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Tiān Zhú Zǐ |
英文名 |
Fructus Nandinae Domesticae |
别名 |
天竹子、南竹子、白天竹 |
来源 |
为小檗科植物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 Thunb.的果实。果实于11~12月或2月采收,晒干。 |
原形态 |
常绿灌木,高约2m。茎直立,幼枝黄色。叶互生,集生茎端,为三回羽状复叶,小叶革质,椭圆状披针形,长3~7cm,先端渐尖,全缘,深绿色,冬季常变红色;小叶下方及叶柄基部有关节。圆锥花序顶生;花被片多轮,每轮3片,外轮小,内轮大;雄蕊6,花瓣状;子房上位。浆果球形,熟时鲜红色。花期5~6月,果期9~10月。 |
生境分部 |
生于湿润山谷、山坡杂林下;或栽培于庭园。产于长江中下游各地。 |
性状 |
果实球形,直径7~9mm。表面黄红色或红紫色,光滑,微具光泽,有时稍凹陷,顶端宿存微突起的柱基,基部有细果柄或其断痕。果皮质脆易碎,种子两粒,略呈半球形,内面凹下,黄棕色。味酸涩。 |
化学成分 |
含异紫堇啡碱(isocorydine)、原阿片碱(protopine)、0-甲基南天竹碱(0-methyldomesticine)、 氢氰酸等。 |
性味 |
性平,味酸、甘。 |
功能主治 |
敛肺镇咳。用于久咳气喘、百日咳。 |
摘录 |
《中药大辞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