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椒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椒草
拼音 | Shān Jiāo Cǎo |
别名 | 塌地草、卜罗草 |
来源 | 荨麻科山椒草Pellionia minima Makino,以全草入药。 |
生境分部 | 长江以南各省。 |
功能主治 | 舒筋活血。主治跌打损伤。 |
用法用量 | 山椒草、蛇葡萄根等量,用酒糟或酒拌和捣烂烘热敷患处,每日换一次。 |
摘录 | 《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辞典》山椒草
拼音 | Shān Jiāo Cǎo |
别名 | 塌地草(《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
出处 |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
来源 | 为荨麻科植物山椒草的全草。夏、秋采收。 |
原形态 | 多年生匍匐草本。茎细长,少分枝,长10~30厘米,密被细毛,褐绿色。叶互生,歪倒卵形,略带肉质,长5~10毫米,宽4~8毫米,先端钝圆,基部内侧楔形,外侧耳状圆形,缘有波状齿,上面有伏贴的毛。下面脉上有短毛;叶柄极短;托叶细小。花单性,雌雄异株,聚伞花序腋生;雄花序梗长1~1.5厘米,被细毛;雌花序无梗,稍成球形,外侧有狭披针形总苞,花极小,萼片5,线形,外侧上部有凿形附属体,宿存;雄蕊同数;雌花中有微小假雄蕊,雌蕊1,柱头毛笔状。瘦果椭圆形,长约0.7毫米,表面有瘤状突起,内有种子1个。花期3~4月。果期4~5月。 |
生境分部 | 生于温暖地区的低山及丘陵的阴湿处或岩石上,分布浙江、江西等地。 |
功能主治 | ①《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关节扭伤:山椒草、蛇葡萄根等量,用酒糟或酒拌和捣烂,烘热包敷患处,每日换一次。"
②江西《草药手册)):"治鸡眼脚:山椒草加童便捣敷。" |
摘录 | 《中药大辞典》 |
《中华本草》山椒草
拼音 | Shān Jiāo Cǎo |
别名 | 塌地草;卜罗草 |
出处 | 出自《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小赤车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llionia minima Makino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
原形态 | 多年生匍匐草本,长达30cm。茎褐色或绿色,少分枝,密被微细毛。叶互生,具极短的柄;托叶小;叶片在茎上为2列平展,斜倒卵形,长5-10mm,宽4-8mm,先端钝圆,基部内侧楔形,外侧耳状圆形,上面有伏贴的毛,下面脉上有短毛,边缘有波状齿。花单性,雌雄异株;聚伞花序腋生,雄花序有梗,花被片5;雄蕊5;雌花序无梗,呈球形;雌蕊1,柱头毛笔状。瘦果椭圆形,表面有点状突起。花期3-4月,果期4-5月。 |
生境分部 | 生态环境:生于低山、丘陵阴湿地或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
性状 | 性状鉴别 干品多缠绕成团。茎细长圆柱形,褐色或绿褐色,有较多的须状不定根,灰白色。叶皱缩,展平后歪倒卵形,先端钝圆,边缘有疏锯齿,基部楔形,外侧耳状圆形,叶腋可见球形花序。质脆。气微,味微苦。 |
性味 | 辛;苦;性温 |
功能主治 | 舒筋活血;解毒消肿。主扭伤;跌打损伤;疮疖肿毒;蛇伤;鸡眼 |
用法用量 | 外用:适量,捣敷。 |
各家论述 | 1.《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关节扭伤:山椒草、蛇葡萄根等量,用酒糟或酒拌和捣烂,烘热包敷患处,每日换一次。2.江西《草药手册》:治鸡眼脚:山椒草加童便捣敷。 |
摘录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