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材 > 水杨枝叶

水杨枝叶

《中药大辞典》水杨枝叶

拼音 Shuǐ Yánɡ Zhī Yè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杨柳种植物红皮柳枝叶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水杨根"条。
性味 《唐本草》:"味苦,平,无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治久痢,痈肿疮毒。
①《唐本草》:"主久痢赤白,捣水绞取汁,服一升,日二。"
②《纲目》:"主痈肿、痘毒。"
③《医林纂要》:"泻火毒,宣毒气。"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捣汁。外用:煎水熏洗。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水杨枝叶

拼音 Shuǐ Yánɡ Zhī Yè
出处 出自《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杨柳科植物红皮柳的枝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ix sinopurpurea C.Wang et Ch.Y.Yang
采收和储藏:春季采收嫩枝条、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灌木。小枝无毛;当年枝初有短绒毛,后无毛。芽长卵形或长圆形,初有毛,后无毛。叶对生或斜对生,披针形,长5-10cm,宽1-1.2cm,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腺锯齿,幼时有短绒毛,脉上尤密,成叶两面无毛;托叶卵状披针形或斜卵形。花先叶开放,长2-3cm,对生或互生,无花序梗,基部具2-3枚下面密被长毛的椭圆形鳞片;苞片卵形,黑色,两面具长柔毛;腺体1,腹生;雄蕊2,花丝合生,无毛,花药4室;子房密被灰绒毛,柄短,花柱长0.1-0.2mm,柱头头状。花期4月,果期5月。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1600m的山坡灌木丛中,或没河生长。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湖北等地。
性味 苦;性平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主久疾;黄疸;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捣汁。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各家论述 1.《纲目》:水杨根,治痈肿,故近人用枝叶治痘疮。魏直《博爱心鉴》云,痘疮数日,陷顶,浆滞不行,或风寒所阻者,宜用水杨枝叶;无叶用枝五斤,流水一大釜,煎汤温浴之,如冷添汤,良久,照见累起有晕丝者,浆行也,如不满,再浴之。力弱者,只洗头面手足。如屡浴不起者,气血败矣,不可再浴。始出及痒塌者,皆不可浴。痘不行浆,乃气滞血涩,腠理固密,或风寒外阻而然;浴令暖气透达,和畅郁蒸,气血通澈,每随暖气而发,行浆贯满,功非浅也。若内服助气血药,藉此升之,其效更速,风寒亦不得而阻之矣。
2.《唐本草》:主久痢赤白,捣水绞取汁,服一升,日二。
3.《医林纂要》:泻火毒,宣毒气。
摘录 《中华本草》

《本草从新》乔木类 >> 水杨枝叶

宣、行气血.
苦平.痘疮顶陷.浆滞不起.煎汤浴之.(此因气凝血滞、或风寒外束而然、宜用水杨枝叶、无叶用嫩枝五斤、流水一釜、煎汤温浴、如冷添汤、良久照见累起有晕丝者、浆行也、如不满、再浴之、虚人只洗头面手足、屡浴不起者死、初出及痒塌者、皆不可浴、若内服助气血药、其效更速、此方有燮理之妙、盖黄钟一切而蛰虫启户、东风一吹而坚冰解冻之义也.)


《得配本草》木部(乔木类二十七种) >> 水杨枝叶

苦,平。行气血。捣汁,治久痢赤白。

生捣,贴乳痈。

即木耳
苦、辛、平。入足阳明经。调中理气。除痰涎,止反胃。
胃虚弱者禁用。


《药性切用》木部(乔木类) >> 水杨枝叶

性味苦平,泄滞起陷,痘疮顶KT ,浆滞不起者,可煎汤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