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寄生
《中华本草》柿寄生
拼音 | Shì Jì Shēnɡ |
别名 | 万寿木寄生、樟本寄生、梨寄生、桑寄生、椰风、荷叶寄生、广丁香寄生、蚂蚱腿寄生、桐木寄生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棱枝槲寄生的带叶茎枝。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scum diospyrosicolum Hayata[V.angulatum auct.non Hevne ex DC.]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间采收,扎成束,晾干。 |
原形态 | 亚灌木,高0.3-0.5m。直立或披散,枝交叉对生或二歧分枝,位于茎基部或中部以下的节间近圆柱状,小枝的节间稍扁平,长1.5-3.5cm,宽2-2.5mm,干后具明显的纵肋2-3条。幼苗期具叶2-3对;叶片椭圆形或长卵形,长1-2cm,宽3.5-6mm,先端钝,基部狭楔形,基出脉3条,薄革质;成长植株的叶退化呈鳞片状。聚伞花序,1-3个腋生,总花梗几无,总苞舟形,长1-1.5mm,具花1-3朵;3朵花时中央1朵为雌花,侧生的为雄花,通常仅具1朵雌花或雄花;雄花花蕾时卵球形,长1-1.5mm,萼片4枚,三角形,花药圆形,贴生于萼片下半部;雌花花蕾时椭圆状,长1.5-2mm,基部具环状苞片或无,花托椭圆形,萼片4枚,三角形,长约0.5mm,柱头乳头状。浆果椭圆形或卵球形,长4-5mm,直径3-4mm,黄色或橙色,果皮平滑。花、果期4-12月。 |
生境分部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100m以下的平原或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寄生于柿树、樟树、梨树、油桐或壳斗科等多种植物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西南及陕西、甘肃、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等地。 |
性味 | 苦;性平 |
归经 | 肝;肺;胃经 |
功能主治 | 祛风湿;强筋骨;止咳;消肿;降压。主风湿痹痛;腰腿酸痛;咳嗽;咯血;胃痛;胎动不安;疮疖;高血压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大剂量可用至60g;或浸酒、炖肉。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
摘录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