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葵
《全国中草药汇编》蜀葵
拼音 | Shǔ Kuí |
别名 | 棋盘花、麻杆花、一丈红、蜀季花、斗篷花、饽饽花、光光花、熟季花、端午花 |
来源 | 锦葵科蜀葵属植物蜀葵Althaea rosea (L.)Cavan.,以根、叶、花、种子入药。春秋采根,晒干切片;夏季采花,阴干;花前采叶;秋季采种子,晒干。 |
性味 | 甘,凉。 |
功能主治 | 根:清热,解毒,排脓,利尿。用于肠炎,痢疾,尿道感染,小便赤痛,子宫颈炎,白带。
子:利尿通淋。用于尿路结石,小便不利,水肿。 花:通利大小便,解毒散结。用于大小便不利,梅核气,并解河豚毒。 花、叶:外用治痈肿疮疡,烧烫伤。 |
用法用量 | 根:3~6钱;子、花均为1~2钱;外用适量,鲜花、叶捣烂敷或煎水洗患处。 |
摘录 | 《全国中草药汇编》 |
《本草纲目》:草部(二) >> 蜀葵
「释名」戎葵、吴葵。
「气味」(苗)甘、微寒、无毒、滑。(花)咸、寒、无毒。(子)甘、冷、无毒。
「主治」
1、小便淋痛。和蜀葵根洗净、锉细,加水煎开几次,服之极效。
2、小便尿血用蜀葵茎研累,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3、肠胃生痈(即内痈。败血腥秽,脐腹冷痛)。用单叶红蜀葵根、白芷各一两,白枯矾、白芍药各五钱,共研为末,加溶化了的黄蜡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此方名“怀忠丹”。脓血排尽后,宜服“十宣散”补养身体。
4、诸疮肿痛。用蜀葵根去黑皮,捣烂,加水调稠贴患处。
5、二便不通。用蜀葵花一两,捣烂,加麝香半钱,水一大碗煎服。用根代花亦可。
6、妇女带下(脐腹冷痛,面色萎黄)。用蜀葵花一两,阴干为末,每服一小匙,空心服,温酒送下。治赤事宜和红花,治白带用白花。
7、酒赤鼻。用蜀葵花研末,加猪油调匀,晚上敷涂,白天洗去。
8、痈肿不穿头。用蜀葵子为末,水调敷患处,即穿。
《冯氏锦囊秘录》:草部下 >> 蜀葵
蜀葵,须分三种,红葵花,治赤带赤痢如神,血燥兼治。白葵花,驱白带白痢速效,气燥亦驱,子能催生堕胎,疗淋涩水胫,下胞衣,通乳汁,一切疮癣疥痈,研末敷之。黄蜀葵花各种,催生产尤灵。敷金疮更验,子炒研调酒,亦催产捷方。
《医学入门》:治燥门 >> 蜀葵
蜀葵甘寒钝人性,解热利便根茎胜,叶消热痢制石丹,子除水肿风疥病,花有五色能润燥,赤白带下偏相应。
种出巴蜀,似葵,花有五色,如槿花。无毒。阴中阳也。久食钝人性灵。根茎,主客热,利小便,散脓血恶汁。叶,主热毒下痢及丹石发热结,煮食或捣汁服之。又烧灰敷金疮,捣烂敷火疮。子,主水肿淋涩,催生落胎,治一切疮疥瘢疵土靥,小儿风疹。花,赤者治血燥,白者治气燥;赤治赤带,白治白带,空心酒下。又白者治 疟,并阴干用。
《证类本草》:蜀葵
(蜀葵_图缺)
味甘,寒,无毒。久食钝人性灵。根及茎并主客热,利小便,散脓血恶汁。叶烧为末,敷金疮。煮食,主丹石发,热结。捣碎,敷火疮。又叶炙煮,与小儿食,治热毒下痢及大人丹痢。捣汁服亦可,恐腹痛,即暖饮之。
花 冷,无毒。治小儿风疹。子,冷,无毒。治淋涩,通小肠,催生落胎,疗水肿,治一切葵,一名KT《尔雅》云∶ ,戎葵。释曰∶ ,一名戎葵。郭曰∶蜀葵也,似葵,华如槿华。戎、蜀盖其所自也,因以名之。[(新补)见陈藏器、日华子。]图经文具冬葵条下。
圣惠方∶治妇人白带下,脐腹冷痛,面色痿黄,日渐虚困。以白葵花一两,阴干为末,空心温酒下二钱匕。如赤带下,用赤花。千金方∶治横生倒产。末葵花,酒服方寸匕。经验后敷之。孙真人∶食之,狗咬疮不差。又能钝人情性。
衍义曰∶蜀葵,四时取红单叶者,根阴干。治带下,排脓血恶物,极验。
《本经逢原》:隰草部 >> 蜀葵
甘寒滑,无毒。
发明 葵以蜀中最胜,种类最多,其子入药。皆性滑利窍,能润气血之燥。《千金》称其除客热,利肠胃,是言其概也。东垣取其花之白者治白带,赤者治赤带,随其色而为所用;被狗啮者食之,疮永不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