1-1.2cm,先端锐尖,基部楔形并下延至叶柄底部,全缘或微波状,干后革质,上面有皱纹;中脉两面稍隆起。孢子囊群长圆形,通常5-8对,彼此分开,极斜向上,有时与中脉几平行,排列于中脉两侧,生长于背面中部以上,下部不育;无囊群盖。 |
生境分部 | 生态环境:附生于海拔1500-2400m的常绿林中树干或阴显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
性味 | 苦;性微寒。 |
归经 | 膀胱;肾经 |
功能主治 | 清热解毒;利尿。。主尿路感染;乳腺炎;狂犬咬伤。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 |
各家论述 | 《新华本草纲要》:味苦,涩,性微寒。有清热解毒、活血、利尿的功能。用于痨伤、尿道炎、狂犬咬伤等。 |
摘录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