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蝴蝶
《中药大辞典》石蝴蝶
拼音 | Shí Hú Dié |
别名 | 猫舌草、活血丹(《浙江天目山药植志》),蟑螂头、红叶脚趾草、脚趾叶、大青、五里香、岩竹、岩脚趾、丁字草、丁拔、尖叶脚疗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
出处 |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
来源 | 为景天科植物紫花景天的全草。全年可采。 |
原形态 | 多年生草本,无毛。茎直立,在节上稍呈之字形弯曲,长20~40厘米。叶互生,上部叶条形,长2厘米,宽2毫米;中下部叶椭圆状倒卵形,长约8.5厘米,宽3厘米,急尖,基部渐狭,边缘上部有波状钝齿.伞房花序顶生,径达10厘米,花密生;萼片5,披针形,长2~2.5毫米;花瓣5,紫色,卵状披针形,长5毫米,急尖;雄蕊10;心皮5,直立,披针形,离生。蓇葖果披针形。种子小,条形,褐色。花期10月。 |
生境分部 | 生于岩石缝中及瓦片上。分布安徽、浙江、广西等地。 |
性味 |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性凉,味苦。" |
功能主治 |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活血生肌,止血解毒。治挫伤,吐血,小儿惊风,胸膜炎,毒蛇咬伤,腰肌劳损,烫伤,带状疱疹。"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5~6钱(鲜者1~3两)。外用:捣敷。 |
复方 | ①治食积不化:石蝴蝶六至七钱,山楂(蔷薇科野山楂)根一两,仙鹤草四至五钱。水煎,早晚饭前各服一次。
②治吐血:石蝴蝶鲜全草一至三两,加仙鹤草等量。水煎,冲黄酒、红糖服。 ③治火烫伤:石蝴蝶研粉,油调敷患处。(选方出《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
摘录 | 《中药大辞典》 |
《中华本草》石蝴蝶
拼音 | Shí Hú Dié |
英文名 | Herb of Purpleflower Stonecrop |
别名 | 省头草、蟑螂头、红叶脚趾草、岩竹、紫花景天、猫舌草、丁字草、丁拔、尖叶脚疔草 |
出处 | 出自《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景天科植物紫花八宝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ylotelephium mingjinianum(S.H.Fu)H.Ohba[Sedum mingjinianum S.H.Fu]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用沸水撩过,晒干。 |
原形态 | 紫花八宝,多年生草本,高20-50cm。全株无毛。茎直立,不分枝,节处稍呈之字形弯曲。叶互生,质厚,中下部叶椭圆状倒卵形,长2.5-8cm,宽2-3cm,选择端急尖,基部渐狭,边缘有不整齐的波状锯齿,茎上部叶条形或狭卵形,长2cm,宽2-3mm。伞房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两性,密集;萼片5,长圆状披针形,长2-2.5mm,宽0.7mm;花瓣5,淡红紫色倒卵状长圆形,长5mm,宽1.7mm;雄蕊10,2轮,花丝与花瓣同长或略超出;鳞片5。匙状长方形;心皮5,离生,略短于花瓣。蓇葖果,披针形,直立。种子小,条形,褐色。花期9-10月,果期10月。 |
生境分部 | 生态环境:生于山间溪边阴湿处或岩石缝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广西等地。 |
性味 | 味苦;性凉 |
功能主治 | 活血止血;清热解毒。主吐血;挫伤;腰肌劳损;烫伤;毒蛇咬伤;带状疱疹;消化不良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9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
各家论述 |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活血生肌,止血解毒。治挫伤,吐血,小儿惊风,胸膜炎,毒蛇咬伤,腰肌劳损,烫伤,带状炮疹。 |
摘录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