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舌豆
《全国中草药汇编》雀舌豆
拼音 | Què Shé Dòu |
来源 | 豆科雀舌豆Dumasia forrestii Diels,以荚果入药。 |
生境分部 | 云南。 |
性味 | 苦、涩,平。 |
功能主治 | 舒筋活络,止痛。主治坐骨神经痛,筋骨疼痛。 |
用法用量 | 3~5钱。 |
摘录 | 《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辞典》雀舌豆
拼音 | Què Shé Dòu |
出处 |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
来源 | 为豆科植物雀舌豆的荚果。秋季采收,晒干。 |
原形态 | 多年生缠绕草本。茎纤细,有短粗毛。叶互生,三出复叶;托叶披针形,有短粗毛;小叶椭圆状卵形,长约2~3.5厘米,宽1.3~2.5厘米,先端钝或近圆形,微凹,有小突尖,基部阔楔形、钝圆或截平,上面近无毛,下面疏生短粗毛;中间小叶柄长约1厘米,两侧小叶柄极短,疏生短粗毛;叶柄细,长2.5~4厘米。花3~6朵成总状花序,腋生;萼筒状,花冠黄色。荚果镰状线形,荚节明显。花期秋季。 |
生境分部 | 生于山沟潮湿地带。分布云南等地。 |
性味 | 性平,味苦涩。 |
功能主治 | 舒筋活络,止痛。治坐骨神经痛,筋骨疼痛。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5钱。 |
摘录 | 《中药大辞典》 |
《中华本草》雀舌豆
拼音 | Què Shé Dòu |
英文名 | fruit of Forrest Dumasia |
出处 | 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雀舌豆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umasia forestii Diels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
原形态 | 雀舌豆 多年生缠绕草本。茎纤细,有短粗毛。叶柄细长,长2.5-4cm,中间小叶柄长约1cm,两侧小叶柄极短,疏生短粗毛;三出复叶,椭圆状卵形,长2-3.5cm,宽1.3-2.5cm,先端钝或近圆形,微凹,有小突尖,基部宽楔形、圆形或截平,上面近无毛,下面疏生短粗毛。总状花序腋生,有3-6朵花;总花梗短,有短粗毛;花萼筒状,萼筒一侧略膨胀,先端斜,萼齿极不明显;花冠黄白色;雄蕊10,二体。荚果线状镰形,种子间缢缩。花期秋季。 |
生境分部 | 生态环境:生于山沟潮湿地带。 资源分布:分布云南等地。 |
性味 | 苦涩;平 |
归经 | 肝;肾经 |
功能主治 | 舒筋活络,止痛。主坐骨神经痛,筋骨疼痛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 |
摘录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