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叶薯
《中华本草》五叶薯
拼音 | Wǔ Yè Shǔ |
别名 | 毛狗苕、玉苁蓉、朱砂莲、毛团子、蓑衣包、血参、苦卡拉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五叶薯蓣的块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oscorea pentaphylla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
原形态 | 五叶薯蓣 缠绕草质藤本。块茎形状不规则,通常为长卵形,外皮有多数细长须根,断面刚切开时白色,不久变棕色。茎疏被短柔毛,有皮刺。掌状复叶有3-7小叶;小叶片常为倒卵状椭圆形,最外侧的小叶常为斜卵状椭圆形,长6.5-24cm,宽2.5-9cm,先端短渐尖或凸尖,全缘,表面疏被贴伏短柔毛,背面疏生短柔毛;叶腋内有珠芽。雄花无梗,穗状花序排列成圆锥状,长可达50cm,花轴密被棕褐色短柔毛;小苞片2,近半圆形,稍有短柔毛;发育雄蕊3。雌花序穗状,单一或分枝;花序轴和子房密被棕褐色柔毛。蒴果三棱状长椭圆形,薄革质,长2-2.5cm,宽1-1.3cm,成熟时黑色,疏生短柔毛;种子通常两两着生于每室中轴顶部,种翅向蒴果基部延伸。花期8-10月,果期11月-翌年2月。 |
生境分部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m以下的林边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西藏等地。 |
性味 | 甘;平 |
功能主治 | 补脾益肾;利湿消肿。主牌肾虚弱;浮肿;泄泻;产后瘦弱;缺乳;无名肿毒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烂敷。 |
注意 | 《广西民族药简编》:“忌吃酸辣食物”。 |
摘录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