鲥鱼
《全国中草药汇编》鲥鱼
拼音 | Shí Yú |
来源 | 鲱形目鲱科鲥鱼Macrura reevesii (Richardson),以肉入药。 |
生境分部 | 我国沿海。 |
功能主治 | 补中益气,温补脾肺。治烫、火伤,疔疮。 |
摘录 | 《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辞典》鲥鱼
拼音 | Shí Yú |
别名 | 瘟鱼(《纲目》),三黎(《本草求原》)。 |
出处 | 《食疗本草》 |
来源 | 为鲱科动物鲥鱼的肉或全体。 |
原形态 | 体长椭圆形,侧扁。长约24厘米,大者达50厘米以上。头侧扁,前端钝尖,口大,端位,口裂倾斜,下颌稍长,上颌正中有一缺刻,后端达于眼后缘的下方。鳃耙细密。鳞片大而薄,上有细纹;无侧线,体侧纵列鳞41~47;横列鳞16~17。腹部狭窄,腹面有大形而锐利的棱鳞,排列成锯齿状的边缘,腹鳍前为17~19,腹鳍后为12~15。腹鳍极小,胸鳍、腹鳍基部有大而成长形的腋鳞。背鳍17~18,起点与腹鳍相对。臀鳍18~20。尾鳍深分叉,被有小鳞。休背及头部灰黑色,上侧略带蓝绿色光泽,下侧和腹部银白色,腹鳍、臀鳍灰白色,尾鳍边缘和背鳍基部淡黑色。
鲥鱼4~6月间生殖季节溯河而上,在江何的中、下游产卵繁殖。食物主要为浮游生物,有时亦食其他有机物。 本动物的鳞(鲥鱼鳞)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
生境分部 | 分布我国南海及东海,亦见于长江、珠江、钱塘江等流域的中、下游。 |
化学成分 | 食部每100克含水分65克,蛋白质16.9克,脂肪16.9克,碳水化物0.2克,灰分1克;钙33毫克,磷216毫克,铁2.1毫克,硫胺素微量,核黄素0.14毫克,尼克酸4毫克。 |
性味 | 甘,平。
①《食疗本草》:"平。" ②《纲目》:"甘,平,无毒。" |
归经 | 《本草求真》:"入脾、肺。" |
功能主治 | ①《食疗本草》:"补虚劳。"
②《日用本草》:"快胃气。" ③《本经逢原》:"性补,温中益虚。" |
注意 | ①《食疗本草》:"稍发疳痼。"
②《本草求原》:"发疥癞。" |
摘录 | 《中药大辞典》 |
《中华本草》鲥鱼
拼音 | Shí Yú |
英文名 | Seasonal shad, Reeves's shad |
别名 | 瘟鱼、箭鱼、三黎、时鱼、鲥刺、三耒 |
出处 | 1.《日用本草》:凡食(鲥鱼),不可煎熬,宜以五味同竹笋、获芽带鳞蒸食为佳。蒸下五味汁,以瓶盛埋上中,遇汤火伤取涂甚效。 2. 宁原《食鉴本草》:鲥鱼,年年初夏时则出,余月不复有也,故名。 3.《纲目》:鲥,形秀而扁,微似妨而长,白色如银,肉中多细刺如毛,其子甚细腻,大者不过三尺,腹下有三角硬鳞如甲,其肪亦在鳞甲中,自甚惜之。其性浮游,才出水即死,最易馁败。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鲱科动物鲥鱼的肉或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crura reevesii(Richardson) 采收和储藏:春末夏初捕捞,捕捞后。剖腹去脏,鲜用或晒干。 |
