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筏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虾筏草
拼音 | Xiā Fá Cǎo |
别名 | 水串草 |
来源 | 柳叶菜科岩生柳叶菜Epilobium cephalostigma Hausskn.,以全草入药。 |
生境分部 | 四川。 |
性味 | 苦,平。 |
功能主治 | 清热,疏风,除湿,消肿。主治喉头肿痛,伤风声哑,月经过多,水肿。 |
用法用量 | 3~5钱。 |
摘录 | 《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辞典》虾筏草
拼音 | Xiā Fá Cǎo |
别名 | 水串草 |
出处 | 《四川常用中草药》 |
来源 | 为柳叶菜科植物岩生柳叶菜的全草。夏季采,晒干。 |
原形态 | 多年生草本,高1.5~60厘米。茎具棱上部及枝均有细曲毛,下部仅棱上有细曲毛。单叶对生;长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有时卵状披针形,长1.5~9厘米,宽5~33毫米,上部的叶颇小,先端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不整齐锯齿,两面脉上均被白色毛及腺毛;叶柄极短。花单生于叶腋,淡红色至白色;花梗短,有曲毛;花萼管线状,裂片4,披针形;花瓣4,2裂,紫色,长椭圆形;雄蕊8;子房下位,有紧贴的曲毛,花柱短,柱头头状,显着膨大。蒴果长线形,长3.5~8厘米,有4棱,疏被细曲毛,开裂为4果瓣,各瓣反折。种子多数,卵形或椭圆形,褐色,先端有银白色束毛。花期4~5月,果期6~7月。 |
生境分部 | 生于低山区的山坡草丛中。分布四川、广西等地。 |
性味 | 苦,平。 |
功能主治 | 清热,疏风,除湿,消肿。治喉头肿痛,伤风声哑,月经过多,水肿。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5钱。 |
摘录 | 《中药大辞典》 |
《中华本草》虾筏草
拼音 | Xiā Fá Cǎo |
英文名 | all-grass of Capitatestigma willowweed |
别名 | 水串草 |
出处 | 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药》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岩生柳叶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pilobium cephalostigma Hausskn.(Hausskn.)C.J.Chen [E.cephalostigma Hausskn.]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或鲜用。 |
原形态 | 多年生草本,高15-60cm。茎具棱,上部及枝均有细曲毛,下部仅棱上有细曲毛。单叶对生;叶柄极短;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有时卵状披针形,长1.5-9cm,宽5-33mm,上部的叶较小,先端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不整齐锯齿,两面脉上均被白色毛及腺毛。花单生于叶腋,淡红色至折色;花梗极短,有曲毛;花萼管线状,裂片4,披针形,披针形,裂片间有一簇短柔毛;花瓣4,2裂,紫色,长椭圆形;雄蕊8;子房下位,有紧贴的曲毛,花柱短,柱头头状,显着膨大。蒴果长线形,长3-8cm,有4棱,疏被细曲毛,开裂为4果瓣,各瓣反折,种子多数,卵形或椭圆形,褐色,先端有银白色束毛。花期4-5月、果期6-7月。 |
生境分部 | 生态环境:生于低山区的坡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西南及陕西、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等地。 |
性味 | 味苦;辛;性平 |
功能主治 | 疏风清热;凉血止血。主风热声嘶;咽痛;水肿;咯血;便血;月经过多;刀伤出血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
摘录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