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霜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霜
拼音 | Shí Shuānɡ |
来源 | 地衣类网衣科黑红衣属植物高山黑红衣Mycoblastus alpinus (Fr.)Kernst.,以叶状体入药。夏季雨后或小雨天采收,去杂质,晒干。 |
性味 | 苦、微涩,平。 |
功能主治 | 止血,消炎,镇痛,涩精。用于梦遗。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 |
用法用量 | 1~2钱。外用适量,研粉撒敷或香油调敷患处。 |
摘录 | 《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辞典》石霜
拼音 | Shí Shuānɡ |
出处 | 《陕西中草药》 |
来源 | 为网衣科植物高山黑红衣的全体。6~7月于雨后采收,去杂质,晒干。 |
原形态 | 地衣体灰白色,颗粒状,紧贴在基质上,外表似沉积物。子器黑色,圆盘状,直径1~2毫米;子囊下层无色;侧丝不分枝,紧密排列;子囊长椭圆形;孢子1个,无色,1室,椭圆形,壁厚。 |
生境分部 | 生于岩石上。 |
性味 | 味苦微涩,性平。 |
功能主治 | 止血,消炎,镇痛,涩精。治外伤出血,烫火伤,梦遗。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2钱。外用:研末敷。 |
复方 | ①治外伤出血:石霜三钱,太白三七二钱,共研细粉,撒敷患处。
②治烫火伤:石霜适量,研粉撒敷或香油调敷伤处。 |
摘录 | 《中药大辞典》 |
《中华本草》石霜
拼音 | Shí Shuānɡ |
出处 | 出自《陕西中草药》。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网衣科植物高山黑红衣的叶状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ycoblastus alpinus (Fr.)Kernst. 采收和储藏:6-7月于雨后或小雨天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
原形态 | 叶状体灰白色,颗粒状,紧贴于基质上,外观似沉积物。子囊盘黑色,圆盘状,直径1-2mm;侧丝不分枝,紧密排列,子囊长椭圆形,内有1个孢子,孢子无色,椭 圆形,1室,壁厚。 |
生境分部 | 生态环境:生于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等地。 |
性味 | 苦;微涩;性平 |
归经 | 肾经 |
功能主治 | 止血;敛疮;涩精。主外伤出血;烫火伤;梦遗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研末敷。 |
摘录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