原形态 | 鲥鱼,体长椭圆形,侧扁,一般长32-65cm。头侧扁,前端钝尖,头背光滑,无线纹。吻中等长,圆钝。眼小,有脂眼睑几遮盖眼的1/2。鼻孔明显。口中大,前颌骨中间有明显缺刻,上颌骨末端伸达眼中间后方。两颌无牙。鳃孔大,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耙细密110+172。鳞片大而薄,上有细纹。纵列鳞44-47,横列鳞16-17。无侧线。腹面有大形锐利的棱鳞(16-19)+(13+14)。胸鳍、腹鳍基部有大而长形的腋鳞。背鳞17-18,起点与腹鳍相对。臀鳍18-20。胸鳍较短。腹鳍小。尾鳍深叉形。体背及头部灰黑色,上侧略带蓝绿色光泽,下侧和腹部银白色。腹鳍、臀鳍灰白色,其他各鳍淡黄色。 |
生境分部 | 生态环境:为回游性中上层鱼类。每年4-5月由海进入江河,6-7月份水温在28℃左右,即在干流或湖泊中繁殖产卵,卵浮性,具油球,卵径0.75mm,怀卵量150万-250万粒。受精卵在26℃水温h开始孵化。幼鱼在江湖中肥育,以浮游动物及硅藻为食,秋季返回海中生活。 资源分布:我国沿海及长江、钱塘江、珠江等水系均有分布。 |
化学成分 | 肉含蛋白质(protein),脂肪(fat),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vitamin)B1、B2,烟酸(nicotinic acid)。 |
性味 | 味甘;性平 |
归经 | 脾;肺经 |
功能主治 | 健脾补肺;行水消肿。主虚劳;久咳;水肿 |
用法用量 | 内服:适量,煮食。外用:适量,蒸油涂。 |
注意 | 不宜多食、久食。 |
各家论述 | 1.《食疗本草》:补虚劳。 2.《日用本草》:快胃气。 3.《本经逢原》:性补,温中益虚。 |
摘录 | 《中华本草》 |
《食物疗法》:鲥鱼
鲥鱼为初夏季节性的名贵鱼类,其肉多脂肪,鲜嫩无比,味极肥美,为酒席上的珍品。鲥鱼脂肪含量高于一般鱼类,每百克肉中高达17克。其性味甘平,能温中补虚,开胃醒脾,清热解毒。鲥鱼鳞主要外用,以直接敷贴、或香油敷涂、或焙干研末调敷。用治疔疮、烫火伤、下疳等。鲥鱼刺小而多,食时易鲠咽喉,可调服砂糖水或山楂水解鲠。
【应用实例】
1.疔疮:以鲥鱼贴疔疮上,固定紧,然后用力揭起,可拔疔根,但其痛无比。
2.烫火伤:蒸鲥鱼,取浮油外涂。
3.下疳:鲥鱼鳞焙干研末,白色者名白龙丹,外敷。
《本草求真》:鲥鱼
(鱼)温补脾肺
鲥鱼(专入脾肺)。生江中者。大而色青。味极甘美。生海中者。小而色赤。味则稍薄。皆为席中所尚。置于暗室之中。则能生光。血非常鱼可比。性温无毒。食能补中益气。而无之虑。较之于鲢。则性稍和。然惟夏时则有。余月则无。多食亦发疳痼。鳞用香油熬涂汤火伤效。
《本草从新》:化生类卵生类等 >> 鲥鱼
补虚劳.
甘平.补虚劳.(宁源食鉴本草云∶蒸下油、以瓶埋地中、取涂汤火伤、甚效、初夏时有、余月则无、故名、袁达禽虫述云∶鲥鱼 纲而不动、护其鳞也、不宜烹煮、唯以笋苋芹荻之属、连鳞蒸食乃佳、其鳞与他鱼不同、锻石水浸过、晒干、层层起之、以作女人花钿、甚良.)
《冷庐医话》:博物 >> 鲥鱼
《尔雅》 当作 ,郭璞注∶今江东呼最大长三尺者为当 。邵氏《正义》,谓即鲥鱼。
杭州学士诗云∶银光华宴催登早, 味寒家馈到迟。体物殊切。(炳章)按∶鲥鱼靥,取后不落阴干,凡遇疔疮,取靥贴疔上,外膏药盖贴八时许,疔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