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柿子
《中药大辞典》小柿子
拼音 | Xiǎo Shì Zi |
别名 | 地石榴、跳八丈(《云南中草药》),小面瓜(《云南思茅中草药选》),牙万卖(傣名)。 |
出处 | 《云南中草药》 |
来源 | 为大戟科植物小叶黑面叶的根或叶。全年可采。 |
原形态 | 灌木,高1~2米,全体无毛。茎皮灰褐色,枝近圆柱形,带绿色。单叶互生,革质,叶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4厘米,宽2~3厘米,全缘。花小,黄色,2~4朵生于叶腋。蒴果球形。
本植物的叶(小柿子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
生境分部 | 生于向阳坡地及灌木林中。 |
性味 |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苦涩,凉。" |
功能主治 | ①《云南中草药》:"收敛止血。治月经过多,崩漏,痛经,白带,痢疾,腹泻,黄疸,预防流脑。"
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清热解毒,止血镇痛。治急性胃肠炎,痢疾,感冒发热,腹痛泄泻,咽喉炎,扁桃腺炎。"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0.5~1两。 |
摘录 | 《中药大辞典》 |
《中华本草》小柿子
拼音 | Xiǎo Shì Zi |
英文名 | root of Littleleaf Breynia |
别名 | 地石榴、跳八丈。 |
出处 | 出自《云南中草药》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钝叶黑面神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eynia retusa (Dennst.)Alston[phyllanthus retusa Dennst.;B.patens(Roxb.)Benth.]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洗净,晒干。 |
原形态 | 钝叶黑面神 落叶灌木,高1-2m。全株平滑无毛。茎皮灰褐色。小枝四棱,带绿色。单叶互生;叶柄长约3mm;叶片椭圆形、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4cm,宽2-3cm,光瑞钝或近急尖,全缘,干后变黑褐色。花小,黄绿色,2-4朵生于叶腋;单性异株,花瓣和花盘缺;雄花萼片6,陀螺状;雄蓝3,花丝合生成柱,生于短丝状花梗上,雄蕊柱伸出于花药之上;雌花径2.5-4mm,花萼盘状,先端6裂,具较短花梗,花柱粗大,具3叉;子房3室。蒴果近圆球状,直径8-10mm,果皮肉质不开裂,橙红色,无毛,有种子10-12颗。基部有宿存花萼。花期4-9月,果期7-11月。 |
生境分部 | 生态环境:生于向阳山坡、路坎及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
化学成分 | 抽提物Leptaden有利乳作用。Leptadinare-ticulata中也含有这种成分。 |
性味 | 味苦;涩;性凉 |
归经 | 心;大肠经 |
功能主治 |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外感发热;咽痛;泄泻;痢疾;崩漏;白带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 |
各家论述 | 1.《云南中草药》:收敛止血。 2.《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清热解毒,止血镇痛。 |
摘录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