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蹄
《中药大辞典》野猪蹄
拼音 | Yě Zhū Tí |
出处 | 《医林纂要》 |
来源 | 为猪科动物野猪的蹄。 |
原形态 | 动物形态详"野猪肉"条。 |
功能主治 | ①《医林纂要》:"祛风治痹。"
②《随息居饮食谱》:"蹄爪补力更胜(野猪肉),一切痈疽不敛,多年漏疮,煨食。" |
摘录 | 《中药大辞典》 |
《中华本草》野猪蹄
拼音 | Yě Zhū Tí |
英文名 | Wild boar's trotter |
出处 | 出自《医林纂要》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猪科动物野猪的蹄。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us scrofa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捕杀后,割取四蹄,去毛洗净,鲜用。 |
原形态 | 野猪,形似家猪。体长红1.5m,体重约150kg,最大雄猪可达250kg。其头部较宽大,吻部十分突出,呈圆锥形,末端具裸露的软骨垫。雄猪犬齿特别发达,上下犬齿皆向上翘,称为獠牙,露出唇外,雌猪獠牙不发达。耳直立,四肢较短,尾细小。身体被刚硬的针毛,背脊鬃毛显着,这些毛的尖端大多分叉。一般为棕黑色,面颊、胸部杂有灰白、污白色毛。幼猪躯体呈淡黄褐色,背部有6条淡黄色纵纹,俗称“花猪”。 |
生境分部 | 生态环境:多栖息于灌木丛、较潮湿的草地或混交林、阔叶林中晨昏或夜间活动;性极凶猛;一般成群活动。杂食性,植物根茎、野果、动物尸体及各种昆虫均食,亦盗食农作物。 资源分布:分布几乎遍及全国。 |
性味 | 味甘;性平 |
归经 | 肺;肝经 |
功能主治 | 祛风通痹;解毒托疮。主风痹;痈疽;漏疮 |
用法用量 | 内服:煮食或煨食,50-250g。 |
各家论述 | 1.《医林纂要》:祛风治痹。 2.《随息居饮食谱》:蹄爪补力更胜(野猪肉),一切痈疽不敛,多年漏疮,煨食。 |
摘录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