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树根
《中药大辞典》枣树根
拼音 | Zǎo Shù Gēn |
别名 | 枣根(《本草经集注》)。 |
出处 | 《纲目》 |
来源 | 为鼠李科植物枣的树根。 |
原形态 | 植物形态详"大枣"条。 |
性味 | 《四川中药志》:"性平,味甘,无毒。" |
功能主治 | 治关节酸痛,胃痛,吐血,血崩,月经不调,风疹,丹毒。
①《千金方》:"治小儿火丹,初从足趺起,正赤色者,煮汁沐浴五、六度。" ②《分类草药性》:"治吐血,崩症。调经种子。" ③《四川中药志》:"下乳,清热,调经。治湿气及小儿风丹。"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煎水洗。 |
复方 | ①治荨麻疹(风丹):枣子根同樟树皮煎水洗浴,日二次。(《四川中药志》)
②治关节酸痛:枣树根一两,五加皮五钱。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③治胃痛:鲜枣树根二两,猪舌头一个。炖熟吃。(江西《草药手册》) |
摘录 | 《中药大辞典》 |
《中华本草》枣树根
拼音 | Zǎo Shù Gēn |
英文名 | Root of Common Jujube, Root of Chinese Date |
别名 | 枣根、枣子根。 |
出处 | 出自《本草纲目》。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枣Ziziphus jujuba Mill.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iziphus jujuba Mill. 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挖,鲜用或切片晒干。 |
原形态 | 枣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0m。有长枝、短枝和新枝,长枝平滑,无毛,幼枝纤细略呈“之”形弯曲,紫红色或灰褐色,具2个托叶刺,长刺可达3cm,粗直,短刺下弯,长4-6mm;短枝短粗,长圆状,自老枝发出;当年生小枝绿色,下垂,单生或2-7个簇生于短枝上。单叶互生,纸质,叶柄长1-6mm,长枝上的可达1cm;叶片卵形、卵状椭圆形,长3-7cm,宽2-4cm,先端钝圆或圆形,具小尖头,基部稍偏斜,近圆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浅绿色,无毛或沿脉被疏柔毛;基生三出脉。花黄绿色,两性,常2-8朵着生于叶腋成聚伞花序;萼5裂,裂片卵状三角形;花瓣5,倒卵圆形,基部有爪;雄蕊5,与花瓣对生,着生于花盘边缘;花盘厚,肉质,圆形,5裂;子房2室.与花盘合生,花柱2半裂。核果长圆形或长卵圆形,长2-3.5cm,直径1.5-2cm,成熟时红色,后变红紫色,中果皮肉质、厚、味甜,核两端锐尖。种子扁椭圆形,长约1cm。花期5-7月,果期8-9月。 |
生境分部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700m以下的山区、丘陵或平原,全国各地广为栽培,栽培品种甚多。 资源分布:原产我国,现亚洲、欧洲、和美洲常有种植。 |
性味 | 甘;温 |
归经 | 肝;脾;肾经 |
功能主治 | 调经止血;祛风止痛;补脾止泻。主月经不调;不孕;崩漏;吐血;胃痛;痹痛;脾虚泄泻;风疹;丹毒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0-30g。外用:适量,煎水洗。 |
各家论述 | 1.《千金方》:治小儿火丹,初从足趺起,正赤色者,煮汁沐浴五、六度。 2.《分类草药性》:治吐血,崩症。调经种子。 3.《四川中药志》:下乳,清热,调经。治湿气及小儿风丹。 |
摘录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