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材 > 十八症

十八症

《全国中草药汇编》十八症

拼音 Shí Bá Zhènɡ
别名 歪叶子兰、大肠风
来源 胡椒科胡椒属植物光轴苎叶蒟Piper boehmeriaefolium Wall. var. tonkinense C. DC.,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切片晒干。
性味 辛,温。
功能主治 祛风散寒,散瘀止痛。用于感冒,风湿筋骨痛,跌打肿痛,痛经,闭经,胃寒疼痛;外用治毒蛇、蜈蚣咬伤。
用法用量 2~3钱,水煎或浸酒服。外用适量,研粉调涂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十八症

拼音 Shí Bá Zhènɡ
别名 歪叶子兰、小麻疙瘩(《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出处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 为胡椒科植物光轴苎蒟全株。全年可采。
原形态 直立亚灌木,高1~1.5米。茎节膨大,全株绿色,有香辣味。叶互生,有透明腺点,常为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两侧不对称,长10~16厘米,宽4~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两侧不等齐,一侧急尖,另一侧稍圆;叶脉7条;叶柄短,托叶着生于叶柄鞘内,与叶柄合生。花单性,雌雄异株;雄穗状花序长10~22厘米,总花梗长约1厘米,花序轴无毛;苞片近圆形,有时顶端突尖,具柄,盾状,直径约1.5毫米,表面有腺点;雄蕊2枚,花药肾形,2室,花丝基部肥大。雌穗状花序长8~11厘米,结果时长达16厘米;总花梗长1.5~2厘米;子房稍压扁,贴生于花序轴上,柱头顶生,4裂。浆果密集,球形,径约3毫米。花期2~5月。
生境分部 生于高山密林的阴暗山沟中。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辛,温。"
功能主治 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散寒,消察止痛。治风湿筋骨痛,跌打肿痛,胃寒疼痛;毒蛇,蜈蚣咬伤。"
②《云南中草药选》:"治痛经,闭经,伤风感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泡酒服。外用:研末调涂或鲜品捣敷。
复方 治痛经:歪叶子兰、泽兰,水煎服。(《云南中草药选》)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十八症

拼音 Shí Bá Zhènɡ
英文名 Herb of Tonkin Pepper
别名 歪叶子兰、小麻疙瘩、大肠风、苎叶蒌。
出处 出自《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 药材基源:为胡椒科植物光轴苎叶蒟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per boehmeriaefolium (Miq.)C. DC.var. tomkinense C.DC.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切片晒干。
原形态 光轴苎叶蒟直立亚灌木或有时呈攀援状,高约lm左右。茎节膨大,全株无毛,绿色并有香辣味,枝干时有疣点和纵纹。叶互生;叶柄长5-7mm,少达1cm;托叶长达叶柄的1/2-l/3,与叶柄合生;叶片薄纸质,有透明细腺点,干时常呈黑色,椭圆形、卵状长圆形或近卵形,两例甚不对称,长10-16(-20)cm,宽4(-10)-6(-12)cm,先端渐尖,基部偏斜,两侧甚不等齐,一侧尖,一侧稍圆,两面无毛,间或叶背脉上被疏毛,侧脉每边5-7条,宽的一侧3-4条,狭的一侧2-3条,有两对脉离基发自中脉。花单性,雌雄异株,穗状花序与叶对生;雄花序长10-15(-22)cm,宽2-3mm,总花便略长于叶柄,花序轴无毛;苞片圆形,有时光瑞突尖,具短柄,盾状,无毛,直径约15mm,表面有腺点;雄蕊2,花丝短,花药肾形,2室,花丝基部肥大;雌花序短于雄花序,一般长8-11cm,结果时长达16cm;总花梗长1.5-2cm,苞片与雄花序的相同;子房稍压扁,无柄,贴生于花序轴上,柱头顶生,4裂。浆果密集,球形,径约3mm。花期2-5月。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900m的密林下、山谷中或林绿与溪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茎蓝绿色,节膨大,有的有须根;断面中空。叶多卷缩,蓝绿色,完整叶卵圆形,长8-15cm,宽3-5cm,先端渐尖,基部歪斜,近全缘,可见透明腺点。有时带有稳状花序。气芳香,味辛、麻。
鉴别 理化鉴别(1)取本品5-10g,加甲醇70ml,回流10min,滤过。取滤液lml,加重氮化试剂1-2滴,显红色。(检查酚类)(2)取本品5g,加甲醇50ml回流提取10min,滤过。取滤液lml,加镁粉少许及浓盐酸数滴,置水浴中加热数分钟,显红色。(检查黄酮类)
性味 辛;温
归经 肝经
功能主治 祛风散寒;活血调经;消肿止痛。主风寒感冒,风湿痹痛,脘腹冷痛,牙痛,月经不调,痛绝,跌打肿痛,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5g。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涂或鲜品捣敷。
复方 治痛经:歪叶子兰、泽兰,水煎服。(《云南中草药选》)
各家论述 1.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散寒,消瘀止痛。治风湿筋骨痛,跌打肿痛,胃寒疼痛;毒蛇、蜈蚣咬伤。2.《云南中草药选》:治痛经,闭经,伤风感冒。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