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鸢尾子
《中华本草》尼泊尔鸢尾子
拼音 | Ní Bó ěr Yuān Wěi Zǐ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尼泊尔鸢尾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ris dacora Wall.[I.nepalensis D.Den] 采收和储藏:7-8月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果壳,晒干。 |
原形态 | 尼泊尔鸢尾 多年生草本,高40-60cm。基部有大量老叶鞘纤维。根茎短而粗;根簇生,肉质,膨大成纺锤状,长可达10cm。叶基生,排成2列;叶片条形,花期叶长10-28cm,宽2-8mm,果期长可达60cm,宽6-8mm,先端渐尖,有2-3条纵脉,全缘,基部抱茎。花茎高10-25cm,直径2-3mm,果期花茎高达35cm,中、下部有1-2枚抱茎的披针形的茎生叶,上部具3-4个分枝;苞片3枚,内含2花;花梗长1.3-2.1cm;花蓝紫色或浅蓝色,直径2.5-6cm,花被裂片6,排成2轮,花被管长2.5-3.5cm,向上扩大成喇叭状,外轮中脉上具橘黄色须毛状附属物,内花被裂片狭椭圆形或倒被外形;雄蕊3,长约2.5cm,花药淡黄白色;子房下位,三棱状卵形,长1.2-1.5cm,直径5-7mm,花柱分枝扁平,拱形弯曲,先端2裂,边缘具疏齿。蒴果卵圆形,长2.5-3.5cm,直径1-1.2cm,先端有短喙;种子盘状,扁平,黑褐色。花期6月,果期7-8月。 |
生境分部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3000m的荒坡或岩缝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
性味 | 苦;微甘;凉 |
功能主治 | 清热;解毒;杀虫。主肠痈;食物中毒引起的泻痢;虫牙;蛔虫和蛲虫病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9g;或泡酒;或入丸、散。 |
摘录 | 《中华本草》 |