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臭草
《中华本草》山臭草
拼音 | Shān Chòu Cǎo |
别名 | 闷头花、断肠草。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大叶紫堇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ydalis temullfolia Franch.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全草,秋季挖根,洗净,晒干或鲜用。 |
原形态 | 大叶紫堇 多年生草本,高30-60cm,无毛。无主根,须根发达,根茎粗壮,为众多的基生叶残柄覆盖。茎直立或斜生,2-3条,具5棱,不分枝或分枝。基生叶数枚,长10-30cm,柄长占叶全长的3/5,基部扁平成鞘;叶片轮廓卵状三角形,二回三出全裂,末回裂片卵形,缘有圆齿,具短柄;茎生叶2-4枚,与基生叶同形而短小。总状花序顶生,长3-7cm;疏列花10朵左右,苞片卵形至倒卵形,上半部边缘有圆齿;花梗略长于或等于苞片;萼片鳞片状,早落;花冠紫蓝色,长25-30mm,其鸡冠状突起常低而短,距狭圆锥形,长略短于外轮上瓣全长的1/2,外轮下瓣匙形,具爪;子房条形,长10-12mm,柱头有乳突10个。蒴果斜上,细长圆柱形,长4-5cm,直径1.5-2mm,近念珠状。种子10余粒,花期4月,果期5月。 |
生境分部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2800m的山地林下沟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
性味 | 苦;辛;微寒 |
功能主治 | 活血止痛;清热解毒。主劳伤;胸脘刺痛;坐板疮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5-10g;或用根泡酒服。外用:适量,捣汁涂患处。 |
摘录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