茸草
《中华本草》茸草
拼音 | Rónɡ Cǎo |
别名 | 菱登草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钟萼草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ndenbergia philippensis(Cham.)Benth. 采收和储藏:春、夏、秋季均可采收,晒干。 |
原形态 | 多年生灌木状草本,高达1m。全株被多细胞腺毛。茎圆柱形,粗壮,坚挺,直立,下部木质化,多分枝。叶对生;叶柄长6-12mm;叶片纸质,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8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狭楔形,边缘具尖锯齿。穗状总状花序顶生,近无梗,长6-20cm;苞片狭披针形;花萼钟状,长5-6mm,萼齿尖锐,钻状三角形,与萼筒等长;花冠黄色,下唇有紫斑,外面多少被毛,花冠筒较花萼约长1倍,上唇先端近于截形,有时凹缺,下唇较长,3裂,有明显的褶襞,花药有长药隔,具柄;子房先端及花柱基部被毛。蒴果长卵形,长5-6mm,密被棕色硬毛。种子黄色,长约0.5mm,表面粗糙。花、果期11月至翌年3月。 |
生境分部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0-2600m的干山坡、岩缝及墙缝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
性味 | 味苦;性平 |
功能主治 | 祛风除湿;解毒敛疮。主风湿痹痛;咽喉肿痛;骨髓炎;皮肤湿疮;疔疮肿毒;顽癣 |
用法用量 |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
摘录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